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绵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绵山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名党峪村,所处山陡路险,故名。《释名》:“党,所也。在于山上……。”清末民初派生新的居民点,据方位改称后党峪。
据乾隆版《介休县志》载:唐太宗讨刘武周,粮运弗继,有耕女馈浊酒,脱粟饭数日。太宗即位后,访诸境内,不得此人。贞观15年,敕封助国圣母,建庙以祀。村居庙东,后改为东内封(内,旧指妇人)。
因为地处旧城区之南,地势比上城南低,故名下城南。
该村位居县城西南,早年村民靳姓多。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屯兵积粮之地,故称南靳屯。2020年3月27日介休市人民政府同意南靳屯村撤销村民委员会建制,改设居民委员会,仍隶属于张兰镇管辖。
该村位居介休城西南,早年村民靳姓多。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屯兵积粮之地,故称。据《介休县志》载:秦王塔在县西南十三里,西靳屯村南原上。唐武德二年,刘武周固守雀鼠谷,秦王兵不得进,遂登南原合战,大败武周于此。
位于两山间的沟口,得名于泉。据《介休县志》载:谢谷泉在县南十里,源自谷中流出。
该村位于侯堡河下游,河水在此折转,早年村民岳姓多,故称“岳家湾”。
李世民战刘武周时,战至十里铺,人困马乏,有村妇数日赠以饭食、草料。李世民即位后派人到此地寻访,不得其人,贞观十五年,敕封村妇为助国圣母,建庙以祀,因旧时称妇人为内人,村居庙西,故称西内封。
该村临近县城,交通便利,清洪两灌,土壤肥沃。村民意愿建成常乐之乡,故名常乐村。
地处丘陵,地势比下城南较高,故名上城南。
据传原名城内村,后兴建“慈恩寺”,更名城寺村。
春秋时期,介子推背母上绵山,路径此处,藏于一板壁,以避晋文公。后在此处建立居民点,取名坂地。
该村依山临沟,侯堡河流经村西,故名“东河底”。
该村与小靳仅一沟之隔。相传,靳氏兄弟俩最早在此分住沟之南北。后逐渐形成两个村庄,因该处初为兄者所住,故定名为“大靳”。
该村与大靳村仅一沟之隔。相传,靳氏兄弟俩早在此处定居,分住沟之南北。后逐渐形成两个村庄,因该处初为弟所住,故名“小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