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富源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富源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中安于清朝初年建镇,地处富源县北半部,是县委、县政府驻地镇,该镇东接贵州省盘县平关镇,西邻曲靖市沾益县,南连墨红乡、大河乡,北抵后所镇,历为滇东交通和军事重镇,素有“入滇第一镇”之称。自然状况全镇总人口12万余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万余人,居住着汉、彝、回等民族,耕地面积6万余亩,辖5个社区居委会,17个村委会,城区面积达6.5平方公里。境内有盘西铁路、320国道、曲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拥有曲靖市第一大铁路煤焦货运站台,火车客运、汽车客运上达曲靖至昆明,下通贵州六盘水市。镇区内水、电、路、通讯、消防、环保等基础设施完善,九街十八路初见规模,实现村村通电、通路、通程控电话,电视覆盖率达100%,城区内街道路面已硬化、绿化、美化,投资环境优越,一批省属国营企业和外来投资私营企业在我镇纷纷安家落户,外来人口在镇区内落户定居,并逐年增多。全国知名的胜境关,已被省政府列为人文景观旅游风景点进行开发建设。全镇土地资源总量758800亩,其中林地340184亩,耕地205911亩,牧地924.5亩。森林覆盖率22.3%;果木以清水、柏木、紫泉所产清水梨为较好,在民国前入贡品,香甜甘脆、肉细、汁多、味美;近年发展的寨子口的苹果誉满城乡。现新栽种银杏10000亩,水果5000亩。林木有华山松、云南松、圆柏等。中安有石坝、响水河两个中型水库,数十座小㈠型和小㈡型水库,水资源较好,境内大小河流12条,径流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古代有着十分优美的人文自然八景:石龙古寺、峦岗翠竹、宣威晓月、玉真仙桥、东岭晴云、白马留泉、清溪古洞、众壑秋潮。现“石虬古寺”已修复,其余仅存“东岭晴云”、“白马留泉”等处自然景观, 1990年以来开发有回隆龙吟山庄、出水洞公园等自然景点。富有胜名的胜境关,1998年被省、市、县政府列为重点旅游景点项目进行开发建设。境内地下地质构造复杂多样,蕴藏着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黄金、铜、石膏、石灰石等资源,具有相当规模的储量和便于开采的条件。地面生长动物种类多。目前,已规模饲养梅花鹿、狐狸、白天鹅、土鸡、肉犬。
胜境源于滇南胜境,明景泰年中立“胜境坊”,具有历史、人文、地理、意义的行政区。胜境街道由中安镇撤镇设街道而成,成立于2013年12月20日。

胜境街道辖迤山口、外山口、后所煤矿、四屯、洞上、青石、海田、多乐、腰站、洗洋塘等10个社区,办公地址暂时设在外山口社区。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经省政府批准,富源县决定撤销中安镇,设立中安、胜境2个街道,均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富源县营上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北邻富源县大河乡,南抵富源县竹园镇,西接富源县墨红乡,东与贵州省盘县的金竹坪接壤。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富源37公里,海拔1785米,境内最高海拔2280.5米,最低海拔1598米,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330天,日照17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299.6㎜,气候温和,水热适中,干湿分明,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全镇土地资源总量22.8万亩,其中耕地36656亩,河流、林地、牧地等其他用地19.1万亩,84.2%的土地面积是山地和丘陵。森林覆盖率达22.5%,70%的村委会建立了各类小型林场,总面积达45000亩,占全镇有林面积的75%;流域总面积1430平方公里的块择河,流经营上镇那当、茂河、大坪、海丹、迤启、哈播、得戛8个村委会,总落差904米,平均坡降0.55%,是富源境内的第一条大河;矿藏资源丰富,开采价值大的就有煤炭、金矿、铜矿、铁矿、铅锌矿、硫铁矿、硫磺矿等,现已探明煤炭储量就达1.2亿吨。
富源县黄泥河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属高寒山区,东南部属低热河谷槽区。西距县城109公里,东与贵州省兴义市威舍镇同居一坝,相距3公里,素有"旱码头"之称,是云南进入贵州及两广的主要通道。黄泥河是富南重镇和滇东门户,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镇之一。年平均气温13-160C,年降水量1441毫米。东南与古敢水族乡和贵州兴义市相邻,距兴义市36公里西部接老厂、雨汪乡;南距罗平县城85公里;北抵富村乡和贵州省盘县,距盘县特区县城95公里。辖黄泥河、发祥、牛场、迤更者、箐口、布古、新寨、小羊场、阿汪、戛拉、五乐、牛额、龙潭、普克营14个村民委员会,国土总面积263.27平方公里。2001年末实有总耕地2815公倾,有总人口52753人,其中:农业人口50924人,境内住有汉、彝、水、布依、苗、回、壮、蒙古等9种民族。1、气候优势 黄泥河镇地处亚热带低纬度气候和低海拔河谷热区,降水丰沛,热量较充足,具有冬无严寒,温湿多雨、干湿分明,雨热和旱凉同季,相对温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的特征。