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属邻山。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兴仁场。 民国,属第二区,设兴仁乡。 1949年,属兴仁区。 1994年,乡改镇。 2019年12月,撤销护邻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兴仁镇管辖。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王家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王家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四兴镇。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析置王家乡。 1949年12月,改王家乡公社。 1958年,更名王家公社。 1967年,改名立新公社。 1973年,更名王家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1994年,与高石乡合并为王家镇。 |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属涛山乡一甲。 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石滓滩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为石滓乡,驻关帝庙。 民国四年(1915年),属第二保卫区,后保卫区改团练区,乡设团防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石滓乡设联保办公处。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石滓、柳塘2乡合并为石柳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分为石滓、柳塘2乡。 1950年,石滓乡属石永区;同年2月,划归兴仁区。 1953年,属第九区。 1954年,分为石滓、同心2乡。 1956年,2乡合并为石滓乡,属石永区。 1958年,乡改公社。 1967年,改名上游公社。 1973年,改名石滓公社。 1980年,公社改乡。 2015年,撤乡置镇。 2019年12月,撤销柳塘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滓镇管辖。 |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名古家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与同石、三教、古家、王家4乡合并为四兴镇,驻王家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析原三教、古家2乡地置三古乡。 1950年2月,属兴仁区。 1950年5月,设乡农协会。 1951年10月,设三古乡。 2015年,撤乡设镇。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双河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场改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与荆坪乡合并为双荆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析置双河乡。 1981年12月,更名两河乡。 2016年,撤销两河乡,设立两河镇。 2019年12月,撤销荆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两河镇管辖。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普新场。 道光末,设太和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场改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普兴、太和2乡合并为普太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更名普新乡。 1953年,析置太和乡。 1958年,乡改公社。 1967年1月,更名普新公社。 1973年1月,改名太和公社。 1985年,公社改乡。 2019年12月,撤销新镇乡和太和乡,设立太和镇。 |
清道光末年,设同乐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与坛子乡合并为坛同镇。 1953年4月,析置同乐乡。 1958年9月,乡改公社。 1981年12月,改为椿木乡。 2019年12月,撤销椿木乡,设立椿木镇。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板桥、梁家2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场改乡。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2乡合并为梁板乡。 1953年4月,分为板桥、梁家2乡。 1956年1月,2乡合并为梁板乡。 1967年1月,改为曙光公社。 1973年5月,更名板桥公社。 1981年12月,更名梁板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2019年12月,撤销梁板乡,设立梁板镇。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复盛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与八耳乡合并为复耳乡。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析置复盛乡。 1953年9月,析置龙门乡。 1956年1月,龙门乡并入复盛乡。 1967年1月,改为红卫公社。 1973年5月,更名复盛公社。 1984年,公社改乡。 2019年12月,撤销复盛乡,设立复盛镇。 |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设仁和场。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高峰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高峰乡并入人和乡。 1954年6月,增设骑龙乡。 1956年1月,骑龙乡和长寿县划归邻水县,黎桥乡并入人和乡。 1967年1月,更名洪河乡。 1973年5月,恢复原名。 1981年12月,更名黎家乡。 2019年12月,撤销黎家乡,设立黎家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