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会师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会师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东山根社区居民委员会于1996年3月注册,成立于2003年8月,此名称沿用至今。

由原宴门川居委会辖区组成。

2000年6月县政府成立宴门川居委会,2003年8月开展社区建设,重新命名。

2003年命名为会师镇会师门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1949年曾属于北关居委会,2003年8月为会师镇广场社区,2006年被中共会宁县委、会宁县人民政府评为“平安社区”至今。

以前属会宁县城关公社教场生产队,后来成立桃花山乡并于2003年8月划拨为会师镇校场社区,沿用至今。

1983年2月,会师镇由民国时期置“枝阳镇”更名而来,辖区有6个居民小组,分别为东关委员会、北关委员会、南关委员会、西关委员会颐园坪委员会、校场委员会,后由原来的东关委员会和南关委员会及颐园坪委员会经地理位置重新划分而来。

1949年曾属桃吊乡乡工委。

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南十里铺大队月牙生产队,1983年更名为桃花山乡南十里铺村月牙社,2005年1月更名为会师镇南十里铺村月牙社。

2014年8月更名为会师镇月牙堡社区居民委员会至今。

会宁是历史文化名城,会宁钟鼓楼的历史可上溯到北宋时期,距今已有887年。

钟鼓楼是我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存于固原市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宋代“靖康铁钟”,即为宋代会宁西宁城(今会宁翟家所乡)行香寺之古钟,此钟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11年),被当时的三边总制张泰运往固原。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会宁县治由西宁古城迁于今址后,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会宁官民又重新捐资铸钟并悬于会宁城北之万寿寺。

从那以后,“万寿晨钟”即成了会宁八景之一,另据《会宁县志》记载,会宁城隍庙内也曾建有钟鼓楼。

会宁钟鼓楼由兰州交通大学设计,总建筑面积3158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建筑总高度32.6米。

1983年从城关人民公社南咀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中分出,命名为桃花山乡高家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2005年1月10日又改名为会师镇高家庄村村民委员会。

解放前属高庙乡,1957年建立高级社,由城关人民公社管辖,20世纪80年代由定西地区转为白银地区管辖,沿用至今。

1957年高级社建立,称南家嘴头高级人民公社,属定西地区管辖。

1958年改名为南家嘴头生产大队。

20世纪80年代改名为南家咀头村村民委员会,属白银地区管辖,沿用至今。

因以前住过姓范的几家人,自然形成范湾大队,1983年由城关人民公社范家湾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更名为桃花山乡范家湾行政村村民委员会。

2005年1月10日又改名为会师镇范家湾村村民委员会,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0年命名东河村,2004在乡镇村组建制调整将,庙坪组和唐川组合为现在的唐川组,王家山村南湾组和冯湾组组合为现在的冯湾组,万咀组和孙岔组合为现在的孙岔组,王家山村沈沟组和前山组合为现在的前山组,武下组和小岔组合为现在的武下组,回岔组和红花沟组合为现在的红花沟组。

原属桃花山,稍岔村,2004年撤乡并镇,稍岔村为会师镇稍岔村,无更名,无改迁,沿用至今。

1949年解放后,成立浦杏村,划归于桃花山乡政府管辖,属于会宁县土地。

1999年因桃花山乡政府和会师镇政府合并,故又划归与会师镇政府管辖,成立蒲杏村村民委员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