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佛山市各区情况介绍

佛山市各区情况介绍

禅城区位于佛山市中心,总面积153.69平方千米。总人口58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邮编528000。行政区划代码:440604。区号:0757。拼音:ChanchengQu。

基本概况

禅城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区之一,是佛山政治、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和物流中心,为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总面积154.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8万人。

禅城区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境内河流纵横,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经济网站文化一向较为发达。禅城区东距南方大都市广州仅6公里,东南距香港96公里,南距澳门135公里,广珠(海)、广湛(江)公路和广茂铁路横贯境内,距佛山机场仅6公里,是个适合发展经济的好地方。

禅城,是粤剧发源地和著名的陶瓷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艺术之乡。南风古灶五百年薪火不绝,900多年历史的祖庙享有“东方民间艺术之宫”的美誉,梁园、仁寿寺等古迹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享誉海内外的精致生动的剪纸、巧夺天工的秋色、精巧绝伦的石湾陶塑等。禅城文化是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日新月异的现代化都市建设,良好的城市管理,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佛山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和联合国“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等多项殊荣。

科技事业发展

禅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12个,市级研发中心25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4家。南庄镇和张槎、澜石、石湾街道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禅城区拥有“国家建筑卫生陶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童装设计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火炬计划佛山精密制造产业基地”,是广东省首批知识产权区域示范试点。区内有10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开展了130多项技术研发合作。信息化工程及电子商务应用不断普及。“禅城政府网站”、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开通运行,政府工作电子化、网络化加速推进,初步实现区、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三级互联互通。张槎和石湾已成为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示范点。

创建教育强区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3所,幼儿园126所,文化技术培训机构87所,等级学校率达87%,其中省一级学校(幼儿园)数量处全省领先水平。普及高中教育,全区高中毛入学率达90%。建成主干为1000M的城域网,10M宽带光纤接入学校,全区中小学基本完成“校校通”基础工程。南庄、石湾、张槎、澜石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5年6月,禅城区顺利通过了广东省督导组的验收,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区”。

社区文化体育

禅城区抓住佛山建设产业强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历史新机遇,全面发掘广博的人文资源和深厚的陶瓷、粤剧、武术、龙狮、秋色等文化底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培育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禅城文化品牌。禅城区社区文化活跃,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区级文化设施主要包括禅城区文化中心、禅城区图书馆、禅城区文化馆等,南庄镇和祖庙、升平、澜石、张槎等街道也先后建成了综合性文化站。区内有文化活动中心(室)200多个、文化广场40多个、建成1个省一级文化馆、5个省特级文化站、2个省一级文化站。禅城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2004年元宵节成功举办第三届粤港澳台狮王争霸赛。保龄球运动水平较高,一批优秀选手入选国家保龄球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医疗卫生事业

禅城区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和疾病防控机制。区内医疗资源充足,服务网点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较高,拥有多家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包括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等6家大型医院和8家镇级医院。城乡卫生面貌有很大改善,医疗卫生市场清理整顿成效显著,卫生整体水平逐步提高,全区有23个村被授予“省卫生村”称号,南庄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禅城辖区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自1992年被全国爱卫会评为第一批“国家卫生城市”以来,一直保持这一荣誉称号。

社会治安

禅城区坚持“打防结合”方针,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和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基层警务力量和基础管理,推进社区警务建设。组建禅城区治安联防队,统一整合管理全区的治安队伍,提高治安队伍整体素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安全文明小区建设成绩显著,发案率低,破案率高。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目前,辖区内治安秩序良好,市民安居乐业。

人居环境

禅城区商业繁荣,物流发达,居住环境优越。辖区内有祖庙商业街、百花广场、东方广场、东建世纪广场、流行前线等著名商业网点,文化、体育设施和娱乐场所星罗棋布。惠景城、-、环湖花园、湖景湾、丽日豪庭、汇银城市花园等是近年来开发建设的中高档住宅社区。其中,丽日豪庭2002年荣获国家建设部“全国人居经典环境金奖”,汇银城市花园是“佛山首个国家A-标准社区”,-·山水居荣获“广东省绿色住区”称号。禅城区拥有佛山宾馆五星级酒店和金城大酒店、佳宁娜酒店等四星级酒店,可为海内外宾客提供优质服务。

