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禄劝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禄劝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屏山街道辖属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地处禄劝县城,是禄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进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十分方便,东邻翠华乡,南邻富民县,西邻武定县,北邻茂山乡。2007年全镇 屏山镇辖崇德、地多、旧县等16个村民委员会,南、北街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12个村(居)民小组;镇政府下设党政办公室、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村镇规划中心、广播文化中心、兽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计划生育办公室、民政办公室等办事机构。全镇总人口65627人,其中农业人口47621人,占总人口的74.8%,劳动力29955人,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1372人;非农业人口16056人,占总人口的25.2%;辖区内主要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回族、哈尼族等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5300人,占人口的24%。全镇国土面积309.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721.19亩,境内海拔最高点为克梯村委会的万尼科山,海拔为2589米,海拔最低点为六合村委会小梅兰吊桥,海拔160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679米。境内8个村委会属半山区,其余村(居)委会属掌鸠河沿岸的平坝区。

-

农村经济

  粮食生产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广优质粮食作物。全镇推广水稻良种,其中主要以“楚粳28号、云粳优15号、云粳优20号、禄优二号、合系39号”为主。玉米种植以曲辰3号、宣黄单四号、宣黄单五号为主。优质小麦2880亩,早鲜蚕豆2759亩,优质马铃薯1000亩。水稻多样性混栽完成9000亩。水稻抛摆秧种植完成7000亩。蔬菜和花卉上,重点推广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和外销花卉的生产,蔬菜的种植面积达2891亩,产值626.6万元,外销花卉种植50亩,产值达160万元。

  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工作。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坚持“严格双控、稳定政策、择优布 屏山镇局、强化基础、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的方针,完成指导性计划种植烤烟10000亩、指令性收购调拨烟叶1465500千克、省市县优质示范烟2000亩的目标,实现政府、企业、烟农三满意。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大力推广冻精改良技术、优质饲草饲料,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工作,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法治林、科学兴林。进一步强化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强化对公路沿线,城镇面山的挖沙、采石、采矿、修路等征占用林地的清理查处工作;认真调处林权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及时查处群众举报的涉林案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认真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劳务输出组织程度,2007年全镇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57人,比县下达输出任务多完成53人。举办农村劳务人员培训3期,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

-

文化教育

  屏山镇地处禄劝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现有农村基层文艺队十二支,分别是屏山镇业余剧团、南北街老年花灯队、六角屯花灯组、永平龙灯队、干海子苗族芦笙文艺队、六块罗婺神鼓队、茂龙大平地苗族合唱团、崇德村老年花灯队、硝井村文艺队、地多村文艺队、角营村小缉麻花灯队、马鞍村苗族文艺队。在以上文艺队中,茂龙大平地村苗族合唱团曾在多年市、县级文艺演出中获得较好名次,他们演唱的歌曲受到各族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崇德村花灯队在1981年楚雄州文艺汇演 屏山镇中获花灯剧目《背娄不能丢》一等奖,表演获一等奖。

  屏山镇辖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1所,共有教职员工298人。其中:屏山小学(含咪油小学)在校学生2868人,有47个教学班,有教师103人,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屏山中心校有9所完小,3所村小,7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19人,有教师146人,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升学率100﹪;崇德中心校有完小7所,村小2所,在校生1686人,有教师95人,入学率100﹪,巩固率99.7﹪,升学率98.14﹪;崇德中学在校生684人,有12个教学班有教师49人,入学率98.14﹪,巩固率98.14﹪。

-

资源环境

  屏山镇地大物博,辖区内有高山、有平坝、有河谷地带,物产丰富,能种植水稻、玉米、烤烟、蚕豆、小麦、油菜、洋芋等农作物;经济林果有板栗、核桃、花椒、梨、石榴、桃、杨梅等;养殖业有马、牛、羊、鸡、狗、猪、濑兔、鱼等;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角家营村委会文笔山、砚瓦村委会赖山有铁矿;地多村委会大山、六块村委会有磷矿;鲁溪、克梯、硝井、地多等村委会均有钛矿资源;六江、发 屏山镇明、克梯等村委会有木纹石资源;崇德、角家营、地多等村委会有石灰石、山砂资源;硝井、地多、六江等村委会有丰富的页岩资源,是生产页岩砖最好的原料;硝井村委会有丰富的芒硝资源,拒有关资料称云南省最大的单独芒硝矿仅有禄劝的硝井村委会,但均未利用。历史文物 文物是我们伟大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镇境内有五个文物保护点,其中有两处被国家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点,分别是克梯村委会“三台山石刻像”和发明村委会的“錾字岩彝、汉文摩崖”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的是位于克梯村委会的凤家城遗址和崇德板桥村新石器洞穴遗址。列为镇级文物保护点的是:鲁溪万古不磨桥和“五一”电站。以上文物保护点文物保存良好。

