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刘、陈、梁姓最早迁入。 1952年设立居民委员会,2001年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2005年举行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名称沿用至今。 1952年隶属郁南县第三区,1958年属建城管理区,1961年属建城人民公社,196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革委会,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1987年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至今。 1986年起居委会驻地在建城圩镇大街李屋,2005年居委会驻地迁往中山路旧戏院旁办公,2009年居委驻地迁往圩镇文昌路文化广场文化楼。 并沿用至今。 |
黄、莫、李、蔡、史、胡、余、林、彭、苏、郁姓迁入居多。 1952年设立居民委员会,1958年称罗旁公社水上大队,1986年设罗旁镇罗旁居委会,2001年改设社区居民委员会,2005年举行第一届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名称沿用至今,2003年9月称建城镇罗旁社区居委会。 1952年隶属郁南县第二区辖,1958年属罗旁人民公社辖,1968年为罗旁人民公社革委会,1983年属罗旁区公所辖,1987年属罗旁镇人民政府辖,2003年9月为建城镇人民政府辖。 2003年9月前属罗旁镇人民政府辖,2003年9月后属建城镇辖。 1981年前居委会驻地设在地心村,1982年至今居委会驻地设在罗旁沿江路6号。 并沿用至今。 |
卢、谢、何、刘姓迁入。 建国前为国民党郁南县政府驻地,建国后设附城行政村,属第三区辖。 1957年成立附城乡,1958年改称附城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乡人民政府,1987年撤区乡建镇,改称附城村民委员会,1989年后称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至今复称村委会。 195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辖,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1987年为建城镇人民政府至今。 1993年前村委驻地建城圩镇大街,1993年至今村委驻地建城镇中山路。 并沿用至今。 |
李、梁、黄、黎、杨、朱、姚、张、刘姓迁入。 建国后设立附城行政村,1958年改为东一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称东一村委会,1989年改称东一管理区,1999年复称村委会。 1958年属建城公社辖,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辖,1987年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 1960年代村委驻地内迳庙,1970年代搬迁至大岭珠,1997年至今村委驻地建城镇朱屋东堤口。 并沿用至今。 |
张、吴、姚、区、肖姓迁入。 1958年称东二生产大队,1983改称乡人民政府,1987年称东二村委会,1989年称管理区,1999年复称村委会。 195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辖,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辖,1987年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 村委会驻地东二村中心的东二小学旁边。 并沿用至今。 |
新中国成立前为建连乡辖;新中国成立初设便民行政村;1957年改小乡;195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辖,改为便民生产大队;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辖,称便民乡人民政府;1987年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撤区改称村委会;1989年称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改复便民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唐、宾、区、沈、刘姓迁入。 1958年为新峡生产大队,1983年改设乡人民政府,1987年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复称村委会。 195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1987年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至今。 1996年11月前村委驻地黄茆岗,1996年11月至今村委驻地新田村。 并沿用至今。 |
张、许、左、陈、刘、赖姓迁入。 建国初设西镇行政村,1958年称西镇生产大队,1983年改西镇乡人民政府,1987年称村委会,1989年后称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复称村委会。 195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辖,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辖,1987年为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 办公驻地两头村。 并沿用至今。 |
1958年属建城人民公社辖,设白天生产大队;1983年属建城区公所辖,设白天乡人民政府;1987年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改称村委会;1989年称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复称村民委员会,并沿用至今。 |
许、伍、陈姓迁入。 建国初为沙隆行政村,公社化称车坑大队,1983年设沙隆乡,1987年设沙隆村委会,1989年设管理区,1999年称村委会。 建国初为建城乡辖,1953年隶属郁南县第三区,1955年属建城区,1958年为建城人民公社辖,1983年为建城区公所辖,1987年为建城镇人民政府辖。 1989年属建城镇,1999年起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至今。 办公驻地袁塘。 并沿用至今。 |
人民公社时期(1958年)为建城公社龙塘大队,1983年为建城区龙塘乡,1987年为村委会,1989年为建城镇龙塘管理区,1999年起为建城镇龙塘村民委员会。 |
吴、何、李姚姓迁入。 1957年建乡,1958年改称东方红车滘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乡人民政府,1987年称车滘村委会,1989年后改为管理区办事处,1999年复称村委会。 建国前属建连乡辖,建国后为第三区辖,1958年为建城人民公社辖,1983年为建城区公所辖,1987年为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 2006年村委驻地白庙,2007年至今村委驻地斗合村。 并沿用至今。 |
新中国成立后建车窖行政村;1958年为建城人民公社辖,成立合水生产大队;1983年为建城区公所辖,改乡人民政府;1987年为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复称合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
黄、梁、陈、蔡、王、孔、宿、关、麦、钟、高、赵、张、刘、苏、史姓迁入。 1953年改为罗旁乡,1958年时为东方红公社罗旁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小乡,1987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复称村委会。 明、清时属太平郡罗旁甲,民国时属上四乡辖,建国后为河东区辖,1958年属罗旁人民公社辖,1983年属罗旁区公所辖,1987年属罗旁镇人民政府辖。 2003年9月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 村委会设在罗旁圩上。 并沿用至今。 |
黄氏自明万历四年由江门紫泥三堂公迁入,现主要黄、姚、邓、区、梁、谢姓。 1958年是河西生产大队,1961年称罗子生产大队,1983年改称罗子乡人民政府,1987后改称村委会,1989年改称管理区,1999年复称村委会。 1958年属罗旁人民公社辖,1983年属罗旁区公所辖,1987年属罗旁镇人民政府辖,2003年9月属建城镇人民政府辖至今。 1996年前村委驻地黄氏祠堂,1996年后至今村委驻地上太平村。 并沿用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