最低海拔1100米,最高海拔1990米,年平均气温13-160C,受兴义和罗平两个多雨区的影响,年均降水量1441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1700小时,无霜区大于270天,适宜多种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 2、区位优势 镇内东至兴义、南至罗平、西至富源、北至盘县均有公路干线相通。并紧靠南昆铁路威舍站(二级编组站),处于东(威舍-南宁)、南(威舍-昆明)、北(威舍-红果)三面铁路圈的中心,并从威舍站威红和南昆两正线间引进黄泥河镇铁路专用线到镇内坪地村。黄泥河镇将成为富南地区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商品交易地,开发投资前景广阔。云南省"西电东送"重点项目-投资近50个亿的"滇东电厂"选址在黄泥河镇五乐,配套煤矿白龙山矿井也将随电厂开工建设而动工,将有力地拉动地方经济增长。3、集镇建设 1999年,黄泥河镇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50个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试点镇之一。通过三年的建设,到2001年,投资2460万元修建长4.35公里,宽36米的过境大街路面工程全部结束,绿化街道11500平方米;投资250万元新建占地25亩的农贸市场完工并验收;是全省为数不多的乡镇大街之一。黄泥河集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良好,是有待于开发的一片热土。
竹园镇于2001年由竹园乡改为竹园镇,距富源县城47公里,海拔1773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4.8℃。竹园镇地形地貌呈“三道梁子、两条槽子”,东与营上镇相连,南与罗平县富乐镇相连,西北与墨红乡毗邻。全镇国土面积164.05平方公里,辖11个村委会、94个村民小组。境内有汉族、彝族、回族。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煤炭、铅锌、石膏、铜、铁等多种矿藏。煤炭储量为16.9亿吨,居富源县各乡镇煤炭储量前列。山林、草场资源也较丰富,境内有面积为1.5万亩的鲁都牧场和常年23℃的地热水,适于发展畜牧业和开发温流水特种养殖业。耕地面积宽广、土质肥沃。全镇现有住户9945户、人口42211人,人口密度为260人/每平方公里。交通发达,村村通公路。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通信设施齐全,通信方便。土特名优:煤炭。我镇煤炭资源丰富,年原煤产量80万吨,煤质优良,固定炭在80以上,是冶金、化工、发电等的优质原料,运输便利,价格适宜。烤烟。我镇气候温和,烤烟实行规划种植,烟叶质量高,是生产优质香烟好原料。天然温流水养鱼。格戛温流水属天然温流水、水温常年在23℃,水氧成份高,适宜萝菲鱼、白艙鱼、鲤鱼、草鱼等鱼类养殖。现鱼场规模达50亩,年产萝菲鱼18吨、白艙鱼11吨、鲤鱼6吨、草鱼6吨,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鱼肉产品味美肉鲜、营养成份高。
后所镇位于富源县城北部,地处云贵两省4县市(富源、沾益、宣威、盘县)交界结合部,地缘优势十分突出。乌蒙山纵贯全境,天然形成3条槽子、4架梁子的地形地貌。北盘江经富源独穿后所镇,流域面积0.03万平方公里,泽及两条槽子3架梁子。镇政府驻迤后所,距县城18公里,全镇辖外后所、迤后所、老牛场、小冲、卡泥、栗树坪、庆云、法凹、洗洋塘、阿依诺、杨家坟、双诺、岩上13个村委会。2001年底,总人口59399人。全镇国土面积459平方公里,林地、农地、牧地比为5:3:2。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工业以煤炭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包谷、洋芋、荞子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林果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为主。平均海拔2078米,最高海拔2160米,最低海拔2013米,年平均气温13.4℃,年均日照200天,年均降雨量1100—1200毫米。总之,后所镇对于发展交通经济、城镇经济、城郊经济、山区经济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大河镇位于富源县城南部,东与贵州相连;南交营上镇;西与墨红毗邻;北抵中安镇。镇政府所在地脑上村,距县城22公里。境内最高海拔2341米,最低海拔1700米,全镇属温带季风气候,主导风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降雨量1186毫米。年降雨量2.87亿立方米,年平均日照1819小时,日照率41%。全镇区域面积24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83.7%,有耕地4.73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67亩。大河镇辖脑上、庵子冲、黄泥、白马、磨盘、篆湾、圭山、格宗、黄竹、起堡、长坪、白岩、大河、青龙、铜厂、恩乐、挑担17个村委会,211个村民小组,313个自然村。全镇境内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畜、烟、煤、粮为四大支柱产业,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玉米、麦豆等,经济作物有烤烟、水果、干果,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锑、铜等,在磨盘落田村还有储量较大的金矿。
