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陆良县大莫古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陆良县大莫古镇各村社区情况介绍

大莫古村民委员会 在县城南部,地处半山半坝区,距县城18公里、石林风景区20公里,被誉为陆良县的南大门。辖大莫古,小莫古两个自然村。1012户,人口36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2人。总耕地3291.7亩(田2090亩、地1201.7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粮食年总产182.6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大蒜、单播黑大豆、玉米制种等。乡镇企业有大理石材厂。驻有镇属初级中学1所,完小2所,小学普及率100%,卫生院、敬老院各1所,老年活动室2所,私人诊所6家,个体工商户127户。水泥路面通小莫古——新村,交通极为便利。

书记:李朝文主任:郭寿良副主任:袁培生

大莫古村(又名大尼莫古)大莫古镇最大的平坝区。508户,2061人。耕地2065.4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经济作物有油菜、大蒜、玉米制种、烤烟等。该村经济繁荣,小新线穿境而过。村庄道路均为水泥路面。驻有供销社、粮管所各1个。大莫古镇唯一一个敬老院,有完小1所。村南、村北各有一口自然泉,泉水四季流淌,甘甜爽口,构成了自然村南至北的一条自然小河,河水四季长流,为大莫古村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源保障。

小莫古村 地处县城南边,距县城18公里,石林风景区20公里,324国道穿境而过。是大莫古镇政府所在地,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驻有镇属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卫生院、信用社、财政所、供销社、自来水厂都在该村。有504户,1621人。耕地1136.3亩。1996年依托324国道的改造,新建水泥街道2公里。每周一、周四为赶集日。每年元月1至元月2日举行摔跤、斗牛大赛。由于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小莫古集市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赶集的人口达万人,市场功能日趋完善。有建材、电器、服装、餐饮、百货、药品等门市150多家,市场经济十分繁荣,小莫古集市现已成为大莫古镇农产品交易批发的主要聚散地。

太平哨村民委员会 在陆良县城西南部12公里处,南距镇政府所在地大莫古10公里,北与中枢镇西桥办事处接壤。地处半山区,属陆良县城城郊结合部,以村委会驻太平哨自然村而得名。辖太平哨、小摆集、新哨、古宁四个自然村。陆良县建在太平哨村委会的马山。1966年从会泽县迁入移民135户,820人。2006年末,全村共有896户,3462人,耕地3996亩。主产水稻、玉米。经济作物有烤烟、蚕桑,另外的白萝卜条、丝为当地特色产业。天然林1350亩,经济林11000亩,森林覆盖率达25%。西石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四个自然村依次分布在公路西线。在太平哨村与小摆集村之间的马山建有陆良县殡仪馆和公墓群,辖区内现有焦化、水泥、化肥、建筑、养殖等乡镇企业20余家。沿路经济较为发达,仅餐饮业就有18多家。驻有完小1所,4个分校点,小学义务教育普及率100%。私人诊所6家,个体工商户50户。

书记:冯荣富主任:丁建生副主任:赵小谷

太平哨村 在陆良县城西南部10公里处,南距大莫古镇政府驻地12公里。地处城郊结合地带,进年新建的工业厂房多在此安家落户。古时同乐城(陆良旧称)经路南城到昆明的驿道上沿设哨所,用于联络通邮和防务,由于其是出同乐城的第一哨,故命名为“太平”,有保县城平安之意。后逐渐安家扎户,遂取名为“太平哨”。于1966年迁入移民56户,366人。2006年,全村共有239户,943人。耕地3000亩,主产水稻、玉米、萝卜丝、条等。经济作物有烤烟、蚕桑。该村紧沿324国道西侧,北与县城接壤,村内水泥硬化路面达4公里,交通条件便利。共有4个焦化厂、1个水泥厂、1个复合肥厂、1个免烧砖厂和1个液化气库站坐落在该村辖区内。个体工商户18户,驻有完小一所。

新哨村在陆良县城西南部18公里处,南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324国道穿村而过,成块状聚集。村内水泥硬化路面达3.5公里,有水塔2个,道路交通和自来水供应条件较好。旧时同乐城通昆明驿道沿途而设太平、发峨两哨,后在两哨之间新设一哨,故名。1966年从会泽迁来移民27户,140人。截止2006年来,全村共有229户,852人。耕地2900亩,现已规化建成基本烟地2300亩。经济林地4500亩,天然林150亩,森林覆盖率达20%以上,主产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该村的特色产业—萝卜丝、条也是农民冬季收入的主要来源。村西头建有园艺厂1个,驻有完小分校点1个,个体商户6户,农具修理点2个。