经济概况

目前,禅城区已形成了陶瓷、纺织、不锈钢、童服、铝型材、机械制造、电工器材、电子、激光音像制品、制药、新材料、造纸、塑料和食品等支柱行业,拥有建陶、照相机、显像管、照明材料、制冷、针织品、不锈钢、铝型材、摩托车、电缆、激光储存盘、冷柜、人造革、中成药等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

禅城区致力打造“区域产业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启动了“佛山陶瓷”、“佛山童装”品牌化工程,创建“名牌大区”。辖区内拥有一批著名企业和产品品牌,如佛山照明、海天味业、兴发铝材、东鹏、鹰牌、新中源、蒙娜丽莎、金舵陶瓷、兴发铝材、星星冷柜、中宝光缆、佛斯弟摩托车等。目前,禅城区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国家免检产品”43个,“广东省名牌产品”33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8件,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企业2家。

民营经济是推动禅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4年,全区有民营工商企业26800多家,工业产值超亿元的民营企业37家,民营工业总产值281.5亿元,增长30.8%,民营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0%,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东鹏、兴发、新明珠等3家企业获得“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

禅城区致力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外经济贸易规模日益扩大,目前与美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瑞典、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经贸联系。

禅城区正全力推进以禅城高新技术产业区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建设,以高标准产业园区为载体,以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名牌企业为招商引资重点对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在企业税收、土地价格等方面-多项投资优惠政策。政务环境不断优化,“三个中心”(招商引资促进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建设不断完善,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诚信、廉洁的服务。2004年,全区签约内外资项目110多个,投资额120多亿元,投资项目涵盖光机电一体化、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家用电器等领域。“优达佳”、“丰富”、“沃尔玛”、“普立华”、“沈阳远大”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纷纷投资禅城。

2004年,禅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8.63亿元,增长17.3%;工业总产值695.61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48亿元,增长16.6%;出口总值30.85亿美元,增长35%;实际利用外资3.67亿美元,增长18.3%;完成税收总额60.54亿元,增长9.7%;全区一般预算收入8.82亿元,增长15.5%。

行政区划

2006年,佛山市政府《关于同意禅城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行政区划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

据相关报道,禅城区原街道普遍规模不大,最大的张槎街道也不过23平方公里,最小的城南街道只有4.2平方公里,而且街道之间的界限交叉错叠,部分镇街存在的“插花地”、“飞地”等现象。这次区划调整,以城市中轴线为界,将8个街道整合成3个街道,最大的祖庙街道达到31.6平方公里,最小的石湾街道也有21.1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2000年,城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296706人,各街道人口:升平街道48879祖庙街道46746永安街道43575普君街道62221城门头街道36775同济街道49530迳口华侨经济区虚拟镇898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0年,石湾区辖2个街道、4个镇。总人口471950人,各乡镇人口:江湾街道40277城南街道27530石湾镇42017张槎镇149982澜石镇101033环市镇111111(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佛山市城区和石湾区,设立佛山市禅城区。以原佛山市城区、石湾区和原南海市南庄镇的行政区域为禅城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大福南路。2003年1月8日禅城区正式挂牌。行政区划调整前:城区面积19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28000;石湾区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528031。

2002年,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永安普君同济城门头 江湾城南)、5个镇(澜石 石湾 张槎 环市 南庄)。

2003年9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禅城区张槎、环市、澜石镇建制,分别设立张槎、环市、澜石街道办事处;撤销石湾镇、江湾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合并设立石湾街道办事处。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城门头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撤销永安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升平街道办事处;撤销同济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普君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辖8个街道、1个镇:张槎街道、环市街道、澜石街道、城南街道、石湾镇街道、升平街道、祖庙街道、普君街道,南庄镇。

2005年5月,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普君、石湾、城南、张槎、澜石、环市)、1个镇(南庄)。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禅城区辖8个街道(升平、祖庙、普君、石湾、城南、张槎、澜石、环市)、1个镇(南庄)

升平街道办事处(440604001) 辖18个社区(升平、高基、文北、永进、庆宁、永安、培德、快子、金沙、燎原、上沙、同安、文南、红强、妈庙、文东、市东、大观)。