墨红镇地处富源县西南,位于东径103°58′18″~104°18′38″,北纬25°19′17″~25°23′12″间。东与营上镇、竹园镇相接,西南与麒麟区相邻,北抵中安镇。全镇国土面积495.5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150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4.29万亩,其中水田4600亩,人均耕地0.7亩。境内有有汉、回、彝、佤、瑶、哈尼等民族,2004年末全镇总户数1.47万户,总人口5.77万人。镇政府驻地墨红,距富源县城54公里,距曲靖市区60公里。最高海拔2748米,最低海拔1791米,平均海拔2025米。墨红镇属亚热带高寒冷凉气候, 立体气候突出, 年平均气温13℃,昼夜温差大,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年均降雨量为1290毫米,年平均日照1619.9小时。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具有易开采等特点,现探明煤的储量为4.98亿吨,多为主焦煤,煤质较好,主要分布于恩洪矿区和大河--墨红矿区;预测远景煤储量39.78亿吨,主要分布于法乌预测区、都格预测区,占富源县煤储量的19.50%。有远近闻名的阿依酸菜、墨红白芸豆被省农业厅定为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魔芋、日本总太白萝卜种植发展较好。土特名优: 墨红白芸豆产于海拔2200—2700米的冷凉彝族地区—法土梁子,年产白芸豆300余吨。白芸豆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并富含钙、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消费者备受青睐的保健食品。墨红镇还盛产魔芋,质地较好,年产量达416万公斤,市场前景看好。墨红松籽颗粒饱满,香甜可口,年产120吨。无公害阿依酸菜是利用当地质量较好的青菜腌制而成,可作早点佐料、冲汤等,美味可口。
富村镇位于富源县中部,东接贵州盘县,西与罗平县富乐镇隔河相望,南与老厂乡、黄泥河镇相邻,北与营上镇、贵州盘县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距富源县城75公里,国土总面积330.53平方公里,耕地67680亩。全乡辖21个村委会。2001年底统计,总人口78973人,其中农业人口77149人,占总人口的97%,境内居住着汉、彝、水、回、白、苗等少数民族6980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铅锌、石膏、铜、铁等。其中已探明的煤储量为1.4亿吨,铅锌的储量为1800万吨,还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居核瀑布,新厂热水塘等。全乡林业用地有27万亩;平均海拔1980米,年平均气温13.6℃,无霜期234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全乡经济以乡镇企业和种养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包谷、洋芋、稻谷、荞籽等;经济作物有烤烟、魔芋等。境内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富兴公路和富老公路在此交汇,整个集镇建设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合资企业1个;乡镇企业354个,其中工业企业24个,商饮服务、交通运输、建筑、贸易、零售等企业330个。
十八连山镇原名雨汪乡,为弘扬革命老区精神,经省人民政府批准,2001年8月更名为十八连山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2009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十八连山乡,设立十八连山镇,其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隶属关系不变。十八连山镇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镇)之一,位于云贵两省三县(富源、罗平、兴义)结合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32千米,南昆铁路、324国道从境内通过,处于黄果树瀑布、马岭河峡谷及金花银瀑罗平、石林等著名旅游景区的中间点,境内国家级森林公园内生长着重点保护动物青猴及山茶、杜鹃等大量珍稀动植物,同时境内还有著名的“贵州龙”化石。全镇主体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736米,年平均气温14.6℃,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气候土壤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复种指数高,在县内属农业大镇。全镇总面积341平方千米,共辖17个村委会、181个自然村、262个村民小组1.71万户6.9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水、回、苗、壮、蒙古、布依等8种少数民族,属典型的民族杂居乡镇。十八连山镇既是农业大镇,粮食作物以包谷、小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生姜为主,土特产品有弥猴桃、接桃、生姜、花生、鸡纵油、土蜂蜜、芭蕉芋等。全镇耕地总面积2807.4公顷,其中水田252.57公顷,旱地2554.