古宁村 在陆良县城西南部20公里处,东距324国道2公里。属半山区,沿南盘江东岸成块状聚落。历史上古木繁多,森林茂密,故取名为“古林”。后改取其谐音“宁”,意为安宁详和之意。1966年从会泽迁入移民23户,120人。2006年,全村共有210户,813人。耕地3200亩,已规划建成基本烟地3000亩。经济林地5000亩,天然林500亩,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主产水稻、玉米、干萝卜丝、烤烟。经济作物主要是烤烟、干萝卜丝条,驻有完小分校点1个,个体工商户8户。农机修理点1处。该村处南盘江在陆良县境内的中下游,供电公司在此建有“古宁大坝”发电站。

小摆集村在陆良县城西北部12公里处,东距324国道3公里。北与小百户镇大摆集村隔河相望。南盘江到此成“之”字形迂回,小摆集村就座落在“之”字怀抱中。旧时大摆集村的闵姓迁来落家而成,故名。1966年从会泽迁来移民26户,130人。截止到2006年末,共有231户,862人。沿南盘江汇成线状聚落。耕地2800亩,主产水稻、玉米。驻有完小分校点1个,个体工商户9户。

阿油铺村民委员会 位于大莫古镇南部,辖阿油堡、德格2个自然村,距陆良县城18公里,距大莫古3公里。东与甘河村、麻舍所村相接,南与小莫古集镇相连,西接小百户镇打鼓村,北与新哨村毗邻。

全村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地形起伏平缓,年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700㎜。全村现有小型水库二座、小坝塘1个,年蓄水量230万立方米,其中德格海子水库蓄水200万立方米,小螺丝塘水库蓄水20万立方米,前圆闸塘蓄水20万立方米。 特色产业有水稻、烤烟、畜牧、萝卜丝、大蒜等。全村共有萝卜面积3800亩,年收入达250万元,大蒜面积达2050亩,年收入达320万元,畜牧业是该村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全村现有羊6700只,牛1520头,猪6450头,马1030匹,年收入达1080万元。

书记:马连生 主任:冯理洪 副主任:冯吉保

阿油铺村(又阿油堡) 距陆良县城19公里,距大莫古镇3公里处。明朝时朱元璋在云南设兵囤垦,设立“十里一堡,三里一哨”,有一个叫阿油的在此守卫,因而得名。阿油堡村老寨子原为一个繁荣的集市,后因小莫古集镇的建立,才逐渐衰落(老寨子现还保留着集市的街道)。每年正月初五、初六举办摔跤比赛。新扩建的324国道穿村而过,各村庄道路大部分修建成水泥路面,田间道路全部用碎石或土夹石铺平接通,现已四通八达,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便利。

全村共有564户,2060人,有党员29人,有完小1所,教职工12人,在校学生255人,入学率100﹪,升学率100﹪。

德格村 距陆良县城20公里,距大莫古镇政府1公里,德格海子坐落在它的东南方。德格,彝语为“欢乐的海”,原有一些彝族居住,后因汉族太多,占了他们的田地,彝族就-搬走。德格村,按姓氏又分为唐家、冯家、黄家3个自然村。在德格海子片建立了烟水配套管网工程,工程涵盖基本烟田5036亩,受益农户1039户。工程建成300㎡和200㎡的调节水池各一座,管网长度49.63公里,装设灌桩831套,水源从德格海子水库就近提水,建成提水泵房一座,安装功率为75千瓦的IS100-65-200A水泵一套、30千伏变压器一台及其它供电配套设施。

全村共有1002户,3893人,有党员47人,有完小1所,教职工23人,在校学生537人,入学率100﹪,升学率100﹪。

甘河村民委员会 地处大莫古镇东南部,辖甘河、波漠、小芭茅、红石岩、橡子坡和小海子六个自然村,划分为6个村民小组。与石林县、本镇爱位村、麻舍所村和大莫古村毗邻。全村地形起伏平缓。有1269户,5280人,其中务农1860人,从事交通运输10人,文教卫生31人,就学1020人,从事其它行业的2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小学及以下文化2640,初中文化1848人,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792人。村委会干部11人,村小组干部18人,有党员71人。