祖庙街道办事处(440604002) 辖18个社区(圣堂、山紫、香兰、后街、红棉、新村、花园、白燕、亲仁、,铁军、兰桂、建设、沙塘、福禄、恩光、莺岗、东园、钻石)。

普君街道办事处(440604003) 辖20个社区(福贤、燎东、纪纲、塔坡、佛平、普西、普南、忠义、北江、普东、桂园、南桂、同华、同济、旭日、垂虹、体育、卫国、保安、南浦)。

城南街道办事处(440604004) 辖13个社区(惠景、玫瑰、福华、绿景、金子苑、金澜、季华、平远、环湖、丽银、怡景、丽豪、湖景)。

石湾街道办事处(440604005) 辖15个社区(江湾、马岗、同福、唐园、清水桥、清海、东便、石紫、榴苑、三友、红卫、忠信、和平、莲峰、劳动)。

张槎街道办事处(440604006) 辖1个社区(纯阳)、16个村委会(莲塘、大富、村头、村尾、上朗、下朗、古灶、大江、白坭、张槎、大沙、东鄱、弼唐、简村、青柯、海口。

澜石街道办事处(440604007) 辖2个社区(东平、银苑)、12个村委会(河宕、番村、塘头、沙岗、里水、深村、石头、石梁、湾华、鄱阳、奇槎、黎冲)。

环市街道办事处(440604008) 辖6个社区(佛平北、佛平南、朝安东、朝安西、东城、城北)、8个村委会(永红、永新、镇安、朝东、东升、敦厚、扶西、郊边)。

南庄镇(440604100) 辖2个社区(南庄、吉利)、18个村委会(罗南、南庄、南、紫洞、湖涌、东村、上元、溶洲、堤田、罗格、吉利、龙津、醒群、村尾、梧村、河滘、杏头、贺丰)。

2006年6月29日,经佛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关于同意禅城区调整街道行政区划的批复》),禅城区对辖区街道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本次行政区划调整从地理上基本以东平河、季华路、佛山大道为界线,并根据历史沿革、主导产业以及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作为调整依据。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情况如下:

(一)撤销澜石、城南街道,将其并入石湾镇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海滨路8号(原澜石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的石湾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南部,界线走向是:东平河、忠信路、凤凰路、季华二路至季华七路;

(二)撤销环市、普君、升平街道,将其并入祖庙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朝安北路23号(原环市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的祖庙街道位于禅城区东北部,界线走向是:汾江河、佛山大桥、佛山大道、季华五路至季华七路;

(三)保留张槎街道,同时将原石湾镇街道沿季华路以北部分辖区并入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设在禅城区建槎路1号(原张槎街道办事处驻地)。调整后的张槎街道位于禅城区中北部,界线走向是:东平河、忠信路、凤凰路、季华二路至季华四路、佛山大道、佛山大桥、汾江河。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禅城区辖3个街道(祖庙、石湾、张槎)、1个镇(南庄)。链接:2006年7月禅城区行政区划示意图

据相关报道,禅城区原街道普遍规模不大,最大的张槎街道也不过23平方千米,最小的城南街道只有4.2平方千米,而且街道之间的界限交叉错叠,部分镇街存在的“插花地”、“飞地”等现象。这次区划调整,以城市中轴线为界,将8个街道整合成3个街道,最大的祖庙街道达到31.6平方千米,最小的石湾街道也有21.1平方千米。

2007年4月,祖庙街道撤销永进、红强、燎原等8个社区,其行政区划分别并入永安、市东、妈庙等8个社区。

南海概况

佛山市南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紧连广州,毗邻香港、澳门。辖区面积1073.82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区政府驻桂城街道。户籍人口113.04万人,流动人口110.79万人,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40多万人。

南海是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城市,是“-化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区域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区”。2006年,更跃上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区)五强之列。

南海名人

朱次琦(世称朱九江)、康有为、詹天佑、陈启沅、邹伯奇、黄飞鸿、何香凝、陈香梅、曾荫权

南海山水

南粤名山——西樵山,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樵山便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因此被称为珠江流域岭南文明的灯塔。

两江交错——南海位于西江、北江下游,境内河网密布,河道纵横交错,西江、北江干流及其西南涌等9条河流,在境内总长180公里,水资源丰富。

顺德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部,正北方是广州市,西北方为佛山市中心,东连番禺,北接南海,西邻新会,南界中山市。距广州32公里、香港127公里(69海里)、澳门80公里。地处东经113度1分、北纬22度40分至23度20分之间,总面积806.15平方公里,2005年户籍人口115万,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超过40万。

