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利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平利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清乾隆为白土营保,以城北有白土并设有驻军营汛命名;嘉庆10年(1905),县城由老县迁建于此地,始为县城保;光绪20年(1894)划分为东、西关两个保;民国2年(1913)为中区;民国36年(1947)为吉阳镇第三保;1950年为城关村;1952年改为城关街(街公所);1958年合并吉阳公社为城关管理区;1961年改为城关公社(含仁河乡);1964年将仁河乡分开,设立城关镇。

1981年,选举成立平利县人民政府,39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称管理委员会,城关镇“革命委员会”改称城关镇人民政府。

2001年撤销牛王乡并入城关镇,镇名城关镇。

清光绪元年(1875年)后,为严家湾、棕溪沟保。

民国二年(1913年),为北一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后,为魏汝区第四保。

1950年,建兴隆村。

1952年,设兴隆乡。

1958年,为魏汝公社兴隆管理区。

1962年,撤区,成立兴隆公社。

1983年,改为乡。

1996年,魏汝区冠河、中坪、兴隆3乡并1镇,设立兴隆镇。

历为南朝齐上廉县,梁吉阳县。

西魏、北周为吉安县。

唐平利县治所。

元设巡检司。

明、清为镇。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为北二区所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锦屏区。

1952年10月,为四区。

1954年10月,更名为老县区。

1997年初,撤区设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辖区属西乡十八保和北乡十七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西一区。

1949年,辖区属锦阳区。

1952年,为平利县第九区。

1958年9月,成立大贵镇公社。

1984年2月,改为大贵区。

1997年9月,设立大贵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三阳乡辖黄龙、湖河、良坝、上河等七保。

1952年10月,三阳区辖湖河、良西、朝阳3乡。

1958年10月,成立三阳公社,辖31个生产大队。

1968年9月,改为三阳区。

1979年11月,按原区改为区公所。

1996年12月,改为三阳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辖区在十三保之中。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辖区为西二区。

1949年,辖区为丰狮区。

1952年,为第六区。

1997年,改为洛河镇。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秋坪乡,有袁家堰,辖松沙河、秋河、太平河、八道河、桃园五保。

1952年10月,秋坪属第五区,下辖桃园、太平、八道、秋河、松鹤5乡。

1958年10月,成立秋坪公社,辖桃园、太平、八道、秋河、松鹤5个管理区。

1974年,区政府驻地迁至广佛寺村。

1979年11月,改为区公所。

1996年11月,分设广佛镇和秋河乡、八道乡。

2001年11月,将秋河乡、八道乡并入广佛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属南路十四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为南二区。

1949年,改为百仙区。

1952年10月,属第七区。

1955年4月,将八仙、张家、鸦河、正阳4乡并入第七区,更名为八仙区。

1996年11月,改为八仙镇和松鸦乡。

2001年11月,将松鸦乡并入八仙镇。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属东路十四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东一区。

1950年,辖境为吉阳区长安乡、金石乡、双杨乡、杨柳坝乡。

1958年末,杨柳坝乡并入双杨乡。

1996年,金石乡并入长安乡。

2001年,双杨乡与长安乡合并为长安镇。

民国二年(1913年),属南三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百仙乡九保。

1950年,属张家坝八仙街。

1952年,辖地属张家乡、八仙乡和正阳乡。

1956年,八仙、正阳2乡并入八仙乡。

1958年,改为八仙公社张家管理区和八仙管理区。

1962年,改为张家公社和八仙公社。

1983年,属八仙区。

1996年,八仙乡改为正阳乡。

2001年,张家乡并入正阳乡。

2011年7月,改为正阳镇。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为魏坝乡。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改为魏坝保。

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为魏坝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称魏汝乡。

1949年后,成立魏汝区,下设西河乡。

1958年,改为西河管理区。

1981年,改为西河管理委员会。

1984年,又改为西河乡。

1977年,清太乡有6个自然村并入为西河乡。

2011年,改为西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