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盘龙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盘龙区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拓东街道办事处地处昆明城市中心区,辖区面积1.89平方公里,东至环城东路,南抵拓东路,与官渡区相邻,西至盘龙江,与五华区、西山区融江相生,北到人民东路,与鼓楼办事处相连。下辖区五个社区,辖区居民8万余人,居民楼院近300个,管理街路23条,其中主要街路8条,次干道及背街小巷17条。辖区内有著名的东风广场、真庆文化广场、尚义花市;有金龙百货、金格中心、震庄迎宾馆、昆明饭店、绿洲大酒店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汇都国际商贸中心等知名企业;有市、区两级0及200多家中央、省、市级单位,使拓东成为盘龙区乃至昆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旅游中心。

-历史沿革

  拓东街道于1956年始建。2004年由原拓东街道、董家湾街道、珠玑街道、东站街道各析置成新的拓东街道。由原拓东街道的拓东路、尚义街、状元楼3个社区,原董家湾街道的唐家营、苏家村、东风东路、东庄、白塔路5个社区,原珠玑街道的金牛社区部分、东风、明通巷等社区,原东站街道的铁路新村社区部分组成。

-社区

  全街道辖5个社区:尚义街、状元楼、东庄、白塔、明通。办事处驻拓东路。

-界线

  从得胜桥开始,向北沿盘龙江至人民东路,转东沿人民东路至环城东路,沿环城东路向南至拓东路,转西沿拓东路至得胜桥止。即西以盘龙江为界,东以环城东路为界,北以人民东路为界,南以拓东路为界。面积1.89平方千米。办事处驻原拓东街道机关驻地。

鼓楼街道地处昆明城市主城区,辖区面积1.77平方公里,东至环城东路,南以人民东路为界,西以盘龙江为界,北至环城北路,常住人口40759人,流动人口23538人。下辖6个社区工作站、2个股份合作联社。街道党工委下辖党总支4个,党支部36个,党员557名。街道机关内设7个职能科室及3个事业单位,区直部门派出机构有司法所和会计核算站。

辖区内驻有云南省军区、昆明海关、昆明市自来水公司、昆明市国土资源局、盘龙区青少年宫等公共单位1050家,并集中了新华、星耀、银海等一批商务写字楼及中国银行、西南证券等商业金融机构,有个体工商户3516户。

鼓楼街道机关作为省级文明单位,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党建工作为突破、以创“五型机关”为目标、以社区工作为依托、以城市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核心商贸服务区作用,立足街道实际,团结务实、开拓进取,围绕构建和谐盘龙,建成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平安和谐、文明诚信的新鼓楼而努力。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东华街道

  盘龙区东华街道地属云南省昆明市,由原东华街道的小龙路、田园里2个社区,原环城街道的席子营杜区居委会部分、理工大学新迎校区杜区居委会,原金马街道的新迎社区、大树营社区部分,原联盟街道的小坝社区部分、胜利社区部分组成。界线:环城东路与穿金路交叉口起向东北沿穿金路至金汁河,从穿金路与金汁河交汇点,沿金汁河向南至省内燃机厂旁,沿蒋家营村实际管辖线南下折回金汁河,沿金汁河向南至昙华路,沿昙华路向南,沿迎溪村实际管辖线向东略绕行折回昙华路,沿昙华路至与何家院村交界处,向西至二环东路,沿二环东路向南至大树营立交桥,由大树营立交桥转西至人民东路,由人民东路向西至环城东路, 沿环城东路向西北至穿金路止。即西以环城东路为界,东以金汁河及迎溪村实际管辖线、蒋家营村实际管辖线为界,南以人民东路为界,北以穿金路为界。面积3.1平方千米。办事处驻原东华街道机关驻地。全街道辖7个社区:田园里、小龙路、昆明理工大学新迎、文艺路、席子营、新迎、白云。办事处驻白龙路。
  面积:3.1 平方千米 人口:5.14万人(2006年) 代码:530103003。

联盟街道(Lianmeng Jiedao)位于区境东南部。办事处驻三丰东路9号。面积:4.47平方千米 人口:2.53万人(2006年)。

-社区

  全街道辖10个社区:小坝、长青、长寿路、金星、王旗营、万宏路、金江路、金菊路、颐华路、北站。办事处驻穿金路。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昆明县敷泽堡,为县43堡之一。民国大部分属东渡乡,1953年属昆明市第七区,1956年属龙泉区,1962年属官渡区联盟公社,1973年建东方红街道,1981年更名联盟路街道。1984年改联盟办事处,1988年设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9万,联盟路、红星路、红旗路、烟厂路等街路通过。保定火车站东货场设辖区内。辖新闸街、刘守庙北街、刘守庙南街、红旗中路、三丰东路、舫头街、煤市街、烟厂宿舍、烟厂路、红阳路一、红阳路二、红阳路三、职工医学院宿舍、二机床宿舍14个居委会。

