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龙游县横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龙游县横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以农业设施兼形态得名。村口古时有田八丘,毎丘一石(石,旧制数量单位,即十斗,四斗为一亩)故名。
会泽里,原名会泽李,清末以后改称会泽里。村以里名,里以李氏堂名“会泽”称,“会泽”者,聚水之地也,恩泽、德泽也。
以思想情志得名。意为龙脉之元,亦名蓦然,又以方言谐音讹成马元。
以族姓与地形得名。原名移岗,传村民原居别处,后移现址,故名。
大平坂,以田坂得名。
村中有一山名横山,故名。
以原上下朱村与吴仪宾村合并,取原两村各一字得名。又以好客之意,待人以上宾之意。上下朱以族姓得名,原名姜尚山、姜上山、下朱。吴仪宾,据《吴氏宗谱》载,宋代有吴迪、吴远兄弟自闽之崇安迁居于此。明弘洽十五年(1485),吴迪七世孙元士娶郡王女为妻,而升为通奉大夫(从二品散官)。古称郡王女婿为“仪宾”,人们艳羡异常,便称此村为吴仪宾。
以地理方位得名。坞以山坞得名。
1984年政社分设后改下西山大队为下西山村村民委员会,以村委会驻地下西山得名。2008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由下西山村、溪边村合并而成,名称沿用下西山村名。
以交通设施得名。村以桥名,桥以山名。白鹤山,传鄷去奢在此骑白鹤升天,故名。
村以山加方位、姓氏命名;“山”与“向”方言谐音,遂称上向徐。
以宗教建筑得名。旧有河宗殿,村以殿名。
村以薛氏初搭棚于樟堰旁,故名堰口,俗称“堰口棚”;民国十八年(1929)修谱时,主编吴金鳌以好客之意,更名“贤求朋”。1969年7月,村落被洪水冲毁,移于象鼻山脚,村名沿袭。2008年更名为贤求朋。
徐氏世居,子孙繁衍,分居上、下两厅(宅),此处下厅,故名。
后徐,原名沙溪堰川,村以川名;川以堰名;堰以溪名;溪以多沙称;后以姓氏更名厚徐,清末以后,谐音称今名。一云,徐氏为不忘祖居地而沿袭之;后徐,徐氏居锦溪之西,西,里人示作后,东为前,遂称后徐;“后”与“厚”方言谐音,遂成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