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柳屯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柳屯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2]

明永乐年间,黄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立村,盖家庙一座,故名黄家庙。后简称黄庙。
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先祖名李琦,字虎山。明永乐四年,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筑寨建村。按先祖字“虎山”,取村名为虎山寨。
明永乐年间,村民从山西洪洞迁此榆树林之南头建村,取名榆林头。
明万历年间,夏姓、李姓、刘姓自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渡母寺旁建村,后来,古姓和张姓也从山西迁此地定居。村民因感念“目莲渡母”故事的“至孝至诚”德行,故取村名渡母寺村。
古时柳屯镇东部一带,河道纵横,沼泽相连,洪水时发。地名大多与水有关,如没岸、黄龙潭、渡母寺等。相传很久以前,黄河泛滥,洪水滔天,有一尊石佛坐石囤槽子顺水而下,流经此地一拐弯处,安稳如磐,水患遂息,保了一方平安。人们为纪念救苦救难的石佛,在石佛停留处建殿供奉,人们称此处为“曲流殿”。明永乐年间,李、鲍、王等姓氏从山西洪洞迁此聚落成村,仍取村名为曲流殿。后来讹称“曲六店”。
明永乐年间,赵姓自山西洪洞县西兴张村始迁直隶古顿丘赵楼村安居,后移居开州柳屯东,金堤南侧张郭庙旁定居,取村名叫张郭村。清朝后期,因避黄河水患,又迁居堤北定居至今。先祖怀念家乡,复以山西洪洞老家为村名,取村名兴张村。
明正统年间,吉家村一吉氏财主,西迁一华里,在张家洼定居。后因吉氏人口增多,改名为吉家洼,简称吉洼。
明永乐三年(1405),吉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建村,取名吉家村。
明永乐年间,刘氏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因街道弯曲有拐,故取名刘家拐。后简称刘拐。
宋时有一家人因天灾人祸而家破人亡,其童养媳携其年幼丈夫迁此居住,并将丈夫抚养成人,丈夫为感恩,将村取名为妻娘寨。清康熙年间,王姓自户部寨镇张果村迁入时,为文雅起见,更名为七娘寨村。
据高氏家谱记载:“高氏先祖,蒙元时期是勋臣世家。四世祖镇浙总戎,先后在枢密院掌兵甲,镇守京城,深得元朝廷倚重。元末,义军纷起,先祖受命于危难之间,坐镇江浙,外平叛军、内励百官,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扑灭红逆。以军功著于朝廷,封赠三代,在住所西北堪舆为祖茔,官赐葬仪”。“又官赐草地牧场,遣子孙经营,南二十里有南高庄(今文留镇高庄),北二十里有北高庄(今岳村乡高庄),东有高刘庄,西二十里有河南坡(今清河头乡陈庄、河南坡)。”明初,朱元璋兵分三路出击元廷,元顺帝北遁,五世祖恐被明军报复,遂挂冠韬隐,推祖茔翁仲、掩墓碑,遣子孙分散居住。后人皆以农耕为主,不敢闻达于庙堂。先祖居住地遂更名为虎变村,寓意这里曾是一封疆大吏隐藏之地。明洪武后期,韩氏从山西迁来西邻而居。为有区别,因高氏居地在村东遂叫东虎变村,韩氏在村西居住遂叫西虎变村(今韩村),清中后期,因东虎变村居民全是高姓后人,遂改为高家村,今简称高村。
据村东石碑记载:“澶东四十里许,有虎变屯,世传古村名也。其地东近柳下惠故里,不越里许。”明永乐二年(1404年),韩姓先民自山西洪洞县始迁清丰县大水坑村安居,后又从清丰县大水坑村迁至此地定居,相传高村所在地为“东虎变”,韩村所在地便为“西虎变”。后因韩姓居多,故改名韩家村,后简称韩村。
清同治年间,因黄河决口,单氏从本县金堤南单家寨搬迁到金堤北立村,因属什十八郎庄辖,故名单什八郎。
据元至正年间碑文记载:名为官仁寨。明万历年间,张定方被选为义官。张定方曾在本村开店,以助过路难民,深受群众爱戴。张去世后,人们立碑纪念,改村名为官仁店。
据焦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焦氏先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定居,取村名焦家村。后简称焦村。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