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江堤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江堤街道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21年10月,社区重新调整管辖范围,将江堤街道江城明珠社区居民委员管辖范围一分为二,新设置江宁社区居民委员会。

江博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身为太山寺村,在建国初期属汉阳福城区管辖,1951年“土地改革”后,成立农民“互助组”。

1955年成立初级合作社。

1957年转为高级合作社。

1958年合作社更名为先锋人民公社,太山寺村境内有曙光五大队、六大队。

1959年属汉阳江堤管理区管辖,更名为曙光大队。

1962年,江堤管理区改名为江堤人民公社,太山寺境内仍由曙光五大队、六大队组成。

1975年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更名为洪山区江堤人民公社,曙光大队仍属该公社管辖。

1984年实行“政社分开”,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原曙光大队复名太山寺村,并设村民委员会。

次年,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管辖。

2006年,太山寺村撤村建居,太山寺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城中村改造后,多数村民还建至江欣苑二期,社区搬迁至此办公。

2009年,更名为江欣苑二社区居民委员会,因已有江欣苑一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更好管理区分,2011年,更名为江博社区居民委员会。

该地域建国前隶属堤垸乡(汉阳县七十二堡之一),建国初隶属汉阳县沌龙乡。

1951年“土改”后,划属汉阳福城区沿城乡管辖。

1954年3月成立新建合作社,下有东方红、五四、江华、新建、曙光5个初级合作社;20世纪50年代中期,组成高级合作社,称作曙光大社,属汉桥区沿城乡曙光大社中的九大队。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称先锋人民公社三合大队(阳逻墩此时划至鲤鱼大队管辖)。

1967年,三合大队改称向阳大队。

1984年,向阳大队改称向阳村村民委员会。

次年随江堤乡一道由洪山区划至汉阳区管辖。

2005年8月8日向阳村正式进入了“城中村改造”,2007年成立向阳村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5年,社区从原过渡办公地址搬迁至现址。

建国初,此地隶属汉阳中心区福城区堤垸乡、沿城乡。

1954年改属墨水乡。

1954年万家巷、纳税堤一带成立勇进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姚湾、蔡家湾、中湾、下马湖一带村民先后组成互助组或合作社。

1956年,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中,江堤村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同年,非农业人口组成渔业生产合作社,渔汛过后该渔业生产合作社部分转入汉阳墨水湖渔场,剩余部分成立东方渔业生产合作社和江桥渔业生产合作社。

1957年合作社合并为曙光大社,江堤村为当时的曙光一队,后又称曙光一社。

1958年8月“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曙光一社及其江桥、东方两个渔业社合并划归“政社合一”的先锋人民公社管辖,更名为第九大队第一小队。

1959年3月,先锋人民公社第九大队第一小队正式更名为江桥渔业生产大队,隶属汉桥公社江堤管理区。

1961年1月江堤管理区改名为江堤人民公社,江桥渔业大队隶属该公社;同年8月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将江桥渔业大队分解成3个渔业生产大队,即江桥一大队、江桥二大队、江桥三大队,同属江堤人民公社管辖。

1964年“四清”运动后,上述三个渔业大队重新合并在一起,名为江桥渔业生产大队,下辖7个生产队。

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初,渔业大队再度解体:恢复原江桥一、江桥二、江桥三3个渔业大队。

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冲击,源江桥一大队基层组织瘫痪,故进行再次重新组合。

1967年江桥渔业大队改名为江堤渔业大队,由原江桥二大队下属的4个生产队组成。

同年,江桥一大队一小队编入江堤渔业大队管辖,成为第五生产队。

1968年原江桥一大队二小队的部分社员由于家居在江堤村不愿划入到四新农场渔业队管辖,自愿独立成为一个生产队,经公社党委同意,划归江堤大队管理。

自此,江堤渔业大队下属有6个生产队和1个篾器厂,共7个独立核算单位,隶属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1975年2月,江堤渔业大队随江堤公社划归洪山区管辖。

1984年1月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分开,江堤渔业大队更名江堤村村民委员会。

次年,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管辖。

2006年,江堤村撤村建居,江堤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根据武民政〔2006〕69号文,五里墩街道与江堤街道以马鹦路为界、翠微街道与五里墩街道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铁路专线为界,江堤社区的部分地界划分至翠微街道和五里墩街道。

社区随村湾拆迁在外过渡。

还建房江腾苑B区建成后,社区搬至江腾苑B区。

2012年,江腾苑C区建成后,并在C区内修建社区服务用房,社区搬迁至现址。

因江堤街道江堤社区名称和江堤街道名称均为“江堤”易造成混淆。

辖区内有江腾苑路和江腾苑小区,且“腾”寓意当地居民财运飞黄腾达、事业蒸蒸日上,故将“江堤社区”更名为“江腾社区”。

红卫社区前身为红卫村。

明代以前,此地为一片荒野丘岗、沼地,南北分别为北太子湖和墨水湖。

明代中期,始有人从外地迁徙至此定居,并以渔、猪和粮食、蔬菜种植为生,直至建国前夕,经济发展缓慢。

建国初期隶属于汉阳福城区管辖(今汉阳区),1952年10月,红卫村隶属于鲤鱼乡,1954年7月隶属汉阳福城区墨水乡,1956年1月,红卫村改名为鲤鱼稻田农四社,1958年9月,国家兴起人民公社运动,鲤鱼稻农四社更名为鲤鱼八大队,隶属汉阳先锋人民公社管辖。

