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都昌县三汊港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都昌县三汊港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岭东社区位于都昌县三汊港镇集镇所在地,人杰地灵,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岭东社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坚持“政策引领、因地制宜”,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省级森林乡村和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市级卫生村、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江西省“幸福社区”四星社区等荣誉。

【乡村特色】1.岭东蝴蝶谷成功创建为江西省3A级乡村旅游点。主要区域有花卉苗木观赏区、农耕文化体验区、水上乐园、一米菜园研学区。‍

2.村容村貌有特色。社区居委会将建于1972年的原村小学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汇注传统建筑风格,修缮改造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办公楼内高标准设置“五室二站两中心”,完善服务功能,真正从载体上打通服务社区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产业振兴】

岭东社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规划布局,发展油茶、肉牛、鱼菜共生、光伏、轻型手工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发展新动能。

一是发展油茶产业。油茶基地总面积500亩,项目投资300余万元。探索套种新模式,在油茶基地内套种花生、芝麻等经济作物200亩,增加经济收入。

二是创新特色养殖业。投入2100万发展雪花肉牛养殖产业,产业成熟后年出栏500头,利润可达300万/年;投资2000万建设数字化鱼菜共生基地,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年产量可达48万斤桂花鱼,利润可达350万/年,预计4月份投产。

三是发展农旅融合种植业。投资350万元,建设花卉基地50亩,栽种紫薇、月季、茶梅、三角梅等苗木10余万株,建设花卉观赏长廊180余米,年收入可达投入资金的10%。

【人才振兴】

社区注重人才培养,制定村规民约,对考上大学和参军入伍的优秀学子和热血青年给予适当奖励,规定居民有参军入伍的奖励其家庭1200元、学子考上本科以上的给予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奖励。岭东社区成立居民理事会,现任理事长由老党员石坤鹏担任,理事会成员由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以及有威望的乡贤组成,推动了社区治理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文化振兴】

每月都聘请理发师在村颐养之家为居民免费理发;每年还要请戏剧班来村里唱几次戏;关爱农村老人,先后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全年重要节日组织社区69岁以上老人聚餐;社区所有的池塘每年居委会都会集体募捐放入小鱼苗,居民们可以免费一周钓鱼两次;将拆旧改路后重做的院墙建成文化墙,统一样式,用防水油漆,涂上爱党爱国、新农村建设标语和优美的图案,将党的历史、党的思想通过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墙头文化”传递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生态振兴】

岭东社区近三年来彰显“实力、魅力、活力”品牌效应,着力打造的社区既有高颜值,又有厚内涵的“岭东样板”,得到上级领导肯定、人民群众点赞、各级媒体宣传,荣获江西省民政厅授予的2020-2021年度全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创建活动示范小区,2021年入选省级森林乡村。

【组织振兴】

  岭东社区现有党员43名,两委成员6人,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促进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聚成社区发展的强大合力;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村“两委”全部高中以上学历,并有三位本科以上,平均年龄45岁,吸纳年轻大学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

三汊港镇港头新区位于三汊港镇区,集镇老街以南,紧邻都中公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规划以居住结合沿街商业为主,同时配套幼儿园、农贸市场及中心卫生院等公建设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区。

港头新区规划用地总面积为83517.24m2,合125.3亩。以建设环境优雅、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中高品质住宅区为目标,创造多层次、满足不同人群居住的村镇特色小区。该项目功能结构,按“一轴二心四区多点”的结构形式进行总体布局。其中:“一轴”是指由南北西贯穿整个小区的中心商业景观轴线。“二心”是指两处公共服务中心,一处为中心幼儿园和镇中心卫生院,另一处为农贸市场,两处中心共同形成规划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四区”是由主次干路分割而形成的四个居住生活片区。“多点”含中心广场、康养中心、集镇敬老院以及组团绿地等多处公共设施场地。结合周边用地情况,根据居民出行路径及便于管理的要求,在项目内配建公共厕所和垃圾中转站等,并与环境设计相结合。其中幼儿园按9班标准规划,占地10亩,建筑面积为2634m2;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为3310m2;镇中心卫生院占地26亩,拟投资3000万元;镇敬老院占地10亩,拟投资900万元;镇康养中心占地10亩,拟投资3000万元。镇南北向主干路为小区向主要道路,同时也为小区的中心商业景观轴线,路宽20米,断面形式3米(人行道)+14米(车行道)+3米(人行道)。

