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为响岩镇所辖,社区遂以镇名为名。1992年撤乡并镇后于1996年设立响岩社区居民委员会,所辖地原在响岩镇老街,5.12地震响岩场镇整体迁址重建后随政府驻地迁址该处。 响岩社区地处响岩镇政府所在地的场镇,下辖4个居民小组,共658户,1396人,劳动力704人,外出务工362人。现享受低保共12户,20人包括残疾低保4人,60周岁以下1017人,以上379人。 |
前面就是涪江,群众沿河谷两岸居住得名,故名。1929年属响煽团练公所,1935年4-6月,属响岩坝乡苏维埃,1940年隶南坝镇,1942年属响煽乡,1956年属响岩乡,1958年,属响岩人民公社,1984年,仍属响岩乡,称涪江村,1992年,撤销响岩乡建响岩镇,前峰村隶响岩镇至今未变。 涪江村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0.2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374户,937人,劳动力635人,外出务工408人。耕地面积49亩,林地面积8198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现有低保户18户、47人,五保人口1户、1人。 |
以境内溪流泉水清澈得名,故名。1929年属响煽团练公所,1935年4-6月,属响岩坝乡苏维埃,1940年隶南坝镇,1942年属响煽乡,1956年属响岩乡,1958年,属响岩人民公社,称清水大队,1984年,仍属响岩乡,称清水村至今未变。 清水村距离乡(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369户,1190人,外出务工102人。耕地面积690亩,林地面积6000亩。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现有低保户20户、40人。 |
很久以前,境内白鹤迁徙的时候经常在此停泊此得名,故名。响岩镇清代时设响岩坝与煽铁沟乡团,1929年置响煽团练公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建响岩坝乡苏维埃政府,1936年设第二区和响煽联保于煽铁沟,1940年废响煽联保,隶南坝镇,194年置响煽乡于煽铁沟,1950年,设第四区于煽铁沟,1951年,区治地迁南坝,同年析响煽乡为煽铁乡与响岩乡,鹤亭隶煽铁乡,1952年,置第五区与煽铁沟,析响岩乡为响岩乡与鹤亭乡,1955年11月,改第五区名煽铁区,1956年2月,并煽铁区入南坝区,同时并煽铁、鹤亭二乡入响岩乡,鹤亭村再归隶响岩乡,1958年,建响岩人民公社,鹤亭为响岩公社管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仍改名响岩乡,鹤亭改大队为村,1992年,撤销响岩乡建响岩镇,鹤亭隶响岩镇至今未变。 鹤亭村距镇政府驻地6公里,有9个村民小组,217户,635人,劳动力429人,实有耕地面积277余亩,退耕还林面积1975余亩,林地面积:12368亩,产业发展以核桃为主导,蜜桃种植为辅的发展模式,外出务工比例占全村的30%。 现有低保户15户、31人,其中残疾低保5人,五保人口1户、1人。 |
大水村距离响岩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71户,719人,劳动力568人,外出务工163人。耕地面积1441.4亩、林地面积16395亩。截止目前有贫困户9户15人(2018年退出1户2人)。现享受低保共164人,包括残疾低保9人,五保人口3人,60周岁以上151人,以下568人。 |
境内景色优美,因山青水秀而得名,故名。1929属响煽团练公所,19354-6月,属响岩坝乡苏维埃,1940隶南坝镇,1956年属响岩乡,1958年,属响岩人民公社,称大坪大队,因县内不能有重复村名,于1980年改名为青山,1984年,仍属响岩乡,1992年,撤销响岩乡建响岩镇,改称青山村,隶响岩镇,至今未变。 青山村距离县城50公里;距离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232户,747人,劳动力435人,外出务工288人。耕地面积1888.95亩,林地面积7220亩。截止目前有贫困户11户33人,现有低保户16户、57人,五保人口1户、1人。 |
