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平远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平远县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

  原称石圳,因原圩址在安仁村石子坝,旁有石圳得名。圩迁现址后改称石正。据传因圩在南台石南侧,坐北朝南称正,故名。 [详细]
  地名来历一说是建圩场时突然从天上掉下一块陨石,经测量刚好八尺见方而称八尺圩;另一传说,原老圩的街道宽八尺而称八尺圩,从此八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详细]
  旧时该地境内百姓用水车灌溉的现象比较普遍,简称“车灌”。因与“差干”谐音,后称“差干”。 [详细]
  河头,由柚树河始端而得名。早在300年前的明代末期就有集市,时称寨颈铺圩。 [详细]
  中行,旧称“中坑”,因南北是山丘,河流自山间谷地(俗称坑)流过,故名。清朝时设“中坑圩”,后谐音俗成现名。镇以驻地而得名。 [详细]
  “泗水”因境内有四条溪流汇人石窟河而得名。泗水圩起源于300多年前,那时只有一条街,称为大神坝。 [详细]
  因处下举村上游,故名上举。 [详细]
  因境内多长条水田,故名。 [详细]
  旧称柚树圩,因产柚子而得名。1912年所在地由热水、小柘两地合并,各取一字为名。 [详细]
  因地处河谷上游,平地多卵石,故名。 [详细]
  原名豪居。明嘉靖四十年(1561)取“仁人君子之居”之意更为今名。 [详细]
  据传,古时大柘种植柘树,供养蚕,因柘树大而得名。 [详细]
  因其界于武平、安远之间,故名“平远”,亦含平定远方之义,隶属江西赣州府。《读史方舆纪要》卷103:“县以接壤于武平、安远,因名。”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