1959年1月,鲤鱼八大队重新划分,红卫村所在地更名为鲤鱼二大队,隶属汉阳江堤管理区管辖。

1962年1月,鲤鱼二大队重新划分为鲤鱼三大队和四大队,同时隶属江堤公社管辖,1966年,鲤鱼三大队,四大队和流芳咀合并为鲤鱼东大队,同年,鲤鱼东大队更名为红卫大队,隶属汉桥区四新农场管辖。

1975年,红卫大队隶属洪山区江堤人民公社管辖,1978年,红卫大队和渔业大队合并仍称红卫大队,1978年底分开,红卫大队仍叫红卫大队。

1984年,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名称,红卫大队更名为红卫村民委员会。

次年,红卫村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

2007年8月,红卫村撤村建居,红卫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2010年4月,红卫社区进行“城中村”改造拆迁,同年10月完成社区整体拆迁任务。

2017年1月17日,因江堤街红卫社区地处于“鲤鱼洲”地域,为保留历史地域文化特色,且区内无重名问题。

故更名为鲤鱼洲社区。

1949年5月,鲤鱼洲地区解放,成立龙门寺农民协会,农民自己当家作主。

1952年建立乡政权,龙门寺农民协会由汉阳福城区鲤鱼乡人民政府管辖。

1953年成立农业互助组,鲤鱼乡和沿城乡合并为墨水乡,龙门寺隶属墨水乡。

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名为湖滨(合作)社,办公地点在药王庙(今属江堤社区)。

1956年,为高级合作社。

1958年,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于先锋人民公社,原龙门寺则称为鲤鱼西大队。

1962年,鲤鱼西大队隶属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

1966年,鲤鱼西大队划属四新农场管辖。

1975年,鲤鱼西大队划属江堤人民公社管辖。

1984年,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江堤人民公社改为江堤乡,鲤鱼西大队随之改名为丰收村,并成立村民委员会,属洪山区江堤乡管辖。

次年,丰收村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

2006年,丰收村撤村建居,丰收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2010年,城中村改造,居民点拆迁,社区暂时过渡办公。

2018年,社区居民委员会设于鲤跃龙门小区内办公。

江欣苑社区居民委员会前身是渔业村村民委员会,明清时代及民国时期隶属汉阳县,人口发展缓慢。

直至建国前夕,仅有村民约60户、390人。

因当时人烟稀少,故村内无行政组织。

1949年6月,隶属汉阳中心区(次年4月更名武汉市第六区)福城区鲤鱼乡。

1952至1953年,部分村民联合组成红星互助组。

1954年,红星互助组扩大并更名为稻农(初级)三社。

次年2月,该社随鲤鱼乡和堤垸乡合并为墨水乡,隶属武汉市汉桥区。

1956年1月,稻农(初级)三社更名为高级稻农三社。

4月,该社随墨水乡与团结乡合并,隶属汉桥区江堤乡。

1957年,稻农三社与东方渔业队合并为江桥大队。

1958年9月,在农民“人民公社化”高潮中,江桥大队更名为渔业大队,隶属武汉市郊区先锋人民公社(次年3月更名汉桥人民公社)。

1959年初,江桥大队重新划分,今江堤村和渔业村所在地从中分离出来,并更名为江桥渔业大队,隶属汉桥人民公社江堤管理区。

1961年8月,江桥渔业大队再度划分,渔业村所在地定名为江桥三大队。

1966年,江桥三大队更名渔业生产大队。

次年,渔业生产大队划属四新农场管辖。

1975年2月,渔业生产大队划属洪山区江堤人民公社管辖。

1978年初,渔业生产大队合并于红卫生产大队。

同年底,又从红卫生产大队分出,仍称渔业生产大队。

1984年1月,取消人民公社体制,渔业生产大队更名为渔业村,隶属洪山区江堤乡。

次年1月,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

2006年,渔业村撤村建居,渔业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后因渔业村村民大部分还建至江欣苑一期,居委会也一同搬进江欣苑一期。

2009年12月,更名为江欣苑一社区居民委员会,2011年,为更好的区分管理,改名为江欣苑社区居民委员会。

根据武民政〔2006〕69号文,五里墩街道与江堤街道以马鹦路为界,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区及家属区、丽水花园等原为五里墩街道管辖,街道规划调整后,划归江堤街道管辖,2007年,墨水湖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