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40万元,人均总收入4432元,人均纯收入280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118万元,粮食总产302万公斤,人均有粮572公斤;畜牧业收入541万元;第二产业收入7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159万元。

近年来,全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道路交通条件较好,3个村民小组修建了水泥路。水(除象子坡)、电、通讯、电视覆盖全村。有村级卫生所1个,各类医务人员3名,有病床4张。全村有小学4所,教职工31人,入学率达95%;有1座小<一>水库和3个小坝塘,年储水量达500万方。

书记:焦小荣 主任:朱树高 副主任:朱小冲

甘河村 一条清澈的甘泉从村中流过,故名。地处半山区, 526户,2033人,耕地403.6,主产优质大米2356、烤烟、萝卜、大蒜。养殖奶山羊、肉猪等。村外有大小石山10余座,大理石资源丰富。驻有供销社,老年协会大楼,还有全镇设施一流的小学一所为焦家良先生回报桑梓所建。

波漠村 在村委会东部,背靠波光粼粼的大石桥水库。原甘河村的老村委会座落在该村中央的王家祠堂,近年已改为老年协会所在。歌声悠扬,舞姿翩跹是幸福老年生活的写照。1010户,1316人,耕地1400亩。主产大米、烤烟、玉米、大蒜。建有完小一所,村内为水泥路面。

红石岩村 在村委会东南部,60户,224人。因修建大石桥水库,1979年从沙田搬迁至此。该村背依苍山,山中有一红石似人眼睛故曰红石岩。主产大米、烤烟、玉米、萝卜。村中有小学教学楼一幢,村内民房整齐排列,道路相通。

小芭茅村 与石林县芭茅村山水相连。126户,719人,耕地106亩,主产大米、烤烟、玉米。村内一泓清水碧波荡漾,浮光跃金,树影婆娑是村民休息的好地方。村中建有完小1所,礼堂1座。

橡子坡 在村委会东南部,为全镇海拔最高的自然村,海拔2100米。116户,426人,耕地800亩,主产大米、烤烟、玉米。与石林县宜奈村相望。两村人民世代友好往来,互通姻亲,割不断的胞波情谊在此延深。

小海子村 在村委会西部,块状聚集。22户,94人,耕地40亩,主产大米、烤烟、玉米。因村外原有一片沼泽地得名小海子。

新村村民委员会 地处半山区,与石林县西街口镇相接。辖新村、山后、独房子、麦田心、雾露顶5个自然村。全村土地面积30平方公里,有耕地9000亩,其中水田3800亩,旱地5200亩。有1477户, 5639人,其中彝族132人。有村组干部33人,党员86人。粮食总产200万公斤。全村道路交通条件较好,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全村有村级卫生所1个,各类医务人员5名,有病床11张。全村有小学3所,教职工40人,在校学生1078人,入学率100%,为社会培育出了李昂生、张自兵等优秀人才。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产业结构调整富有特色,特色产业有烤烟、畜牧、萝卜丝、秋洋芋、大蒜等。新村烤烟生产占据了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同时,有较好的区位优势,6000方丰富的大理石,提供了大量的石材资源,全村有2座水库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全村治安良好。

书记:卢保良 主任:王小平 副书记:昂 洋 副主任:资树荣

新 村 系新村村委会驻地。地处半山区,彝、汉两个民族杂居。在很早以前,有猎人来打猎,然后在此建立一个新的村子,故名新村。有516户,2040人,其中彝族:33户,108人。耕地面积481亩(水田233亩,旱田258亩),该村交通条件便利,每逢周日是赶集日,历史悠久,是方圆15公里以内群众农特产品、大牲畜交易的集散地。主产:玉米、小麦、水稻。烤烟生产占据了该村农业生产主导地位,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驻有个体工商户30户。小莫古—新村水泥路通往324国道。