位于禄劝县中西部,一直是昆明北通四川的要塞,东与则黑、中屏接壤,南邻云龙、团街乡,西接武定县发窝乡,北与汤郎乡、皎西乡、则黑乡、马鹿乡接界。镇政府驻撒营盘中大街,全镇国土面积524平方公里,辖19个村委会,278个村民小组,11268户,44924人。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族等多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9.2%,在册耕地总面积41940亩,其中旱地40049亩,水田1907亩,人均占有耕地0.96亩。粮食作物以玉米、洋芋、麦子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芸豆、油菜籽,经济林木有苹果、桃、梨等,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烤烟和发展畜牧业为主。

 [1]撒营盘镇辖属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因明代曾于此设兵营,故名。唐南诏时期的东爨乌蛮37部中的罗婺部发迹于幸丘山(又名火期山),宋大理政权时,罗婺部兼并洪农碌券、掌鸠法块二部,以强大的政治实力和经济实力“雄冠三十七部”,罗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皎平渡渡江,为牵制敌军,红五军团三十七军团在军团长董振堂带领下在小庙垭口与-中央军周浑元部激战7昼夜,确保红军顺利渡过金沙江,史称“石板河阻击战”,现仍有战壕遗迹,该纪念地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49年5月,滇桂黔边区纵队三支队二十五团进入禄劝开展游击武装斗争,11月4日在撒营盘成立禄劝县临时人民政府。2000年,为支持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设,云龙水库库周2160名群众搬迁异地。2006年3月,双化乡并入撒营盘镇。

-基本概况

  撒营盘镇全镇国土面积524平方公里,辖德嘎、升发、撒老乌、尚德、卡柱、美能、三蒙、书西、康荣、宜岔、幸丘、芝兰、高安、兴安、招桂、三合、照块、撒冲、坎邓(芝兰、高安、兴安、招桂、三合、照块、撒冲、坎邓等原为双化乡辖管,2006年双化乡并入撒营盘镇后行镇辖属撒营盘镇)19个村委会,278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汉、彝、苗、傈僳族等多种民族。
  撒营盘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点大牛棚山,海拔3155米,最低点德嘎背争古村下撒、马、则三乡镇交点海拔1610米,耕地主要集中在低山之间的小坝子里,尚德、撒老坞、卡柱、美能、三蒙、芝兰、招桂、高安、兴安等九个村委会是全镇的粮食主产区,其余村委会均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海拔高、气温底,自然条件差。全镇年平均气温13.2℃,年降雨量1006.5毫米。 刺绣

-区位优势

  撒营盘镇依托区位优势,抓住西部大开发、昆明市加快北部五县区发展和国家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建设、云龙水库建成供水、皎平渡红色文化旅游开发的机遇,实施城镇带动农村发展战略,把撒营盘镇建设成为县中北部集交通枢纽、农产品市场经济综合开发、民族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新型集镇。云龙水库位于撒营盘镇南部,2006年下半年已向昆明供水。境内还有全县最大的水库——双化水库。境内加大云龙水库径流区生态保护,建成生猪定点屠宰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确保向昆明提供纯净优质水源;加快撒坝猪、黑山羊、乌骨鸡的养殖力度,把畜牧业培育成该镇的一个新兴产业。
  撒营盘镇位于云龙水库水源保护缓冲区,此区域应在不危及区域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有引导性、适度的开发,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绿色及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禁止新建和扩建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项目,禁止毁林开荒和陡坡开垦,禁止采矿,封山育林,提高林木绿化率和林木质量,积极防治水土流失。在植被服务功能较高的地区,可在保障其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发展一些旅游业、水电开发,但必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和适度发展,以保证整个区域的生态安全。

-旅游资源

  撒营盘旅游区缔属禄劝旅游资源。撒营盘旅游区面积1037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撒营盘镇、则黑乡、马鹿塘乡和大松树乡,已探明旅游景点数23个,旅游资源分布呈点状独立分布结构,主要旅游景点有仙人洞、普渡河温泉群、新村温泉、打磨但秋、竹茂桥,最为出名的是秘乐谷。
  秘乐谷丹霞旅游区位于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双化乡境内,这里呈现出云南不多见的丹霞地貌,迂回曲折、原始天然,是人们寻幽寻幽探胜、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秘乐谷地貌属滇中高原边缘的深切割中山山地,为中生代紫红色岩系地层,极易风化。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降水和生物的作用,对这种可塑性极强的红色沙体淋溶侵蚀,雕琢塑造,鬼斧神工地造就了这里神态万千的丹霞地貌。由于山体对湿空气的阻滞,秘乐谷两则山地生长着滇中高原保留不多的半湿润常绿叶林茂密葱郁,与丹霞地貌构成这里幽谷森森、重峦叠嶂。秘乐谷发源于火山期,以自然色彩凝重的丹霞风光为主,间有岩洞、水体、植物等旅游资源。秘乐谷景区内有以“阳元石”“阴元石”为代表的典型丹霞石生殖文化,在生殖文化观念强盛的民间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它与本土的彝族文化和外来的基督教文化交织在一起,形成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