【地理概况】

顺德大部分属于由江河冲积而成的河口三角洲平原,地势西北略高,海拔约2米,东南稍低,海拔0.7米,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小山丘。顺德四周岭环列,最高山为西部龙江镇的锦屏山,其次为东南部旧寨的顺峰山(即睡半岗)。

顺德境内河流纵横,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6条、段,总长756公里。主要河流依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河面宽度一般为200至300米,水深5至10米。主要水道有西江干流、平洲水道、眉焦河、南沙河等。多数河流河床较深,利于通航、灌溉、养殖及发电。顺德水系受洪水和潮汐影响很大,每年4至9月为洪水期,其余时间属枯水期间最高水位可达6.32米,大多数时间的水位在0至1米幅度内波动。

顺德境内除少数山丘外,绝大部分为冲积土壤,富含各种有机物质,适宜农作物生长。耕地类型大致可分以下三种:

基塘区: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和中部,地势低洼,耕作层厚,粉砂居多,土质疏松,酸性较大。历代农民利用低洼地深挖成塘,把挖出来的泥土堆高成基,塘里养鱼,基上种桑,桑叶摘来养蚕的副产品又拿去饲鱼,基上和塘边还可以种薯、豆、麦、粟、瓜菜、蕉、油料作物、果树等。

沙围田区:东北和东南部分布较多,是冲积沙田,土层深厚、土质肥活、水分充足,适宜种植双季水稻,间有种植甘蔗。

低丘陵谷底区:零星散布,总数不多,土壤干燥,硬砂较多,肥份低,水分不足。山脚和山坑地可种双季水稻,山坡地适宜种植旱作物,如番薯、木薯、花生、豆类等。

【气候简述】

顺德位于广州市的南方,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景色怡人。夏季自4月中旬至10月下旬,长达半年多。年平均气温21.9度,极端最低气温为1.1度,极端最高气温37.7度。日最高气温≥30度的日数有120天,而≥35度的日数仅有5.5天。

年总降雨量为1639mm,降雨日数为147.6天。4~9月是雨季,各月降雨量都在170mm以上,其间的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83%。5、6月和8月份的降雨量都超过260mm,3个月的降雨量占年总雨量的49%。全年有暴雨日数6.6天,雨季各月平均每月约有1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11、12月相对湿度最小,为75%;2~9月相对湿度均在81%以上,其中6月相对湿度最大,达到86%。全年多北风,频率为13%。10月至次年3月以北风为主,4~8月南风或东南风较多。

年平均风速为2.5m/s,1~7月平均风速为2.5~2.7m/s,8~12月为2.3~2.5m/s。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天。夏秋受台风影响,大风暴雨较多。全年雷暴日数为80天,各月均有雷暴出现,5~8月各月有10天以上,占全年雷暴日数的70%,其中8月最多,达到15天。12月至次年2月,在强寒潮侵袭时,亦有霜冻发生,主要出现于1月份。

【历史文化】

顺德建县以前,是南海、新会两县的地方。顺德早在宋朝就已有人定居。南宋末年,民众随同朝廷逃难,使顺德人口快速增长。明朝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南海县冲鹤堡番村发生由雇农黄萧养领导的农民-,很快遭到镇压。为了强化统治,明王朝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将南海的东涌、马宁、鼎安、西淋四都和新会的白藤一堡划出,设置顺德县,取“顺天之德”之意,以其中的太艮堡为县治,并改名大良。

顺德建县以后,明、清均属广州府,辛亥革命隶属粤海道,1920年废道,顺德先后隶属-政权广东省政府和中区绥靖委员公署、第一行政督察教导员公署。

1949年10月28日,顺德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顺德,10月30日,容(奇)艮(大良)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1950年3月20日,顺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珠江行署。

