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梅家河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梅家河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宋朝初年,始祖鲁坤从山东省迁徙至秭归梅家乡(现秭归县梅家河乡龙王山村梅家湾)。鲁坤定居后,在梅家河鲁家湾村(现乡政府机关驻地)创建鲁氏祠堂,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以鲁氏为主的自然村落,故名鲁家湾。1958年11月以辖区内地名命名为鲁家湾大队,后更名为鲁家湾村。
据《尤氏族谱》载,尤氏迁润始祖尤海(薛氏)受生于河南省汝宁府汝宁县横岩陡沟(今属河南省汝南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几经迁徒,落业归州清干河畔(今梅家河乡尤家湾村),挽草为界,开基立业,至今人文蔚起,子衍孙繁,逐渐形成尤氏大家族居住地,故名尤家湾。
清朝乾隆年间,秭归集义乡(现洩滩乡)老坟园王氏祠堂一支王氏移居两河口京丈坪乡王家坡(现梅家河乡),定居后在此创建王氏祠堂,后逐渐形成以王氏为主的居民点,故名王家坡。
据当地前辈们讲,明朝末年朝庭一官员微服私访来到此地,看到这地方地势平坦,山清水秀,便用随身而带的尺丈量了这块平地的面积,故名京丈坪。1891年3月以辖区内地名命名为京丈坪大队,后更名为京丈坪村。
村庄东西方向上下有两个大坪,面积分别在100亩地以上,从上坪到下坪的间隔距离只有500米,故名下里坪。
此地地处形似龙的山脉,“龙尾巴”处水资源丰富,寓“龙王”所喷之水,故名龙王山。1956年3月以辖区内地名命名为龙王大队,后更名为龙王山村。
据《陈氏族谱》载,明洪武年间(1938-1398年),始祖陈满、陈昭兄弟二人从江西南昌府南康县迁徙湖北天门定居落业。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三世祖陈群再迁秭归龙城里偏岩,定居后在此创建陈氏祠堂。数年后移居沙镇溪凉风垭。派行为“世万年宗祖沛千再发永长立德为忠正登经尚甘良。陈群公后代分居两河口、泄滩、沙镇溪等地。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陈姓居民在此择地建房,安居落业,故名陈家埫。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肖姓居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故名肖家坪。
此地为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当地人把这坡地改成水田种植水稻,故名水田垭。
位于村庄以西方向的山脚下有一条小河,小河南岸一座山峰的底部凸现一形似乌龟的小山包,得名龟坪河。
据《谭氏簇谱》载:始祖谭显章大元时(戊申1308年)从江西抚州府临川县王家桥迁徙湖北秭归卜庄河紫竹林。一世祖谭瑶、谭珎定居建东乡(现茅坪镇)、五始祖谭国英、谭国珠、谭国现定居童庄乡柏杨坪(现郭家坝镇)。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谭姓居民在此择地建房,安居落业,得名谭家岭。
在村庄东西南三个方向相距100米左右的地方,有面积约两亩、且形似人的手掌的三块平地,三掌坪由此得名。
据《郑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1369年),始祖郑逢春居金陵(南京),为明朝报韬卫将军,朱元璋躬送其至湖北秭归,落籍童庄(现郭家坝烟登堡),逢春公育子荣华富良。二始祖华公育子纲纪綩纯縇,纲公后移居太坪雨水荒,纪公定居茅坪建东,縇公移居下里坪(现梅家河乡)。纲公子孙后在京丈坪乡金桩坪(现梅家河乡京丈坪村)创建郑氏祠堂,繁衍生息,开枝散叶。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郑氏祠堂一支郑氏后代移居此地,逐渐形成居民点,故名郑家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