宋代,此处由长江江滩形成刘公洲,后来逐渐有人落户。

明代此地泛称界牌,当时汉阳县地境界牌置于村东侧,汉阳府、县东南再次“以大江为界”。

界牌村在民国时期隶属汉阳县鹦鹉镇太山寺村,建国前至20世纪50年代初属汉阳县沌龙乡。

1951~1952年“土改”运动后,属汉阳福城区(随后改属团结乡)。

1954年汛后,成立江滨、江堤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6年合并为幸福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为先锋人民公社第十大队。

1959年3月,先锋人民公社更名为汉桥人民公社江堤管理区,界牌生产大队随之改属江堤管理区管辖。

“文化大革命”初期,界牌大队党政组织受到冲击,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

1967年,界牌大队更名革新大队,并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5年2月,革新大队随江堤公社划归洪山区管辖。

1984年,改名为界牌村,成立界牌村民委员会,次年,界牌村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

2008年,界牌村撤村建居,界牌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随村湾拆迁在外过渡,属江堤街道管辖。

2011年,更名为汉博佳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并迁至此地办公。

明末清初,有一村庄位于古汉水永济巷火焰沟旁,当地人称沟咀。

民国时期,沟咀村隶属汉阳县沌龙乡。

1949年6月,沟咀系老关乡的一部分,隶属汉阳中心区福城区。

1951年组建团结、新村两个初级农业合作社。

1955年两社合并,成立沟咀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原沟咀高级合作社改属先锋人民公社第十大队,随后从第十大队分离,成立沟咀生产大队,下辖四个生产队,隶属汉桥人民公社江堤管理区。

1961年江堤管理区改为江堤人民公社,沟咀生产大队隶属江堤人民公社,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初。

1967年,沟咀生产大队更名为团结生产大队,并成立大队革命委员会,隶属于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

1975年,汉桥区撤销,团结生产大队随江堤人民公社划属洪山区。

1984年1月,取消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恢复乡、村行政建制,团结生产大队改名为沟咀村,隶属洪山区江堤乡。

1985年1月,随江堤乡划属汉阳区管辖。

2008年10月,沟咀村撤村建居,沟咀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2014年6月,沟咀社区居民委员会更名为江城明珠社区居民委员会。

1949年老关设乡,1952年6月成立老关乡人民政府,1956年成立日新高级合作社,1958年8月更名老关大队,1967年老关大队更名为东方红大队,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东方红大队改为老关村,1985年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管辖。

1989年7月老关村召开首届村民选举大会,民主选举村委会组成人员。

1999年后,火焰沟南村民全部迁入移民小区,火焰沟南村自然消失。

2006年8月老关村开始进行城中村改造,2008年,老关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新新村在建国前隶属于汉阳县沌龙乡,并与邻村潮江村一并统称为真武堡,分为上下堡,新新村为上堡,亦称第四保,“土改”时期与潮江等村合并为太平乡。

1954年成立互助组后名为新新初级合作社,1955年合并为新新高级合作社,此后,隶属关系屡次变更:1958年隶属汉阳县黄陵公社沌龙管理区,成立新新生产大队,下辖7个生产小队。

1960年由汉阳县划属武汉市汉阳区,隶属太子湖管理局。

1963年隶属于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管辖,1967年隶属汉桥区四新农场,1974年隶属于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

1975年隶属于洪山区江堤人民公社。

1984年成立江堤乡人民政府时,新新生产大队更名为新新村村民委员会,1985年随江堤乡划属汉阳区。

2006年新新村开始“城中村”改造,2008年,新新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社区与(新新村)集团公司合署办公,2016年,社区服务用房建成后,搬迁至现址。

潮江村在民国时隶属汉阳县沌龙乡,与相邻的新新村统称真武堡,新新村为上堡,潮江村为下堡。

1949年5月,划入汉阳县黄陵区管辖。

1951至1952年土地改革时期与新新等村合并为太平乡。

1956年潮江村成立两个初级合作社,汪家嘴、陈家大湾、宋家嘴为一社;沙嘴、萧家嘴、黄杨湾为另一社。

1957年6月,两个初级合作社合并为潮江高级农业合作社。

1958年,成立潮江生产大队,隶属于汉阳县黄陵公社沌龙乡管辖。

1961年,隶属汉桥区江堤人民公社。

1963年至1964年,划入汉阳区水产局管理。

1967年隶属于四新农场,潮江生产大队更名建设生产大队。

1975年,建设生产大队隶属洪山区江堤人民公社。

1984年取消政社合一体制的人民公社,建设生产大队更名为潮江村,隶属洪山区江堤乡。

1985年,潮江村随江堤乡划归汉阳区。

2008年,潮江村撤村建居,潮江社区居民委员会正式成立,属江堤街道管辖。

2013年,潮江村还建房(太子湖畔星苑)建成后,社区搬迁至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