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罗山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罗山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称为恤埔。因此地古为坟墓遍布,令人悲恤的荒坡,坡、埔方言同义,故名。后有先民于此开垦,清除荒坟,继而建居成村落,遂以有福之埔雅称村名为福埔。社区居委会以所属地片村名福埔命名。
社区以其位于罗裳山脚下而命名罗裳。相唐末诗人罗隐曾于此行吟显迹,并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后人以其姓冠山名,故名罗裳山。又其地有山状若罗裳,故名。
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其由福埔大队析出自成大队,在重新命名时,以其所属自然村前堡、小沿塘各取一个字,合称前沿。
南宋乾道年间,为抗泉南一带严重旱灾,泉州太守王十朋令军民开凿七首塘,位于七首塘之一引水高处的缺口,故名缺塘。
相传1050年前,曾有畲族始祖择于罗裳山东南麓之土地温沃处而栖,并于此开设店铺经营,故得名畲店。后为书写方便而简化为余店,方言谐称为谢店。约至清代中叶,为通俗易懂而写成社店。别称余店、鳌里。社区居委会以驻地自然村社店命名。
相古时苏姓最早开基于此而称苏里。因里与内方言同音同义,故名苏内。社区居委会以驻地自然村苏内命名。
据因苏氏最先于苏内村之前建居,故称苏前。此前,曾名杏村,名由无考。社区居委会以驻地自然村苏前命名。
该地原以其地势形似蜈蚣而称蜈蚣节,后以谐音俗称梧垵节。相宋元时其地发生瘟疫,村民几乎亡尽。清乾隆年间,始有陈氏名建桐由漳州迁入定居,尔后子孙兴旺,为避讳原村名,即以先祖建桐之桐及村地有一枝繁叶盛的梧桐树之巧合,取称村名为梧桐。社区居委会以驻地自然村梧桐命名。
以落有座小山而得名山仔。又因该处地理条件独特,自然环境优美而曾称为仙境。社区居委会以片村名山仔命名。
以社区的原片村名(蔡厝、江厝、洪厝、郭厝的合称)命名。梧垵因地处蜈蚣节西南,曾以此而称蜈蚣节西。后蜈蚣节,谐称为梧垵节,蜈蚣节西也因此谐音建成为梧垵。又梧垵原称龙垵,以其所属片村蜿蜒如龙卧于垵地而得名。后又以其地遍长梧桐于垵而更为梧垵。该地又名花果山。1958年公社化年代,域内的一座小山遍种林木花果,并办起了果林场、养殖场、加工厂,获得了较大成绩而取称之花果山。
下埔村原名虾埔。相该地古为海湾,出门就是海滩,村民主要靠捕捞,晾晒和经营鱼虾为生,且远近闻名,村因之得名虾埔。因与对面已废的一个村名叫上埔,与之相对应,虾埔即同时称为下埔。又因座落于小山坡(俗称埔)之下而得名下埔。社区居委会以驻地自然村下埔命名。
元朝中后期建居时,因居所坐北朝南,居住地后面有一大片森林,活跃着一群群猴子,该地因此称为猴林,后该地成为村落觉得称为猴林不雅,便去掉犬旁,取名侯林村,又取谐音后林。另有一说是因为森林在村子后面,故名后林村。社区居委会以驻地自然村后林命名。
原名古居,为古居民(穷屋)之意。后来讹音为古坑、古里。因古坑与许坑方言谐音又演化为许坑。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社区居委会以所辖自然村许坑命名。
古时,该地遍长樟树,由其一支枝繁叶茂的大樟树下有一口清泉不竭的古井,后该地遂成村落,故称樟井。别称,玉井、玉紫。社区居委会所辖自然村之片村名命名。
社区居委会以新开发建成的华泰居住小区命名。该小区于2002年由晋江华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建成,故以该开发公司华泰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