转龙镇位于云南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

530128103201 121 转龙村

530128103202 220 腊乌卡村

530128103203 122 月牙村

530128103204 220 则邑村

530128103205 220 黄栎树村

530128103206 220 烂泥塘村

530128103207 220 恩祖村

530128103208 220 中槽子村

530128103209 220 大水井村

530128103210 220 老槽子村

530128103211 220 噜鲁村

530128103212 220 以代块村

530128103213 220 桂泉村

茂山镇位于云南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

530128104201 121 茂山村

530128104202 220 甲甸村

530128104203 220 永定村

530128104204 220 永翠村

530128104205 220 归脉村

530128104206 220 东屏村

530128104207 220 丽山村

530128104208 220 斗乌村

530128104209 220 至租村

530128104210 220 娜拥村

 团街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面36公里处。土地面积193.2平方公里,座落于红旗山脚、掌鸠河畔,东与翠华乡接壤,南与茂山乡交接,西与云龙乡相连,北邻撒营盘镇。全镇地势东高,西北、南面稍低。辖8个村民委员会,153个村民小组,116个自然村。全镇总户数6250户,总人口25816人。全乡以汉族为主,共有17838人,占总人口的70.9%,少数民族7337人,占29.1%。其中彝族5626人,占总人22.3%;苗族1119人,占4.4%,傈僳族592人,占2.4%。

  全乡土地面积为232856.9亩,其中耕地面积32396.2亩(水田17411.3亩,旱地14984.9亩),人均耕地1.3亩。林地面积185190.1亩。乡内平均海拔在1800米,年均气温16—22℃,适宜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全乡有小二型水库4座,大小坝塘26座。2008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6736.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473元,全乡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1]。

-

基层组织

党员户  全镇有党委1个,党支部16个,党小组75个,党员人数470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38个,男性党员435个,妇性党员25个。团总支5个,团支部 13个,团员人数537人。禄劝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建立在我乡境界卓干村委会[2]。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设中屏公社,1961年改区,1969年复置公社,1984年复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59公里。面积249平方公里,人口1.9万。禄(劝)撒(营盘)公路过境。辖中屏、高桂、植桂、安福、北屏、拖井、大海子、康井、德茂井、安东康、法格、昔南、书多13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盛产烤烟、桔子、黄果等。
皎平渡镇位于禄劝县境北部,是省城昆明的北大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纪念地,全乡国土面积254.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211米(轿子山),最低海拔为890米(皎平渡)。下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6个村民小组,5368户,总人口2257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27人。居住有彝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数民族7803人,占总人口的35%,全乡耕地面积23715亩。多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皎西乡的经济社会取得了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皎平渡是皎西乡唯一的渡口,是云南省重要的外向型口岸,是中国革命的要塞。其特殊的位置,为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实现战略转移,顺利北上抗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巧渡金沙江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80年代后期,省委、省人民政府把皎平渡列为云南省国情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基地。而今,皎平渡的辉煌历史和飞速发展凝聚了世人的目光,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的高度关切和重视。1988年,先后投资357万元,修通了皎西至皎平渡口42公里的公路;1991年,中央、云南、四川共同投资1100万元,建成了皎平渡大桥,天堑变通途,结束了两岸群众来往靠摆渡的历史;1992年,由省委、省人民政府投资建造了红军渡江纪念碑;2000年5月10日,皎西集镇一期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整体工程于8月5日结束,共完成了两横两纵一竖的混泥土路面7818平方米,排水沟1400米,总投资62万余元,为皎西集镇的发展和全乡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禄劝县委、县人民政府投资360万元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皎平渡集镇,为打造昆明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2年1月,禄大公路(禄劝到到半角段)建成通车,禄劝到皎平渡镇路程为88KM,开车仅需100分钟。2004年中央将皎平渡列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景点之一,予以开发建设。2002年至2007年上半年,到皎平渡的游客达54000多人,旅游的氛围正逐步形成,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大关达1065万元,位列全县第二。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县委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粮攻烟、发展矿电、壮大畜牧、开发旅游、强化科技、改善生态”的经济思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
乌东德镇隶属昆明市禄劝县,位于禄劝县北部,距离县城135公里,南邻马鹿塘乡,西接皎西乡,东北部与四川省会东、会理县的洛佐、新马、珂河、龙树、铁柳等乡镇隔金沙江相望,是昆明市最边远、最偏僻的一个山区乡。国土面积184.1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风帽岭3301米,最低海拔施期渡口800米,耕地面积30267亩,其中水田2147亩。辖8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114个小组,居住着汉、彝、傣、傈僳、壮、瓦六种民族,总人口17056人,其中农业人口16648人。
  受金沙江和太平小河的切割,境内山梁纵横、沟壑交措,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平均降雨量890毫米,平均气温12.7度,无霜期长,以种植马铃薯、玉米、麦子、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拥有丰富的矿产、土地、劳动力资源,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加之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经济发展滞后,该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乌东德镇发展思路是“四个四”,即:打牢农业、水利、交通、科技四个基础;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四大战略;巩固粮食基础,培育矿产、林果、畜牧、烤烟四个支柱;力求在管理、服务、人才培养、创新四个方面突破[1]。
翠华镇位于云南昆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下辖:

530128109201 121 翠华村

530128109202 220 星庄村

530128109203 220 红石岩村

530128109204 220 者广村

530128109205 220 大松园村

530128109206 220 噜姑村

530128109207 220 纳岔村

530128109208 220 迤途村

530128109209 220 兆乌村

530128109210 220 红德村

530128109211 220 沿河村

530128109212 220 头哨村

530128109213 220 新民村

530128109214 220 初途村

530128109215 220 汤郎箐村

530128109216 220 新华村

530128109217 220 兴龙村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0年属狗街区,1953年改称九龙乡,1958年设公社,1961年改区,1969年复置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建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9公里。乡政府驻狗街村。面积379平方公里,人口4.2万。禄(劝)马(街)公路过境。普渡河自南向北纵贯境内。辖九龙、树渣、沙鱼郎、万民、民权、河东、里块、老鸡街、九华、教务营、撒布开、示克、文林、功德、和平、德善、麻地、三哨18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盛产烤烟、甘蔗、黄果、桔子、板栗、桃、梨等。1935年和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此地,留下“红军烈士洞”和木克村“红军壁画”革命遗址和遗迹。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团街公社,1971年析置云龙公社,1982年更名以鲁区,1988年改云龙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58公里。面积289平方公里,人口2.2万。禄(劝)云(龙)公路过境。辖云龙、火期、以资、云利、本长、古宜、新山、联合、新合、拥庆、金乌11个行政村。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71年设汤郎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建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45公里。乡政府驻汤郎新村。面积211平方公里,人口1.4万。通公路。辖汤郎、细柞吴家、羊槽、普莫、典文、代家、封过、板桥9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盛产烤烟、甘蔗、花生、苹果、桔子、桃、梨。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3年属大松树区,1958年属大松树公社,1971年析置马鹿塘公社,1984年改区,1988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08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人口2.1万。撒(营盘)大(松树)公路过境,金沙江自西向东从北缘流过。辖新槽、马鹿塘、撒马基、普福、石门坎、老木德、赊角、通龙、麻科作、普德10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燕麦、荞子,盛产冬菜籽、白芸豆。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设贵城公社,1961年更名则黑区,196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区,1988年建乡。位于县境北部,金沙江南、普渡河西,距县城133公里。乡政府驻中村。面积3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撒(营盘)则(黑)公路过境。辖则黑、炭山、拖木嘎、打车、花椒园、卡租、邓子山、住基、万德、荨麻箐、贵城、包谷山、民安乐13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玉米、小麦,盛产花椒、苹果、柿子、核桃等。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设乌蒙公社,1961年改区,1971年复置公社,1984年设区,1988年建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71公里。面积180平方公里,人口1.7万。通公路。普渡河自南向北流经境内。乡政府驻卡机村。辖卡机、基噜、施宽、三家村、乌蒙、大麦地、乐作泥、幸福、舍姑9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玉米、荞子,盛产烤烟、花生、甘蔗、香蕉、柿子、黄果、桔子等。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乌蒙公社,1971年析置雪山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建雪山乡。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06公里。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1.1万。通公路,普渡河自南向北流经全境汇入金沙汪。乡政府驻称杆村。辖拖木泥、哈衣、书姑、丰租、石诚、乐乌、基多7个行政村。农业主产玉米、荞子、燕麦。骄子山为省级风景名胜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