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60平方米;又是工业重镇,有长江以南最大的无烟煤田,探明储量38.2亿吨,远景储量92亿吨;有一定开采价值的天然气;境内有投资135亿元、装机容量4×60万千瓦的国家西部重点工程滇东雨汪煤电一体化工程,该工程于2004年11月5日破土动工,2009年6月底第一台机组点火发电,11月第二台机组点火发电,第三、四台机组正在规划建设中,预计2012年底投产发电。其配套煤矿雨汪煤矿、丕德煤矿已开工建设。岔河水库正进行前期建设的准备工作。以交通运输、餐饮酒店为主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现有酒店27家,标准床位1600多个,能满足2900人住宿;有百货批发、零售商店13家,标准化大型超市2家;集镇交通四通八达、商品门类齐全、文体娱乐设施健全,交通和贸易网络辐射罗平、富源、兴义等地,城镇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镇的发展目标是把十八连山打造成“现代农业大镇、滇东能源重镇、特色旅游小镇、和谐十八连山”。围绕这一目标,全镇的工作思路:一是调结构,做稳农业富民。二是强支柱,壮大煤业强镇。三是建集镇,发展商贸活镇。四是重民生,落实科学发展。五是抓安全,强化以人为本。六是保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七是转作风,提供组织保障。

全镇经济发展思路是:以雨汪集镇为中心,发展城镇经济,从而带动箐头、阿南等地的经济发展;以德厚、天宝、卡锡为主发展工业经济;以岔河、纸厂、细冲、丕德为主带动全镇企业经济协调发展;以补羊、腊甲为中心,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

【人口】2009年底,全镇总户数1.71万户,总人口6.96万人,其中男性3.76万人,女性3.2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7:100,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千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境内有汉、彝、水、回、白、苗、蒙古、布依8种少数民族人口8227人,占总人口的11.8%。

老厂乡位于富源县东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08公里,东与黄泥河镇的阿旺、嘎拉相连,西与罗平县的吉白、必米、马米妥接壤,北抵富村镇鲁纳、水井,南连十八连山乡岔河、丕德、箐头,全乡总面积面积236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21个村民小组。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最高海拔2460米,最低海拔1485米。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1~14ºC;年降雨量1100~1500毫米。矿产资源丰富,素有“八宝之乡”的美誉。具有开采价值的主要有无烟煤、莹石、锑矿、硫铁矿等。现已探明无烟煤储量38.9亿吨,莹石矿1.5亿吨,锑矿1.77亿吨,硫铁矿3.26亿吨。
富源县建于一九八八年二月,是全省唯一的水族行政建制,位于富源县东南部的云贵交界处,西面与本县黄泥河镇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接壤,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进入富源、盘县的必经之地。古敢水族乡距富源县城135公里,距贵州省黔西南州州府兴义市27公里,距黄泥河镇17公里,距南昆铁路国家二级编组站--威舍火车站13公里,距贵州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大峡谷31公里,距曲靖市罗平县80公里。境内有南昆铁路在富源县唯一的一个火车站--大田边火车站。古敢水族乡总面积82.6平方公里,属低热河谷槽区,年平均气温16℃,全年无霜期278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450毫米,大体上雨热同季。海拔多在1190-1409米之间,境内有富源县最低海拔之地--特土(海拔1100m)。有耕地11010亩,境内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条件十分优越,盛产水稻、油菜和玉米,是典型的以种养植为主的农业乡,也是全县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乡辖古敢、沙营、补掌三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13570人,境内居住着汉、水、彝、苗、白、回、布依和蒙古8个民族,其中水族4742人,占总人口的35%。 古敢水族乡岩溶地貌十分发育,岩溶峰林、溶蚀洼地随处可见。乡境地质构造属"北西向"型,这在富源县地史演变中实属罕见。流经古敢的河流均属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补掌河是黄泥河的支流,发源于乡境南部的上箐脚,由南向北再折向西从热水塘汇入黄泥河,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29.8平方公里,是该乡的肥田沃土地带。木浪河位处东北是与贵州邻接的界河,乡境内流程约5公里,河面狭窄,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由于乡境内岩溶地下水比较发育,四季常流的泉眼(俗称"龙潭")分布较广,经初步测算可供开发利用的地下水资源约为104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