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鲤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鲤南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相传古时街头有一条深流圳坑,坑旁柳树成荫,故名。
因境内有仙安府宫庙,故名。
东临苦溪,西靠龙华溪,北接木兰溪,由三溪流域冲刷而成较大的平坦地域,原称大板,因“板”与“坂”方言谐音,故名。
古时俗称“街西埔”,后简称“西埔”,因其紧靠县城街道,西为丘陵地带而得名。
因古时,村前有一片良田,村民辛勤耕耘,灌水溶田,阳光映照田中,如玉盘一样,而称“玉田”。
因境内有霞苑山祠堂,故名。
因全村境内地势平坦,一马平川,故名。
据宋史载:许仙姑于唐昭宗期间入居巩桥村,为报答郑氏祖妈恩情,协助郑泉兴修水利,“铁鞭托地,甘泉瀑涌,久旱不竭”,遂以传名成为“圣泉”。
涵井村,即前身是奎山。明朝洪武三年(1370)此处建有一个尼姑庵,庵围墙之内有一口井,井水盛涌,水质清澈,清凉可口,后改为庵井。到民国初期,仙游通往莆田的大路经过此地,盛夏时,过路人在此井饮水止渴,称赞水质可口,水源丰富。由于水源是奎山上石涵所涌泉,故改称涵井。
因明正德年间,该地有兄弟俩捕鱼为业,老大在木兰溪上游搭架草棚楼,老二在木兰溪下游搭架草棚楼,以便打鱼休息,故有上楼与下楼之名。
象运村,即原名大运,后因境内地形如象而改称象运。
象林村,即以地势宛如大象入林而得名。
象坂村,即因古时候属仁德里,位天马山、龙岗山南侧山坡丘陵地带,因周边山形如大象,故称“象坂”。以前该地盛产甘蔗,是主要蔗埔(炼糖之地),自古有“大运埔兜”之称。
温泉村,即辖区内有天然温泉水资源,并开发为老百姓浴池。
玉塔村,即原名石鼓山,山环水绕,风物幽胜,南观鸣峰,松柏苍翠,西望城关,兰溪水如玉带奔流,村内有石塔,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