中峰位于前锋、青峰和中峰三个村庄的中间位置得名,故名。响岩镇清代时设响岩坝与煽铁沟乡团,1929年置响煽团练公所,1935年4-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此建响岩坝乡苏维埃政府,在中峰村建寺梁上村苏维埃,1936年,设第二区和响煽联保于煽铁沟,1940年,废响煽联保,隶南坝镇,1942年,置响煽乡于煽铁沟,1950年,设第四区于煽铁沟,1951年,区治地迁南坝,同年析响煽乡为煽铁乡与响岩乡,中峰村隶煽铁乡,1952年,置第五区与煽铁沟,析响岩乡为响岩乡与鹤亭乡,1955年11月,改第五区名煽铁区,1956年2月,并煽铁区入南坝区,同时并煽铁、鹤亭二乡入响岩乡,中峰村再归隶响岩乡,1958年,建响岩人民公社,中峰为响岩公社管辖的一个生产大队,1984年,仍改名响岩乡,中峰改大队为村,1992年,撤销响岩乡建响岩镇,中峰村隶响岩镇至今未变。 因2020年村级建制撤销前锋村、青峰村,将其村级建制范围划归中峰村,活动阵地为原中峰村村委会。 中峰村距离响岩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67户,447人,劳动力350人,外出务工126人。耕地面积1818亩、林地面积5400亩。截止目前有贫困户31户77人。现享受低保共36人,包括残疾低保4人,五保入口1人。 |
大田村距响岩镇政府0.8公里,紧邻镇人民政府驻地,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333户,927人,共有耕地面积123亩,人均0.13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41人。由于支持“武引”工程的建设,造成当地群众生产资料匮乏,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外出务工所得,农作物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鸡为主,2017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 |
一条小河上建有三座拱桥得名,故名。1929年属响煽团练公所,1935年4-6月,属响岩坝乡苏维埃,1940年隶南坝镇,1942年属响煽乡,1956年属响岩乡,1958年,属响岩人民公社,1984年,仍属响岩乡,称三桥村,1992年,撤销响岩乡建响岩镇,前峰村隶响岩镇沿用至今。 三桥村距离响岩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88户,1244人,劳动力760人,外出务工680人。耕地面积1059.11亩、林地面积14443.28亩。截止目前有贫困户63户182人。现享受低保共68人,包括残疾低保17人,五保人口1人,60周岁以下944人。 |
解放后,百姓期望能够同心同德,共同发展经济,此名寄托了村名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故名。《全蜀志余》称平驿为“平夷堡”,足证此地原为氐羌“夷地”,唐代,平驿乡建石门戍与氐羌分界,明代,平驿乡设平夷堡与椒园堡,清代,设响岩坝与煽铁沟乡团,平驿乡设平驿铺乡团,1929年,响岩置响煽团练公所,平驿隶平(驿)白(石)团练公所,1936年,同心村隶平(驿)白(石)联保,1951年,同心村隶平驿乡,1958年,成立平驿公社,隶南坝区政府,1984年,仍改名平驿乡,1992年,撤平驿乡,建响岩镇,同心村隶响岩镇至今。 因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青林村、划归同心村,活动阵地为原同心村村委会。 同心村距离响岩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共134户,432人,劳动力256人,外出务工123人。耕地面积462亩、林地面积46566亩。截止目前有贫困户20户52人。现享受低保共16人,包括残疾低保1人,五保入口3人,60周岁以下331人,以上101人。 |
因境内有金凤山、银凤山,取“二凤”即双凤之意得名。响岩镇位于平武县东南,《方舆胜览》载:“上有飞泉触石,响应山谷,”响岩由此得名,《全蜀志余》称平驿为“平夷堡”,足证此地原为氐羌“夷地”,唐代,平驿乡建石门戍与氐羌分界,明代,平驿乡设平夷堡与椒园堡,清代,设响岩坝与煽铁沟乡团,平驿乡设平驿铺乡团,1929年,响岩置响煽团练公所,平驿隶平(驿)白(石)团练公所,1936年椒园村、双凤村隶平(驿)白(石)联保,1951年,椒园村、双凤村隶平驿乡,1958年,成立平驿公社,隶南坝区政府,1984年仍改名平驿乡,1992年,撤平驿乡,建响岩镇,椒园村、双凤村隶响岩镇,2005年,椒园村并入双凤村,隶属于响岩设镇至今。 因2020年村级建制调整撤销南泽村、划归双凤村,活动阵地为原南泽村村委会。 双凤村距离响岩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下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74户,245人,劳动力60人,外出务工53人。耕地面积1517亩、林地面积61893亩。截止目前有贫困户14户27人。现享受低保共11人,包括残疾低保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