雾露顶村 地处半山区,与石林县西街口镇相接,彝、汉两族杂居。很早以前,叫五家露,传说只有五家人居住,山高林密,经常起露,而且全天都有雾,所以改名雾露顶至今。农户居住地势较高,人才辈出。有604户,2210人,其中彝族10户,45人。耕地面积1500亩(水田700亩,旱田800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等。烤烟生产占据了该村农业生产主导地位,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驻有完小1所,个体工商户7户。乡村路通往石林县西街口镇。南昆铁路过境。

麦田心村 地处半山区。丘陵地带,与大地村相连。该村居住于田野中,故名麦田心。该村共有160户(565人)。耕地面积481亩,(水田233亩,旱田258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烤烟生产占据了该村农业生产主导地位,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驻有个体工商户1户。

山后村 地处半山区。在140年前从雾露顶村迁至一座山的背后,因此而得名山后。该村共有120户(509人)。耕地面积398亩,水田、旱田各一半,主产:玉米、小麦、水稻。烤烟生产、畜牧业占据了该村农业生产主导地位,该村即将建成一个万头PIC养猪场,村中有大理石加工场一个。驻有个体工商户2户。

独房子村 地处半山区。在100多年前有一家人从雾露顶迁入此地居住,故名。该村共有168户(565人)。耕地面积392亩,(水田194亩,旱田197亩),主产:玉米、小麦、水稻。烤烟生产占据了该村农业生产主导地位,是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驻有个体工商户1户。

大地村民委员会由大地村一个自然村组成,位于大莫古镇政府所在地西南部5公里处,324国道穿境而过。有820户,3060人。耕地面积2422亩,人均0.86亩,其中水田1370亩,旱地1052亩,主产水稻、玉米、蚕豆,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劳务收入。林业用地2327亩,森林覆盖率16%。有完小1所,小学普及率100%,村级卫生所1所。全村经济总收入717万元,其中劳务收入500万元,人均总收入5047元,人均纯收入234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该村有全省最大的石材加工企业大地石业集团有限公司,可吸纳剩余劳动力3000余人,集团公司下辖一个资金上亿元的生态园。每逢正月十五,便举行山歌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山歌迷,观众达万人。

书记:徐分良主任:郭能平副主任:杨小鸭。

发峨哨村民委员会地处县最南端,距县城26公里。属半山区,南接天生关,西与宜良县接壤,北与小百户镇隔南盘江相望。原有古驿道从该村通过,是县城通往外地的一个哨所,故称发峨哨。全村辖发峨哨、回辉哨、栗树园、戈依、白土坡、放马沟、上寨、小叠水8个自然村。属于典型的回汉杂居村,838户,3476人,其中回族101户390人,占全村总人口46.5%。总面积32.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400亩(水田1563亩,旱地2837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粮食总产量149万公斤。经济作物以烤烟、萝卜、大蒜、桉树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3%,其中桉树1万亩,人均达3亩。有完小5所,小学普及率100%。个体工商户39户。有小<二>型水库2座,小坝塘4件。324国道线经村境东侧。

书记:空缺主任:马小排副书记:李小彩马赛红 副主任:马国华

发峨哨村在县城南部2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3公里,交通方便。187户,720人,块状聚落。有耕地72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有小<二>型水库2座,蓄水80万方,村级完小1所,个体工商户6户。

回辉哨村 在县城南部25公里,大莫古镇政府驻地南,324国道以西,该村因居住的回族较多而得名,全村170户644人,块状聚居,其中回族101户,390人。耕地面积75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发达,主要饲养奶山羊和菜牛。个体工商户5户。

栗树园村 距陆良县城南部23公里,距大莫古镇政府驻地西2公里,因该村周围拥有较多栗树而得名。该村人口213户813人。有耕地110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经济来源为奶山羊养殖,个体工商户口13户,村级小学1所。

戈依村 距陆良县城南部24公里,大莫古镇政府驻地以南,交通方便。全村158户,604人,块状聚居,有耕地75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全村有小坝塘3件,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村级完小1所,个体工商户6户。

白土坡村 距陆良县城南部27公里,大莫古镇政府驻地以南5公里处,交通方便。该村地质为灰质金刚泥,村庄座落于山坡而得名。全村60户,228人,块状聚居,有耕地41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个体工商户6户。

放马沟村 距陆良县城南部26公里,大莫古镇政府驻地以南,交通方便。因该村在19世纪时因土地荒凉,主要是农村牲畜放养的地方而得名。全村52户,198人,块状聚居。有耕地30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全村有小坝塘2件,村级小学1所,个体工商户1户。