-组成部分

  2004年由官渡区划归盘龙区,并由原联盟街道、龙泉街道及原盘龙区环城街道各析置成新的联盟街道。由原联盟街道的长青社区、小坝社区部分、桃园社区部分、胜利社区部分,原龙泉街道的金星社区部分,原环城街道的长寿路、北站铁路新村、环城北路3个社区组成。

-界线

  由油管桥起,向北沿盘龙江至原联盟街道管辖边界,沿此边界至东二环路转向东沿二环北路至昆曲公路,由昆曲公路转向原联盟街道管辖边界至与金汁河交汇处,沿金汁河向南至穿金路,沿穿金路向西南至环城北路,转西沿环城北路至油管桥止。即南以环城北路为界,西以盘龙江为界,东以穿金路为界,北以二环北路、原联盟街道管辖边界为界。面积4.47平方千米。办事处驻原联盟街道机关驻地。

金辰街道于2004年由原官渡区龙泉街道划归盘龙区后析置。由原龙泉街道的金星社区部分、云波社区组成。面积:5.9平方千米 人口:2.03万人(2006年) 代码:530103005

-社区

  全街道辖5个社区:罗丰、金刀营、金实、任旗营、云波。办事处驻北京路。

-界线

  南以二环北路、金汁河、原联盟街道管辖边界,北以烟草路、金汁河、原龙泉街道云波社区边界,西以盘龙江,东以穿金路为界。办事处驻原龙泉街道机关驻地。[。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青云街道

  青云街道由原金马街道云山社区、青龙村委会及原交官渡区过渡管理的何家院、沐东村等金马街道部分区域组成。
  界线:北与双龙乡、原龙泉街道界线相接;东面与官渡区区界相接;南面以建设中的东绕城联接线和官渡区边界相接;西面从穿金路与金汁河交汇点,沿金汁河向南至省内燃机厂旁,沿蒋家营村实际管辖线南下折回金汁河,沿金汁河向南至昙华路,沿昙华路向南沿迎溪村实际管辖线向东略绕行折回昙华路,沿昙华路至与何家院村交界处,向西至二环东路,沿二环东路至大树营立交桥,沿穿金路向东北至波罗小区,接原龙泉街道界线。 面积24.12平方千米。办事处驻白龙路425号(万家灯火酒楼六楼)。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龙泉街道

行政区域

  龙泉街道辖2个社区、3个村委会:宝云、兴龙;源清、上坝、中坝。办事处驻龙头街。
  界线:沿烟草路至金汁河,沿金汁河至原龙泉街道云波社区边界经昆曲路、市油漆厂、波罗小区至穿金路,由穿金路向北至原龙泉街道边界,沿龙泉街道边界至盘龙江,沿盘龙江向南行至盘龙江与烟草路交汇处。办事处驻7204公路以北大花桥旁。

区划沿革

  民国时为昆明县龙泉镇。1950年属昆明县第四区,后属第七区,1956年属昆明市龙泉区,1959年并入官渡区设龙泉公社,1984年改龙泉办事处,1988年复置镇,2003年撤镇设立龙泉街道。
  2004年由官渡区划归盘龙区并析置新的龙泉街道,由原龙泉街道的宝云社区、中坝村委会、源清村委会、上坝村委会和北仓社区的落索坡村组成。

茨坝街道原属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1984年设茨坝街道,1988年改镇,2003年撤镇设立茨坝街道。

-社区

  全街道辖6个社区:花渔沟、和平、兰龙潭、重工、黑龙潭、昆机。办事处驻青松路。

-组成

  2004年由官渡区划归盘龙区组成新的茨坝街道,由原茨坝街道的和平社区部分、花渔沟社区组成。

-界线

  除和平社区部分按国务院批复界线外,其余保持原茨坝街道界线。办事处驻原茨坝街道机关驻地。

双龙乡位于昆明东北,距城16公里。新的区划调整后隶属盘龙区。邻近乡镇有金马乡、龙泉乡、松华乡(原为小河乡和双哨乡)、小哨乡和大板桥等。全乡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资源丰,森林覆盖率达71.6%,紧临“世博园”背依“金殿国家风景名胜区”。

