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马尾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马尾区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邑令王察言募民筑墩阻市河东流水势,墩名罗星台。

1958年属马尾人民公社,1978年析出置马尾镇,1982年8月,马尾镇从福州郊区析出,设立马尾区,同时改制为马尾街道办事处。

1995年12月,马尾街道更名为罗星街道。

1997年,罗星街道下辖沿山、马限、济安、福星、闽渔、君岐、培英、建星、凤洋等9个居委会以及上岐、罗建、罗星、青洲、君竹、双峰等6个村委会。

2002年2月马尾区第一批居委会改革由原福星、凤洋、沿山三个居委会整合成立沿山社区居民委员会,增设罗星社区和新港社区,保留马限社区、培英社区两个居委会及上岐、罗星、青洲、君竹、双峰5个村委会,并沿用至今。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号东冶港,清光绪末年称马江尾,民国二年(1913年)设马江镇,1951年更名为马尾镇,因地处马江之尾而得名,隶闽侯县。

1956年,撤乡改镇,1958年改制为马尾人民公社。

1960年1月,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隶属郊区行政办事处。

3月,撤销郊区行政办事处,复置马尾镇,隶属市人民委员会。

1962年1月,恢复郊区行政办事处,马尾镇隶属之。

1969年马尾镇改制为马尾公社。

1970年2月,与亭江公社、渔业公社合组为马江公社,直隶市革命委员会。

5月,马江公社改制为马江区,下辖马尾、亭江、渔业3个公社。

1972年1月,渔业公社划归市商业局水产站领导。

1975年4月,亭江公社划归郊区管辖。

1978年2月,撤销马江区并入郊区,复设马尾镇,连同马尾公社隶属郊区。

1982年8月,恢复马尾镇,拆郊区马尾镇和马尾公社成立马尾区,为市辖区之一,撤销马尾镇,设立马尾街道办事处,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复调整福州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马尾镇辖马尾街道办事处和马尾镇,从原郊区划入的亭江、琅岐和岐山镇的魁岐、建坂、龙门、双协、快洲5个村。

区人民政府驻地不变。

1996年1月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从原郊区划入亭江、琅岐两个镇,马尾街道办事处更名罗星街道办事处。

1996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琅岐三镇。

历史唐代亭江镇属闽县晋安乡的“合浦里”和“海滨里”。

宋时属闽县晋安东乡的“合浦北里”和“合浦南里”。

元、明时期不变。

到了清代,“合浦北里”改为“江右里”,“合浦南里”改为“江左里”。

民国时属闽侯县2区(闽安镇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闽侯县第3区(马江区),1958年成立亭江镇,年底改为人民公社。

1961年从闽侯县划归福州市,隶郊区行政办事处,1962年初改为亭江区,下设5个公社,1969年复设亭江公社,1970年归台江区,1975年复归郊区,1984年置亭江乡。

1988年撤销亭江乡,设立亭江镇。

1996年马尾区辖罗星街道和马尾、亭江、琅岐三镇。

唐代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

宋代属闽县晋安东乡,里名不变。

元代,海畔里与海曲里(壶江、川石岛,现属连江县琯头镇)合并为嘉登海曲里。

明代,改为嘉登里。

清代,为闽县东南二区嘉屿区。

1934年属闽侯县四区;1935年改属闽侯县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17日琅岐设闽江口军民办事处。

同年12月琅岐属闽侯县二区。

1954年11月,二区辖闽琅镇和衙前、三平、吴庄、海屿、云龙、金砂、凤窝、龙台、公婆等乡。

1956年6月,琅岐划归连江县,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

1958年8月,琅岐拆区并乡,改为琅岐镇;同年11月成立琅岐人民公社。

1961年11月,琅岐由闽侯县划入福州市郊区。

1963年6月,琅岐设区公所,辖10个人民公社、36个生产大队。

1970年,琅岐从福州市郊区划入连江县。

1975年12月,从连江县划归福州市郊区。

1984年,琅岐人民公社改为琅岐乡。

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辖9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

1995年11月,琅岐镇划入福州市马尾区。

2009年辖1个社区居委会,27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