上寨村 距陆良县城南部26公里,大莫古镇政府驻地以南4公里处,该村多为搬迁户,因在发峨哨村上游而得名。全村39户,154人,块状聚居。有耕地30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其中烤烟是该村致富的支柱产业。个体工商户1户。

小叠水村 距陆良县城南部24公里,大莫古镇政府驻地以南8公里处,村边即是盘江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河道有一叠水瀑布而得名,环境较好,丛林密布,是县内闻名的风景点。水利条件极好,全县重点发电工厂座落于此,电厂水泥路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全村31户,115人,块状聚居。有耕地40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大蒜。全村有小坝塘2件,村级小学1所,个体工商户1户。

麻舍所村民委员会位于大莫古镇中部,辖麻舍所和河纳现两个自然村,距陆良县城13公里,距小莫古集镇8公里。东与石林县大巴茅村,大莫古镇爱位村相接,南与甘和、德格村相连,西接新哨村,北与戛古村毗邻,西石公路和母召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麻舍所村委会下辖7个村民小组。1980年前为麻舍所乡,1980年改为麻舍所村公所,1998年改为麻舍所村委会。

2006年末,麻舍所村委会有农户1016户,总人口3786人,劳动力人口2100人。有耕地面积4506亩,水田1769亩,旱地2737亩,全村辖地25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700㎜,海拔高1840m。远近闻名的母鸡山座落在麻舍所境内。

麻舍所村委会有村级卫生室一个,完小一所,并建有全镇唯一的一栋村级科技培训楼,有小(二)型水库一个。2002年被列为县级的科普文明示范村,2005年被列为市级“三村四化”重点村。麻舍所村委会水果产量、质量居全县第一,是全镇的水果一品村。产量2000吨,产值600万元,特色农产品有萝卜丝、大蒜,萝卜丝年收入150万元。麻舍所村委会在大莫古镇率先建起高床舍饲养羊。现建有高床1700套,养羊3800只,畜牧业年收入600万元。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小麦等,平均年产为190万公斤,人均有粮500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2581万元,人均纯收入3021元,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良好。

书记、主任:马有能副主任:戚小国

麻舍所村 现有水库4座,年蓄水量130万立方米,水面养殖150亩,水产量年30吨。交通便利,324国道从境内穿过,村庄道路、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对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00年全面完成电网改造、年用电量80万度。通讯、广播、卫生设施齐全,麻舍所村现有农户固定电话150部,手机1500部,2006年全部安装了闭路电视。设有村级卫生所一个,群众小病不需出村。

河纳现位于大莫古镇中部,距县城12公里,原名同劳县,旧是县府所在地,到元朝时县府才搬到现在的县城。东与挪岩,南与麻舍所,西与新哨村相接。北与戛古村毗邻。地形、气候、主产与麻舍所一致。

戛古村民委员会位于陆良县城以南,距陆良县城11公里,距大莫古集镇21公里,属半坝区。戛古彝语戛沽,戛为上边,沽为水塘,即水塘上边的村,后演变为戛古。戛古村委会总户数1062户,总人口4086人,由原地居民和1966年从会泽迁入的移民两部分组成。辖区面积30.25平方公里,树林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10000亩,人均占有耕地2.45亩。主产水稻、玉米、洋芋、麦子,粮食总产量322万公斤。经济作物有烤烟、萝卜、油菜、林果。境内坐落两个坝塘,建有一、二级水泵站两座,2006年底村民生活用水开始通自来水。全村有村级卫生所一座,私人诊所四家,完小一所,入学率96%,幼儿院三所,在院幼儿125人,村级文化室、农村科普知识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各一个,村间全通水泥硬化路面,有两条碎石硬化路面分别通西石公路和陆良县城(戛古村至陆良机场方向)。

书记:孔建华主任:钱宝平副主任:田光明。

爱位村民委员会 辖爱位自然村一个,海拔2196米。属大莫古镇高海拔地区,位于陆良县城南部,大莫古镇东部。距陆良县城16公里,距大莫古镇政府驻地小莫古集市16公里,县乡公路母台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东与本县召夸镇木洼子村接壤,南与石林县西街口乡路华村、大芭茅村相连,西部、西北部与本镇麻舍所村、挪岩村接壤,北与本镇乱泥沟村毗邻。

