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龙华街道各村地名由来

龙华街道各村地名由来

该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福建莆田陈姓从今潮州迁移至此创居。因村落所处地势低洼之故,取名为“横窖”,后人见此处形如凤身,遂去俗取雅将“横窖”改为“凤窖”。[详细]
曾名富南村,始建于宋末,由福建王、魏二姓族人到此创居。明万历年间属富砂乡(也称内砂乡),因富砂乡分为东、南、西、北4个社,该村在南面,故名。[详细]
宋时创成村落,府、县旧志记为“大牙”,宋元之交“陈五虎”结巢于此当成衙门(一说当时在此设置盐税衙门),民众习惯称之为“大衙门”或“大衙”,遂成村名。[详细]
明初此处已有人渔耕,自然村落名叫下尾。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澄海南界蔡厝蔡瞻顶携家人迁此创居,繁衍生息,子孙渐多,村名遂称下蔡。[详细]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澄海知县王嘉忠在村北修筑一座三孔石桥,状如“犁头尖”,人称“犁头桥”(《广东通志》等方志记为“全济桥”),村以桥取名“犁头”。后因横窖改名凤窖,沙尾易称凤美,“犁头”处于凤窖、凤美之间,遂取“双凤戏龙珠”之意,易名“龙头”。[详细]
该村相传由福建莆田陈姓迁移至此创村。因地处外砂沙陇之末端,名谓“沙尾”,明嘉靖年间《潮州府志》已有记录。后因地形酷似飞凤,遂去俗取雅易名“凤美”。[详细]
相传明永乐年间,福建莆田陈姓辗转至此定居,明嘉靖年间已成村落。昔位于韩江支流新津河出海口东岸,原为海滩冲积洲,地势低洼,取名下浦,后写成下埔,去俗取雅改为华埔。1958年以老乡、新乡为界分拆为两个村,因居老乡改名华老村,1984年因“埔”通“埠”改现名。[详细]
该村地域原为下埔村(今称华埠村)的田园,历史上属滨海边防地带,清顺治十年(1653)七月,郑成功部队进攻鸥汀背寨时,曾在此屯兵安营扎寨,故今村东侧仍称“营盘埔”。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龙头、凤窖、凤美、下埔相邻4乡陈姓倡议,在下埔洽公田创建“洽公”乡。先由下埔村民陈炳强等几户种田人家来此地建房耕作,渐成村落。1918年,又有下埔陈、卢两姓村民迁居洽公乡附近的土尾洲创乡定居劳作,后上述两乡逐渐合成一个乡,即下埔新乡。1958年以老乡、新乡为界分拆为两个村,因居新乡改名华新村。[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