1955年,顺德县人民委员会成立,隶属粤中行署。

1958年,顺德和番禺两县合并,改名番顺县,隶属佛山专区。

1959年6月,顺德、番禺两县建制恢复,顺德仍隶属佛山专区。

1968年,顺德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佛山专区。

1980年,恢复顺德县人民政府,隶属佛山地区。

1983年6月,撤销佛山地区后,隶属佛山市。

1992年3月26日,民政部批准顺德撤县建市,4月30日,顺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顺德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2003年1月8日,并入佛山市,成为佛山的一个区,关于合并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一直争论不休。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总面积874平方千米。总人口60多万人(2006年)。

区人民政府驻西南街道人民三路,邮编:528100。代码:440607。区号:0757。拼音:SanshuiQu。

基本情况

【地名由来】

三水区白坭镇银洲贝丘遗址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居住活动。据旧志载:三水之地,秦时属南海郡。西汉至东晋属番禺、四会县。隋、唐以后中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三水地区远离所属县治,官府鞭长莫及,成为“冲、难之区”。明王朝为了绥靖边远,有利统治,遂于嘉靖五年(1526年)分割南海县34图;高要县17图设置新县,隶属广州府。因县治所在地河口控西、北、绥三江汇流,取“三水合流”之意,定县名为三水。

【建置沿革】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置三水县。经国务院批准,1959年3月2日,三水县并入南海县;1960年9月30日,恢复三水县建制;1993年3月29日,三水撤县设市(县级市);2002年12月,三水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5个辖区之一。

【地理位置】佛山市三水区位于北纬22°58′~23°34′,东经112°46′~113°02′。地处广东省中部,市境西北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东邻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和清新县,西南与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区政府驻地中心城区东距广州市区30公里,东南距佛山市禅城区24公里。

【地形地貌】区域形状狭长,南北最长为68公里,东西最宽为30.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米,东南多冲积平原及低丘。

【行政区划】 2006年,三水区辖西南街道办事处、乐平镇、白坭镇、大塘镇、芦苞镇5个镇(街道)和迳口华侨经济区,有48个村民委员会,18个社区居委会。

【民族构成】 全区居民绝大部分为汉族,占总人口99.7%以上;其余为壮、瑶、满、土家、回、侗、藏、苗、土、黎、布衣、蒙古、朝鲜、仡佬、彝、白、傣、毛南、京等少数民族,有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等原因迁入的。绝大部分地区讲广州方言,大塘镇六和片多数村落讲客家方言,约占总人口的3%。

【人口概况】全年全区户籍总数为123786户,户籍总人口387108人,全区人口均为非农业人口。人口出生率(以常住人口计,下同)8.82‰,死亡率4.79‰,自然增长率4.03‰。总人口性别比例中,男性占49.98%、女性占50.02%,其中新生婴儿性别比(女=100)为111.46。三水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

【矿产资源】经勘查,区内矿产资源有石油(含油页岩)、天然气、煤、铁、钨、锌、铋、石膏、水泥灰岩(含花岗石、石料)、盐、硫铁矿、磷、地下水、矿泉水、泥炭土(含黏土)、二氧化碳气等16种。还有一定品位,估算有一定储量的银矿1处、金矿多处。近年开发利用的矿产有水泥灰岩(含花岗岩、石料)、黏土、油页岩、矿泉水、膨润土、盐7种。开采量较大的矿区有乐平镇的盐矿、芦苞镇的上乐塘石矿、大塘镇的埠街石矿和虎北石矿等。

【水资源和水文情况】境内河涌交错,西江、北江、绥江在此汇流。西江流经西南街道、白坭镇边境,北江从北至南纵贯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等镇(街道),并经思贤滘与西江相通。另流经区境内,长度在14.6公里以上的河涌有西南涌、芦苞涌、漫水河、青岐涌、樵北涌、九曲河、左岸涌、大棉涌、刘寨引水涌、乐平涌等10条。全区主要江河西江、北江水质保持良好。

自然地理

三水区地形地貌复杂,有低山、岗地、平原、洼地等,在土地利用上具有多样性。

三水区地形狭长,南北相距68km,东西相距30km,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半丘陵区。西北部多为200~300m的低山高丘,最高峰西平岭海拔591m。东部、中部、南部均为低壑丘陵台地,河涌纵横,土地肥沃;西北部为低山高丘,土壤母质为砂砾岩、变质砂岩、花岗岩及石灰石等,约占全区土地面积的8%。分布于全区各地的丘陵区,均为砂岩、沙页岩、砾岩赤红壤等组成,约占24.4%。其余为泥沙冲积平原和河网地带,土地肥沃。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土地分布格局,呈现出优美的山水交融的田园景致。

