> 重点推荐 > 东湖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东湖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解放前,北大街向北走到底有一条北庙弄,弄的正前方有一座庙,百姓称之为“大北庙”,主祀申将军,香火很旺。庙的四周小桥流水,民居依河而建,河边还有一排排美人靠,常有人在此观河赏景。旧时,北庙一带是古镇临平一个颇具规模的水路码头,鲜果、水果、地货等在此交易。庙东社区因位于北庙而得名。
社区境内有梅潭堰,故名梅堰社区。
相传百年前,此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其中有罗姓大户人家,为人和善,得到村民的尊敬。随着村庄的日益扩大,经村民商定以罗姓名村,称罗庄,故名。
解放前,北大街向北走到底有一条北庙弄,弄的正前方有一座庙,百姓称之为“大北庙”,主祀申将军,香火很旺。庙的四周小桥流水,民居依河而建,河边还有一排排美人靠,常有人在此观河赏景。旧时,北庙一带是古镇临平一个颇具规模的水路码头,鲜果、水果、地货等在此交易。该社区因位于“大北庙”前,故名庙前社区。
以境内跨上塘河的桂芳桥得名。原名茆桥、东茆桥。南宋时有居于桥边的太学生徐垓、徐宣、徐寅兄弟三人,联名伏阙上书劾贾似道。后三人又同登进士,徐垓还是第一名。临平里人感徐氏昆仲之德,将茆桥更名为桂芳桥,取兄弟皆贤,兰桂腾芳之意。
因居民居住星光街一带得名。
以境内自然村得名。临平山附近一带,曾是地荒人稀林密,因此逐渐形成的村庄或庙宇,很多以树林为名,如大树下、杨树河、小林、双林庙、大林庙等。
20世纪50年代,红旗村曾是浙江省和杭县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在农村互助合作化期间创办红旗高级农业合作社,得到浙江省和杭县人民政府授予的互助合作、农业生产先进等多项奖励。由于红旗村在粮食生产、植物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成绩,前苏联、阿尔巴尼亚、印度、匈牙利、波兰等国家曾相继派代表团来此村考察参观,知名度大。故以红旗命名。
以境内自然村得名。村南有一庙,俗称丁塘庙,香火旺,故村以庙命名,后撤村建社区时沿用村名。
由村南的胡家角,村北的北圩石桥两个自然村中各取一字得名胡桥。
新塘社区沿用了解放初新塘乡的名字,现称新塘社区。
因该社区位于河流弯曲之处,又多池塘而得名。
因文化大革命时期“工农兵”占主导地位,为时尚词语,且据说此地工农兵三者均有而得名工农村,后撤村建社区沿用村名。
红丰社区沿用了农业合作化时的红丰高级社之名。
原有大池塘,东西横贯村庄,占地面积达10亩而得名横塘,村以塘命名,后撤村建社区沿用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