2006年末有总户数996户,人口3889人。粮食总产167.9万公斤,人均有粮503公斤,经济总收入1850万元,人均4757元;全村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3102亩,其中水田1758亩,旱地1344亩。林地6941亩,森林覆盖率达22.1%;水资源十分丰富,现有小坝塘3个,年蓄水量达50万㎡。

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呈多元化,粮食以水稻、包谷、小麦生产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生产为主,乳山羊放养是爱位村的一大特色,全村现有乳山羊养殖户200多户。养殖乳山羊24600只,放牧人员经常在个旧、开远、蒙自等地流动放牧。乳山羊放牧、养殖收入成为爱位村民经济收入的必要补充;近年来,大蒜种植,在爱位村发展迅猛,成为当地农民经济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全村种植大蒜2000多亩,收入达500万元,人均1286元。此外,利用烤烟收后的冬闲田、地种植萝卜,加工萝卜丝、萝卜条,也是爱位村民经济增收的渠道。

爱位村现有完小一所,在校学生921人,小学普及率达100%,现有村级卫生所一所,个体工商户48户。

每年正月初五、初六举行农民摔跤运动会是爱位村民的习俗。

书记:王华国主任:杨国生副主任:王红生。

烂泥沟村民委员会位于大莫古镇东南部,距陆良县城15公里,距小莫古集镇23公里。与石林县大凹子村、大莫古镇爱位、戛古、马街庄上、薛官堡山水相连。全村划分为3个村民小组,属省级贫困村,是一个移民插花村。

全村土地面积6平方公里,地形起伏平缓,属半山区山丘地。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50mm。

全村2006年来有474户,总人口1736人。其中务农905人,劳务输出312人,交通运输5人,文教卫生13人,商业贸易6人,就学485人,从事其他行业的1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9%。有村委会干部5人,村小组干部5人。党员48人,团员120人,离退休人员9人。2006年,会村经济总收入514万元,人均总收入2960元,人均纯收入1564元,粮食总产86万公斤,人均有粮495公斤,其中种植业收入402万元,畜牧业收入52万元,劳务收入60万元。

全村道路交通条件基础差,村庄道路均为土路面。全村有移动电话200部,固定电话150部,有村级卫生所1个,各类医务人员4名,有病床2张。有小学1所,教职工11人,在校学生280人,入学率100%,中学升学率达100%,境内有小坝塘5个,年蓄水量12万立方米。电力已全面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良好,产业结构多元化,特色产业有粮食、烤烟、水果、畜牧、萝卜丝、大蒜等。截止2006年底,全村共有水果面积300亩,主要有蜜香梨、大黄梨、小黄梨。2006年收入25万元。全村人均有水果面积0.2亩。畜牧业又是该村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亮点,全村现有羊1500只、牛600头、猪1200头。

挪岩村民委员会 位于大莫古镇东部,距陆良县城15公里,距小莫古集镇15公里。东与乱泥沟、爱位村相接,南与石林县大芭茅村、路华村相连,西接麻舍所村,北与太平哨、戛古村毗邻。县乡公路母召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三个村民小组。1998年以前辖于戛古村公所,1998年实行村民自治后,单独设立挪岩村民委员会。

2006年末全村土地面积12平方公里,地形起伏平缓,属典型红壤丘陵半山区,平均海拔190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60mm。总耕地面积3057亩,经济林800亩,人均占有耕地1.04亩。有农户620户,总人口2471人,其中农业人口1970人,劳务输出180人,交通运输32人,文教卫生80人,商业贸易8人,就学1267人,从事其他行业的4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

全村经济总收入140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14万元,畜牧业收入707万元,林业收入1万元,交通运输业收入8万元,商饮业收入6万元,服务业收入4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人均纯收入3317元。粮食总产量120万公斤,人均有粮485公斤。全村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498人,入学率100%;中学1所,在校学生769人。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多元化,特色产品有粮食、烤烟、畜牧业、萝卜丝、大蒜等,烤烟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地位,传统的放牧和乳山羊养殖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整合,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技术明显提高,已经发展成为一大经济亮点,萝卜丝、大蒜等后续产业也在稳步发展,社会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