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原名“落洋”,因洛阳江当年汇集罗溪的虹山、马甲、双阳凤山诸山之水落于江中,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波涛滚滚,无限似海洋,故称此江为洋江,洛洋与洛阳谐音,后人误写作洛阳。另据民间传说,唐宣宗(李枕)微行至此,见山川之胜叹曰:“类似吾家洛阳(即河南省洛阳故都)”故称为洛阳。 |
于1957年政府提出三级所有制,以队为基础,原为公社化,则东园、洛阳、张坂为上游公社,上浦大队后来下放为上浦村委会。 |
于1957年政府提出三级所有制,以队为基础,原为公社化,则东园、张坂、洛阳为上游公社后亭大队,后下放为洛阳镇后亭村委会。 |
宋朝末明朝初,从象浦立信公汪氏分割过来,取名为狮峰村,大跃进期间,狮峰村、西吟头村、曾安村合并为西安大队,后来人口过多,三个自然村又分开,取名为西方村,沿续至今。 |
古时陈氏从莆田阔口迁此,因建居在西汪、井吟之前端,故取名为西吟头。 |
曾垵村系以姓加厝而名,分为曾厝、黄厝、陈厝三姓为曾垵村委会,传闻元末明初,泉州龙头山曾氏祖先迁居此地,遂以曾垵村为名。 |
古代,杨氏村民从下后宅迁此,建村于海埔地之后,故取名为后埔。以所在地自然村后埔命名。 |
古时候,村民迁此建居在海滩旁安坂地,因村前为海洋,故取名前洋,后因村民围海作埭,而改称前园。 |
屿头村原名凤山,明初为屿头村,聚居林、曾、杨、许四大氏族。中原唐末迁徒而入。其中杨氏为大族,相传先祖“鸭母公”自明朝中期迁入屿头,遂以屿头为地名。 |
取其洛阳、万安各一字命名洛安。 |
万安村村落依山临海,早时此处就是晋惠古渡头,据惠安县地名办撰,据《泊宅篇》、《闽书》、《福建通志》载:万安渡“水阔五里,深不可址”一遇狂风,则“沉舟被溺死无算”,故名。 |
元代,曾氏村民定居于安峰山之下,故名。 |
该地块像一只龙,在龙头有一口池塘,所以得名塘头。以所在自然村堂头命名。地名普查时,因犯同名遂更改为堂头。 |
古代村民从东岭杏厝迁至晋江杏墩,再由杏墩,迁入此地坑田建村,故称为杏田。以所在地自然村杏田命名。 |
梅岭村位于洛阳镇西北边,四面环绕五座山峰,中间为田地,中有坑中潭,整个山村状如梅花,形似盆地,直径约1公里。相传宋代理学家朱熹来民间视察进学,取道闽粤沿海古驿道,行至村东大岭上,忽闻阵阵梅花香气,立时下轿观赏山村风光,见此奇观,心有深悟,便称颂道:“五梅峰下,将有奇人”。试看如今称此为“五梅山”,梅岭便是取其意而加运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