  双龙乡总面积88.9平方公里,海拔2000-2337米,全年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12.3度,无霜期为220天。民族构成主要是汉、彝、回、苗等民族组成的近郊山乡。全乡辖4个村委会:分别是乌龙村委会、麦冲村委会、麦地塘村委会和庄房村委会,31个村小组,28个自然村,总人口6994人。全乡耕地面积为444.3公顷,林业占地5173公顷。

(一)、人口基本构成情况

  根据2004的统计数据双龙乡总人口为6476人,人口密度为:72.8人/平方公里;双龙乡共有1819户,平均每户3.56人;非农业人口1587人,达到24.5%;四个村委会中,乌龙村的人口最多,为2098人,占总人口的32%,麦地塘村人口为1895人,占29%,庄房村人口为1587人,占25%,麦冲村为896人,占14%。

(二)、劳动力结构

  双龙乡共有适龄劳动力3934人,实际乡村从业人员有:4004人,其中男性2031人,女性1973人,男女从业人员比为1.02:1。

  双龙乡总面积88.9平方公里,全乡耕地面积为444.3公顷,常用耕地面积为432.6公顷;旱地227.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2.5%,水浇地181.5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2%;轮歇地24公顷。

  双龙乡境内有四个水库,从大到小分别是野鸭湖天生坝水库,跃进水库,一碗水和金殿水库,金殿水库在双龙乡境内的部分已干涸。天生坝水库占地23.9平方公里,库容约200万方,放水期能灌溉农田三千亩,主要范围是福星村和下李其村。跃进水库距乡政府最近,库容31.6万方,主要供水范围是前卫屯村。一碗水位于庄房村委会境内,占地约100亩。

 

松华乡隶属昆明市盘龙区,地处盘龙区西北边,距盘龙区0所在地 30 公里,到区0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昆明市区 30公里。东邻官渡区大板桥镇,南邻双龙乡、龙泉街道办事处、茨坝街道办事处,西邻五华区厂口乡、沙朗乡,北邻嵩明县白邑乡、阿子营乡。辖小河、回流、团结等8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616户,有乡村人口11445人,其中农业人口10870人,劳动力657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961人。 全乡国土面积119.5平方公里,海拔1958-2459米,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976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蔬菜、小麦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19854.2亩,人均耕地1.77亩,林地125607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

-基层组织

  全乡共有8个村委会,50个村民小组,56个自然村。 全乡建有党支部11个,下设5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68人,少数民族党员11人,其中男党员382人、女党员86人。
  全乡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2个,共有团员300人。

-农村经济

  松华乡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423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00万元,占总收入的9.08%;林业收入48万元,占总收入的0.2%;畜牧业收入711万元,占总收入的2.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491头,肉牛786头,肉羊1780头,鸡9517只);渔业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0.17%;第二、三产业收入20931万元,占总收入的86.35%;工资性收入446万元,占总收入的1.84%。农民人均纯收入2852元,农民收入以种养殖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4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25人(占劳动力的18.99%),在省内务工365人,到省外务工18人。

-人文地理

  盘龙区松华乡由原来的官渡区小河乡和双哨乡于2005年1月合并而成。地处松华坝水源保护区腹地,乡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无任何工业污染。当地人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

-农村建设

  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0和盘龙区区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了小河村新农村建设。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在生产发展方面累计完成了612.5亩矮化核桃种植和300亩优质红梨高枝换接,在村委会建村兽医室1个;在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723米,建有垃圾房8座,清理村内垃圾700余吨,绿化村内空地及道路两侧空地2500余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户出行条件和村内环境卫生。在乡风文明和民主管理方面,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民主管理、财务公开、民主决策等各项规章制度。

滇源镇属于半山区镇。位于嵩明县西部,距省会城市昆明仅40余公里,距嵩明县城24公里。全镇辖18个村委会,100个村民小组,有农户9870户,有乡村人口36626人,其中农业人口36474人,劳动力208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435 人。 全镇国土面积298.7平方公里,海拔1970-284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915.9 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烤烟等作物。全镇耕地44811亩,人均耕地1.26亩,林地291825亩。2008年,全镇经济总收入45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70.7元。