铁炉村地处鄱湖之叉(又名铁炉叉),位于三汊港镇以东,三面环水,比较偏僻,但是鱼米之地,前有西湖水,后有东风池,常有外商前来我村从事水上开发。

  全村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辖区7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331户1600余人,其中共产党员2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约1148亩,有效灌溉面积达一半之多,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大豆、芝麻等,外出务工人员将近800余人,从事各种艺术和手工业生产,年总收入达3千万元,全村人均收入3000余元。

铸山村位于三汊港镇北面,西、北两面环山,东、南面与黄岗、梅堂村接壤,地理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都中公路穿境而过,距九景高速16公里,是三汊港镇的北大门。

  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区6个自然村,19 个村民小组,共631户3284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799亩,山林面积2218亩,共有水面面积460余亩,其中有4座小型水库,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外出务工人员约1200名,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等,因人多地少,加上传统的生产方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1800元,是“十二五”国家扶贫重点村。

梅西村位于三汊港镇东北部,三面环山,一面通向鄱阳湖滨汊,地理环境优美,都中公路穿境而过,北距九景高速仅16公里,是全镇交通之枢纽中心。

  全村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辖区9个自然村,17 个村民小组,共476户231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998亩,山林面积1769亩,共有水面面积500余亩,其中有2座小二型水库,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外出务工人员约800名,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等,因人多地少,加上传统的生产方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1800元,是“十二五”国家扶贫重点村。现有共产党员40名,分4个党小组,是九江市海关2011-2015年村建帮扶点。

荷塘村地处鄱阳湖之滨,三汊港集镇以南,紧靠三周公路,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总面积约 平方公里,辖区16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共900余户,农业人口4179人,现有中共党员57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526亩,共有水面(含池塘、水库)余亩,东西各有一条抗旱排涝的两用渠道,圩堤内有水余亩,承担给珠贝公司精养珍珠,其承租款解决了畅通硬化村内公路。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油菜、芝麻等,外出务工人员1400余人,主要从事建筑装饰,服务服装等,年总收入14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亮星村坐落在镇政府西边,东和岭东、荷塘两村接壤,南同左桥村交接,西与港头村及湖泊交界,北紧邻阳峰乡金星村。三周公路、都中公路纵横贯穿本村,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内有3个自然村,390余户,人口1683人,其中劳动力为826人,耕地面积为1100亩(水田870亩,旱地240亩),水面600余亩(含池塘、港汊等)。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等,外出务工人员470人,主要从事建筑、服装等行业,全村人均收入均为2600元左右。现有中共党员32名,是“十二五”扶贫重点村。

长红村位处于三汊港镇以南,地处周溪、西源、三汊港三乡镇接壤处,三周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辖2个自然村,17个村小组,共500户,2248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70亩,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外出务工人员900人,主要从事服装、建筑业。年总收入约1.8千万元。人均纯收入约2600元左右,全村共有一个党支部,45名共产党员,2个党小组。

  左桥村地处鄱阳湖之滨,三汊港集镇以南,都中公路穿境而过,南通周溪、西源两乡镇的交通要道,北达全国各地,交通十分方便。

  全村总面积约9平方公里,辖区9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共522户,235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329亩,共有水面(含池塘、水库)1000余亩。南北各有一条长达2000米的排灌两用圩道,有一座55千瓦的排灌站,圩内有600余亩良田,引进外商承包种植,每年给村民增收近十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主要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外出务工人员约1000名,主要从事服装、建筑等,年总收入约1000万元。全村人均年纯收入约3000元。现有共产党员46名,分4个党小组,是市交警支队2006-2010年村建帮扶点。2023年荣获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赤岸村地处鄱阳湖之滨,三汊港镇以东,与荷塘、茅岭相邻,交通比较方便。

全村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辖区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398户,人口数1803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290亩,共有水面360亩(含三座圩堤),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花生、芝麻等,外出务工人员约600余人,主要从事服装、建筑等,年总收入600余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800元左右,现有共产党员34名,分3个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