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方城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方城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凤瑞路为纪念空军英雄杜风瑞烈士而得名。街道因路得名。 [详细]
  释之路因纪念西汉法学家、廷尉张释之而命名。街道因路得名。 [详细]
  因建国初期本县辖区内有赭阳区,故名。 [详细]
  广安街道位于方城县城西3公里,西临清河,南临券桥,东临产业集聚区,北临释之,挂牌成立于2021年5月31日,区域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常住人口11607人,辖区耕地16718亩土地,少数民族聚居村1个,人口2031人。辖区交通便利,郑万高铁穿境而过,方城高铁站建设为2台四线,十分钟到达南阳、一小时到达郑州,许平南高速贯穿全境,融入全省1小时经济圈。广安街道下辖6个行政村:贾李庄村、七里……[详细]
  明代此处居古驿道,称龙泉铺,后称龙泉镇。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古镇被洪水淹没冲毁,仅龙泉寺前的老槐树得以幸存,后易名为独树。 [详细]
  西汉外交家张骞出使西域,博得众望,汉武帝封其为“博望侯”,“博望”由此得名。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曹军于“博望坡”,博望由此名扬中外。镇因此得名。 [详细]
  因淮河的重要支流澧河穿境,澧河水随山弯曲,故名拐河。 [详细]
  小史店地处石硖口内,原名石硖店,后讹为史家店。又因与石硖口西南的赊店街(现社旗县城)相比较小,故称小赊店。后讹为小史店。 [详细]
  古为沿赵河分布,且互相毗邻的两处小村庄,地处宛驿古道,交通便利,逐渐成集。明、清时发展迅速,至民国成为方城县四大集镇之一,故名。 [详细]
  原名广阳店,因处广武山之南,山之南谓之阳,遂得名。后沿旧称广店。 [详细]
  传明代前称围山镇,镇境跨越方城至泌阳古道。明初因战乱,镇被火焚毁后迁建,新址因紧靠二郎庙得更今名。 [详细]
  传古称岑家店。清初遭受洪水,仅剩刘姓楼房一座,后迁住此楼者为杨姓,故称杨楼。 [详细]
  传清初此处仅是居住十几户人家的小庄,因村西小河上筑有砖券小桥而得名。 [详细]
  清河源于镇境北部山区,顺势南流,因水质清澈而得名。镇位于清河之滨,故名。 [详细]
  四里店原名四女店,因为古时有四位异乡女子来此开店,故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