历史沿革

因西、北、绥江在境内汇流,故名三水。

2002年12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09号)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撤销县级三水市,设立佛山市三水区。以原县级三水市的行政区域为三水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三路。2003年1月8日正式挂牌。

2000年,三水市辖4个街道、7个镇。总人口440119人,各乡镇人口:西南街道194030河口街道23708金本街道26361南边街道28611青岐镇7042大塘镇34446六和镇14220乐平镇30404范湖镇13719白坭镇32163芦苞镇35415(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三水市辖11个镇(街道)。

2002年,三水市3个街道(西南、金本、南边)、6个镇(芦苞、大塘、乐平、白坭、六和 河口)。

2003年,三水区调整镇级行政区划,仅保留4镇1街道:撤销六和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大塘镇;撤销南边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除宝月村委会外)并入乐平镇;撤销河口镇、金本街道办事处,将其行政区域并入西南街道办事处。调整后辖1个街道、4个镇:西南街道、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

长寿之乡

中国老年学学会2008年6月26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正式宣布授予三水区“中国长寿之乡”称号。地处珠三角腹地的三水区成为广东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三水区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读《中国老年学学会关于确认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为“中国长寿之乡”的复函》,标志着三水区正式成为“中国长寿之乡”,成为全国第四个、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

今年4月三水区申报“中国长寿之乡”,获中国老年学学会专家组全票评审通过。

在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健康长寿12项考核指标中,三水区全部达标。其中百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养老保险覆盖面、医保覆盖面、农村医保覆盖面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5项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至2007年底,三水区共有百岁老人83位,占户籍人口的21.4/10万,大大超出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规定的“存活百岁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到7/10万和7.5/10万”的标准。

三水区目前人均寿命76.72岁,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72岁。过去10年间,三水区存活的百岁老人“长寿比”稳定在8.1/10万至25.6/10万之间,均大大超出中国和联合国规定的标准,存活的百岁老人总体上呈不断增加之势。

中国老年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宝华认为,目前中国的长寿地区有三种类型,即“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水属“富裕型”。中国老年学学会制定的健康长寿十二项考核指标,三水区全部达标。其中百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养老保险覆盖面、医保覆盖面、农村医保覆盖面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五项大大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三水地处广东西江和北江交汇处,饮用水源水质常年达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标准。近年来,三水区大力进行环保整治,先后将17家工艺落后、污染大的立窑式水泥生产线全部关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持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得三水区成为珠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洲。

三水的百岁老人多生活于西江和北江河畔的村镇中。长寿老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非常乐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及浓厚的爱心。

多数百岁老人出身贫寒,自小养成勤劳、好动、豁达的习惯,多饮食清淡,喜欢吃粥和喝汤,吃本地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鱼、杂食等。109岁老人钱杏容说,她长寿的秘诀就是多劳动,不烦恼,做人要正直。

据赵宝华介绍,全国申报长寿之乡的城市有30多个,大多是生态保护完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作为珠三角核心区域的三水区能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难能可贵,说明三水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子。

三水名人

1.陈金釭是三水范湖镇清湖村人,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极大鼓舞了广东各地的天地会。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天地会由首领陈金釭等人率领下在三水范湖镇竖旗起义。咸丰十一年(1861年),陈金釭率领起义军攻克广东怀集县城,建立大洪国,自称南兴王。

2.郑绍忠(1834-1896),原名金星,字心泉,由于他日食斗米(即现在的十斤),口大能容拳,因而被村民称为大口金,是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人。他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传奇色彩,家道中落,自小在农村长大,读书不多,可是最后却成为清政府的兵部尚书,受到慈禧的重用。

3.汪精卫(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原名:汪兆铭,字季新,笔名精卫,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汪精卫年少时期相貌英俊,被誉为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他谋刺清摄政王载沣的壮举得到举国敬仰,但后来在中日战争期间与日本合作,加上国共两党都因此给予负面评价,他被多数中国人视为汉0。他的夫人是陈璧君。

