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宋氏家族首先定居此地,因而叫宋庄。又因民委员会位于宋庄,故名宋庄村民委员会。 |
早在300多年前,王氏始祖王冠、王冕二兄弟,带子孙从山西洪洞县迁居至此,因族长身材高大,面黑如墨,故名黑王,后逐渐演变为村名,全村现有王、魏、刘、张、潘、李等姓。又因民委员会位于黑王,故名黑王村民委员会。 |
400多年前,东朱庄是玉皇庙镇韩朱岗村一姓朱的大户人家的一个花园。后有该户的后裔迁入此地定居,繁衍生息。明末清初,村落形成,祖先叫朱广梭,以姓立村古称朱庄。后来又因练城南边也有一个朱庄,因一东一西排列,故西边的叫西朱庄,东边的叫东朱庄。又因民委员会位于东朱庄,故名东朱庄村民委员会。 |
马氏始祖最早在此定居,故名马洼。后因兵荒马乱,天灾人祸等诸多因素,马姓绝户。罗、娄、郑、张、等姓氏迁入后,因罗氏人数最多,村名改为罗洼。又因民委员会位于罗洼,故名罗洼村民委员会。 |
东汉时,有姓朱的和姓陈的两家随同逃难的人群自北方避难到涡河故道南岸结伴而居,形成村落,就以两姓合之而称陈朱村。又因民委员会位于陈朱,故名陈朱村民委员会。 |
明洪武二年(1369)厉氏四兄弟由山西洪洞县迁来,老大厉荣落户彪岗,彪岗一支厉氏迁出,形成厉大楼村,其儿子娶了河北一个女子为妻,该女子因思念亲人,整天茶饭不思,以泪洗面,为了让女子看到娘家,姓厉的大户就建了一座大楼,让该女子登楼眺望家乡,后来又相继迁入郭、王、赵、张、李、曹、孔等姓,分居5个小村,因为5个小村只有厉姓一所楼,以建筑称之为厉大楼。又因民委员会驻地于此,故名厉大楼村民委员会。 |
据中闫台王氏家族谱记载,以前该地做盐务生意,故名盐台村。1843年黄河决口于杨桥和中牟,水灾过后,居民纷纷回乡建造家园,群居高台,又贩起盐来。当时高台上有一住户,系自南岗迁居于此的王氏家族,南岗王氏又称是他祖先遗留之地,双方互不相让。后来在知名人士的调解下两家同住高台,调解人恐以后再因此纷争,故在协约中将盐台写成闫台。因位于南部,故名前闫台。又因民委员会位于前闫台,故名前闫台村民委员会。 |
宋仁宗时,此地为漕运码头,筑有高台,为存贮食盐场所,故名盐台村。1843年黄河决口于杨桥和中牟,盐台淹没,水灾过后,居民纷纷回乡建造家园,群居高台,村民扫撮盐土,沥水熬盐,又贩起盐来,当时高台上有一住户,系自南岗迁居于此的王氏家族,南岗王氏又称是他祖先遗留之地,双方互不相让,后来在知名人士的调解下两家同住高台,调解人恐以后再因此纷争,故在协约中将盐台写成闫台。因位于北部,故名后闫台。又因民委员会位于后闫台,故名后闫台村民委员会。 |
400年前有一李氏人家在村东约500米居住,不久,一周氏搭棚与李氏为伴,当时庄子一片荒芜。二人商议向西移500米,形成“新庄”,后人称原居住地为东庄。又因民委员会位于新庄,故名新庄村民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