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昌县响滩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平昌县响滩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2012年4月撤响滩镇居委会分社区正式取名为禹王街社区,使用至今。

1985年统称响滩居委会,后于2010年分社区禹王街、龙桥街、新兴街,且取名为新兴街居民委员会。

1951年置元沱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2003年拆乡并镇划归响滩镇于2004年成立元沱村委会,2017年改为元沱社区,2020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杨岭村、宝元村、元沱社区合并,设立元沱社区。

1946年属响滩乡第11保辖,1950年10月属南风乡辖,1955年并入响滩乡为4、5村,1957年复归南风乡,1958年为南风公社3耕作区(光荣管理区),1962年更为3大队,同时分出5个生产队成立10大队。

1981年以境内一石似龙角命名为龙角大队,1984年改为龙角村。

1985年划入响滩镇,2019年更名为龙角社区,沿用至今。

1946年属楠木乡6、10保辖,1950年为元沱乡西桥村,以境内地名西桥院得名。

1958年改名巨浪耕作区(2管理区),1962年更名2大队,1981年命名为西桥大队,1984年复西桥村,2019年改为西桥社区,沿用至今。

1946年属楠木乡第2保辖,1951年废保建二龙村,1955年划归响滩乡辖,1958年为响滩公社第9管理区(红星耕作区),1962年为9大队,1981年以地名二龙河命名为二龙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将二龙村、龙桥街社区合并,设立二龙社区归响滩镇管辖,沿用至今。

1946年属响滩乡第10保,1950年为响滩乡第2村,1951年属南风乡第6村,1955年划归响滩乡为3、4、5生产合作社,1957年划入南风乡为第2村,2003年撤乡并镇改名南风社区居委会,2006年恢复乡后改名凉树村,2020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阳家村、凉树村合并,设立南风社区,现隶属响滩镇。

1949年前黑水乡在街保,1949年后改名光明公社在街大队,1962年又改名黑水乡在街村,2003年撤乡并镇改名黑水社区居委会,2006年恢复乡后改名黑水滩村,2020年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黑水滩村、青松村合并,设立黑水社区,隶属响滩镇。

1946年属楠木乡第4保辖,1951年为和平村,1955年撤桶木乡并入响滩乡为第1农业合作社,1958年为第1管理区(耕作区),1962年改为1大队,1981年以境内楠木场命名为楠木大队,1984年改为楠木村。

1985年划出4个村民组入响滩居委会,沿用至今。

1946年属于楠木乡第10保辖,1951年为沿山村,1955年划归响滩乡辖,1958年为第2管理区,1962年为2大队,1981年以其境地狭长而命名为长梁大队,1984年改为长梁村至今。

1946年属楠木乡第5保辖,1951年为屋基村,1952年为建设乡第1村。

1955年撤建设乡划归响滩乡辖,1958年为3管理区,1962年更为3大队,1981年以境内龙岩洞地名命名为龙岩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龙岩村,2020年行政区划调整将墙垣村、龙岩村、冠岭村合并,设立龙岩村。

1946年属楠木乡第1、4、5保辖,1951年废保建二郎村,1955年撤楠木乡为响滩乡第5村,1958年为第5管理区(卫星管理区),1962年改为5大队,1981年以境内有两条山梁而命名为双梁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沿用至今。

1946年属楠木乡第1保,1951年属在街村,1955年撤楠木乡划归响滩乡,1958年为第6管理区(五星耕作区),1962年改为6大队,1981年以境内五支山岭命名为五岭大队,1984年改大队为村,沿用至今。

1946年属楠木乡第二保辖,1952年为三溪乡三槐村,1955年撤三溪乡划归响滩乡,1958年为响滩公社第八管理区,1962年为7大队,1981年以境内有三颗大槐树而改为三槐大队,1984年改为三槐村。

1946年属于楠木乡第4保辖,1951年废保为和平村,1955年划归响滩乡辖,1958年为8管理区,1962年改为8大队,1981年以境内竹山寺地名命名为竹山大队,1984年改名竹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