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化州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化州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播扬镇因播扬圩而得名。相传明代此地已成为广东、广西两地近邻的商品集散地,有一位老太婆为方便客商,于此开了一家客店。她待人热情,招呼周到,名声远扬。后此地成圩集,便以亚婆为名,称“婆扬圩”,后取“婆”谐音“播”,故名。 [详细]
  宝圩镇因镇东北有一名为宝岭的山,后于旁建圩,得名宝圩,且镇人民政府驻宝圩,以圩名得镇名。 [详细]
  化州西北与广西北流陆川连界,古时这里山高林密,每有狼瑶兵、山寇潜入抢劫。明代中期,朝廷便于化州博二都扼两广(广东、广西)交通要冲处设堡驻兵以震慑防卫,取“平定瑶兵、山寇”之意,命名为“平定堡”。后博二都驻地平安圩亦改名平定圩。平定镇名便源于此。 [详细]
  明代,化州城郊董家祠附近门楼坡村(今化州丝厂)董姓叔侄3户迁居至今文楼圩开荒建村,袭用原居住地名称门楼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建成圩,初名门楼新圩,后因文与门谐音,改称文楼圩,镇名由此而来。 [详细]
  江湖圩原名大圩,隋唐时期一度兴盛,后衰落。清乾隆元年(1736年),化州亭子李族智亭迁徙入驻建铺营商而再度成圩(据《李氏族谱》记载)。因圩东边有一湖泊,西面是罗江,濒江临湖,故名。 [详细]
  中垌镇因镇内有中垌圩,该圩始建于明代,原以钟、董两姓为主,叫钟董圩,后谐音改为中垌圩,因圩名而得镇名。 [详细]
  因州治所西南三里石龙岗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故名化州。 [详细]
  下郭街道因街内有下郭村,该村原在化州城外围,且在其左下方,故称“下廓村”,后又因“廓”通“郭”,称作“下郭村”,因村名得街道名称。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