4.李和广东三水人。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

5.梁士诒(1869~1933)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旧交通系首领。字翼夫,号燕孙。广东三水人。光绪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6.邓培(1884-1927),字少山,化名唐凤鸣。广东三水人。1921年加入中国0。1922年赴苏联出席远东各国0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后领导唐山各厂矿工人的斗争。

7.徐勤宇君勉,广东三水县人。养生出身,康有为大弟子,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家之一.1895年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出版仅两周即停。1896年协助梁启超办《时务报》。在该报上发表《中国除害议》一文,抨击科举制度,受到张之洞干涉,文未登完而中辍。

8.程鸿博1893年出生,广东三水县人。1925年参加省港大-同年加入中国0。1926年初派回三水县组织工农运动。

9.胡经甫(1896-1972),昆虫学家。原籍广东三水,出生于上海市。1917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19年获硕士学位。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从事生物学和昆虫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作出了重要贡献。所编著的《中国的石蝇》和《中国昆虫名录》为中国昆虫学巨著之一,记载昆虫25目、392科、4968属、20069种;抗美援朝战争中,参加反细菌战调查,受到表彰。

10.叶启芳(1896—1975),著名翻译家和新闻学教授。广东三水人。广州岭南大学经济系毕业。1925年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政治教官,主讲经济学,后调回广州任武装团体训练班政治部副主任。

11.陆丹林生于1897年别署自在,斋名红树室,广东三水人,生于广州,侨居上海。习法政,于从政外多从事报刊编辑及教育工作。

12.黄振龙生于1910年,卒于1981年,享年七十二岁,祖籍在广东三水。黄振龙自幼就拜了当地著名的中草药医师,潜心学习中医药理,研习各种中草药的药性。年幼师从名医,潜心苦学,终成南粤一代草药大师。由于聪慧过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学有所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振龙凉茶。

籍贯三水的明星:

1.-云香港艺人

2.黄子华香港艺人

3.钱嘉乐香港艺人

4.钱小豪香港艺人

5.李乐诗香港艺人

6.莫少聪香港艺人

7.李蕙敏香港艺人

 高明区在中国的位置佛山市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翼。下辖一街三镇,全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高明区东北隔西江与南海区、三水区相望,南与鹤山市相邻,西南与新兴市相连,西北与高要市接壤。荷城街道位于区境东部,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佛山禅城区47公里,离广州市区68公里,西上肇庆市区64公里,南下江门市区65公里,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门74海里。

预计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8亿元,比2002年增长1.74倍,年均递增28.5%;工业总产值565.3亿元,年均递增36.9%;农业总产值21.33亿元,年均递增4.5%;出口总值6.97亿美元,年均递20.9%。连年进入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百强县(市)行列,综合排名由2002年度的50位上升到2005年度的36位。

历史沿革

高明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设县,县治明城,至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1958年11月高明与鹤山两县合并,称为高鹤县,县治鹤山沙坪,198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高明县建制,县城设于县境东部西江之滨的荷城。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高明撤县设市,2002年12月,撤销高明市,设立高明区,归佛山市管辖。高明文化历史光辉灿烂,曾有过"文风甲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岭南诗人"区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国第一个华人牧师梁发,现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师冯公侠,武术家、外科专家夏汉雄,教育家、数学家何衍璇等。高明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明人民在爱国主义革命先驱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三谭"的影响和带领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形气候

高明西、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东部和东北部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境内东西两端相距55公里,南北相距42公里。形成西、北面环山,西南向东北走向由高至低的狭长地形。南部杨和镇的皂幕山是佛山市第一峰,主峰海拔805米,西北部更合镇的老香山海拔699米。高明区属亚热带气候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而湿润,无霜期长,受季风影响。2004年平均气温23.1oc,降雨量1161毫米。

自然资源

高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农林牧副渔皆宜,素有"鱼米之乡"之美誉;境内水资源充足,沧江河及其15条支流横贯全区东西,汇入流经本区的西江,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达14种,富含花岗岩、石灰石、铁、锰、金、银等,其中西江畔的银矿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独立银矿床,银储量规模达超大型;高明是珠三角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0%,2000年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市"称号,2001年,区人民政府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处处蓝天、碧水、绿地,在工厂林立的珠三角构筑了独特的田园风光。其中更合原始森林,荷城唐代龙窑遗址、灵龟塔,杨和西坑水库、万宝山庄、皂幕凌云是其主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