 滇源镇由原白邑、大哨两个乡组成(原白邑乡俗称邵甸)。属昆明市松华坝水资源保护区,东南与盘龙区松华乡接壤,距省会城市昆明40公里,距嵩明县城24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98.7平方公里,海拔1970—2840米,辖18个村民委员会,100个村民小组,103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回、苗、彝等11个民族,共36626人。共有耕地面积44811亩,林地291825亩。 滇源镇人杰地灵,历史悠远,名胜众多,地域广阔,地貌温润,沃野千顷,山川秀美,森林蓊郁,满目苍翠,泉清水碧,溪流盘曲,畅流不绝,空气清新,景色迷人。邵甸坝子闻名的四大名胜古迹如:“东鱼”、“西燕”、“南仓”、“北马”;苗族传统的斗牛盛会(又称苗族花山节)以及民间传统的花灯文艺、龙灯、狮灯等,为外地来宾和滇源镇人民增加了节日的气氛。同时,滇源镇在巩固烤烟产业的基础上,立求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积极探索适合水源区的经济发展路子,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主要以苕菜、生菜、鲜食玉米、雪莲果、大小春洋芋、秋蚕豆、萝卜为主,经济效益明显。
正在崛起中的滇源镇,以丰富的水资源,肥沃的土地,优美的环境,勤劳善良的人民,将热诚期待您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开发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共创滇源镇美好的明天。

阿子营镇属昆明市松花坝水源保护区,位于嵩明县西北部,距县城 43公里,昆明市区 40公里。位于东经102°42′至102°50′,北纬25°17′至25°27′之间。境内7204公路贯穿南北,东邻滇源镇,南与昆明市盘龙区相连,西与富民县散旦、款庄两乡接壤,北与寻甸县可郎乡交界。

 全乡东西长 27公里,南北宽 20公里,全乡总面积237.08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 12.7℃,日照1794.4小时,平均海拔2100米。辖14个村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2008年底全乡总户数8126户, 30969人,其中农业人口309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 6‰,主要少数民族有苗、彝、回 3个民族,共236户、1281人。全乡总耕地面积32928亩,其中,水田面积13899亩,旱地面积19029亩。有林地2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境内属丘陵地貌,主要河流牧羊河,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 型水库9座,小塘坝29口。
  2008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01元,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600万元,非公经济总产值18414万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183.4万元,其中乡财政净收入689万元。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乡党委、政府从大局出发,坚持走“养林护林、涵养水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了“稳粮优烟强基础、生态保护促发展、绿色产业创特色、结构调整增效益、非公经济添后劲、齐心协力建和谐”的发展思路,以生态保护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发展绿色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非公经济。

-基层组织

  2008年全镇共有14个农村党总支(下设109个党支部),1个教育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6个机关站所党支部,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共有农村党员1372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党员仅有203人,占15%;60岁以上的398人,占农村党员数的29%,初中及小学以下党员的比例占到了87.6%。 全镇设团委1个,团总支16个,团员1381人,团青比为24.4%。

-农村经济

  2008年,全镇种植烤烟17000亩,收购240万公斤,产值2586万元,实现税收568.8万元,人均增收800元,群众种烟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烤烟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继续被评为市级烤烟生产先进乡,烤烟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产量10817吨,增2.8%,顺利完成24万元的农业补贴兑付工作,粮食生产保持稳定。 全镇种植无公害蔬菜11040亩,大力推广种植鲜销蚕豆、鲜食玉米、雪莲果、生态茭瓜等绿色经济作物,实现产值2000万元。百合花种植经过引导和调控,逐步向外转移,面积减至4800亩,产值与去年持平,达1.6亿元。全镇水果面积达1万亩,品种改良3000亩,产值180万元,增100万元。
  万头仔猪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肉牛羊养殖和特禽养殖不断发展和壮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牲畜出栏28000头,禽类出栏10万羽,肉食总产2626吨,利用5个冻精改良点,进行牛种改良2000头,提高肉牛品质,畜牧业产值达2610万元。
  劳务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水源区群众致富的又一亮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宣传引导,今年共组织5054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水源区外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

-人文地理

  苗族斗牛习俗从遥远的古代中走来,随着苗族人民跋山涉水,从黄河流域走进了长江中下游,从“左洞庭,右彭蠡”走入了大西南的崇山峻岭。有苗族的地方,就有斗牛。苗族斗牛,促进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每年农历立秋,阿子营乡的苗族都要联合附近乡镇的苗族,共同举办传统节日——花山节,在花山节上,苗族人民载歌载舞,举行斗牛、登山、赛马、射箭、斗鸡等文艺、体育活动,并展销苗家商品,销售苗族服装、服饰,晚上还举行篝火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