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饶平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饶平县各街道乡镇历史沿革

宋、元、明、清四代,黄冈镇一直为粤东军事重镇。

据《三阳志》记载,宋淳祐癸卯年间(1243年),潮州知府郑良臣奉旨在黄冈创立城寨;李遇继任知州后,便增设军房,以石砌城,至己巳年(1245年)完成,屯兵百名。

宋代的黄冈城寨,为潮州府重要军事门户,辖至鮀浦水军寨。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黄冈巡检司。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属宣化都黄冈堡。

明嘉靖戊申年(1548年),因海寇践蹂,居民余廷仁等呈请当道筑城御寇。

潮州知府郭春震重建。

城内外皆甃以石,周长1200余丈,四门,计费银七千余两。

官三(成)民七(成),越明年工乃竣”。

自此,黄冈也称瓮城,即潮州府重要军事拱城,捍卫东南海疆。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潮州府于黄冈设海防馆。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黄冈增设通判一名,并移潮州右营到此镇守。

清顺治元年(1644年)年间,饶镇总兵吴六奇又重建黄冈城。

城垣再度加厚加固,围650丈,高1丈余,城墙坚固倍昔,但城的规模比旧城缩小近半。

清康熙三年(1664年),政府下令饶平隆眼城、宣化、信宁三都居民内迁50里,并拆毁黄冈城(大城所也同时拆),从此黄冈城荒废八年。

清康熙八年(1669年),始准内迁移民回籍复业。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潮州知府宋徵壁再次重建黄冈城。

城仍分4门,东门在今百货商场东向地方,城垣从菜场顶绕环城路经北门、西门、南门、沿丁末路至今百货商场相接,成一椭圆形。

清代,设潮镇黄冈协左右两营,左营设副将、都司、守备各一员,千总二、把总四,兵578名,马58匹;清末,柘林司也设在黄冈东门内。

民国十七年(1928年),黄冈始立政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建镇,民国时期,黄冈镇一直为饶平三镇之一。

1950年曾为黄冈区,下辖山楚、霞绕、区北、大河、大新、鸿江、鸿程、林村、东界、汫洲10个乡和黄冈镇。

1951年8月饶平县人民政府在黄冈镇设立办事处,黄冈单独设镇,下设6个办事处。

1953年1月饶平县治由三饶镇迁此,黄冈镇成为了饶平县县城镇。

1958年9月,黄冈、凤江、汫洲、联山合并成立凤江人民公社,1959年6月又从凤江人民公社析出,成立黄冈人民公社。

1983年恢复黄冈镇人民政府建制。

1986年9月,东界的仙春、碧岗两乡和凤洲区并入黄冈镇。

镇政府驻地原置于丁未路黄冈蔡厝祠内,1997年改驻地于黄冈镇沿河北路。

民国时期,设上饶区。

1957年,改上饶乡。

1958年,改上饶公社。

1979年,析设上善公社。

1983年,改上饶区。

1986年,设上饶镇。

原属上饶区,1962年属新丰公社,1973年拆出饶洋公社,1983年撤社改区,1986年改设饶洋镇,沿用至今。

1958年,设置新丰公社。

1983年,改新丰区。

1986年,设新丰镇。

清代时期,建饶属饶平县弦歌都东洋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附城区东北乡。

1951年,属饶平县第三区。

1956年,属三饶区溁康乡。

1958年9月,并入上饶公社。

1962年6月,从上饶公社析出,成立建饶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设建饶区。

1986年11月,撤区改为建饶乡。

1998年11月,撤乡建镇至今。

古为光德乡弦歌都下饶堡,明成化十三年(1477)置饶平县,治此。

翌年筑城,历为潮州府边陲要地,粤东屏藩。

民国时期称附城镇,1953年县治南迁黄冈后,属饶平县第三区,称三饶镇,1956年撤区并乡时,析分为溁康、良田、新塘3乡和三饶镇,1958年改设三饶公社,1975年拆出新塘公社,1983年改设三饶区,1986年设三饶镇,沿用至今。

明、清属饶平县弦歌都下饶堡辖地,民国时期分别属第三区、附城区等。

1951年称县第三区,1956年设新塘乡,1958年并入三饶公社,1975年拆出置新塘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6年设乡,1994年设新塘镇,沿用至今。

古为元歌都东洋堡辖地,初因有一溪水温高达80℃,名为烫溪,后改为汤溪。

民国以后为浮山区所辖,1952年为县四区,1957年设汤溪乡,1958年并入浮滨乡,同年与浮山、新圩合并设浮山公社,1960年设汤溪公社,1961年将所辖区域并入农场,恢复为汤溪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设汤溪镇,沿用至今。

明清时期属饶平县弦歌都东洋堡。

民国十七年(1928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浮山区。

1951年8月,与汤溪、坪溪、新安等合并为县第四区(河西区)。

1956年底,属河西区。

1958年9月,并入浮山公社。

1959年底,划出径楼、下安等大队成立新安林场。

1961年4月,从浮山公社析出建浮滨公社。

1973年,析出东里、夏校、岭头等大队成立坪溪公社。

1983年11月,改称浮滨区。

1986年,区改乡。

1993年10月,乡改镇。

2002年11月,撤坪溪镇,其行政区域并入浮滨镇。

2004年3月,新安林场并入浮滨镇。

明清时期,属饶平弦歌都东洋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浮山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浮山区。

1951年8月,属县第五区(浮山)。

1956年底,撤区析出为浮山、登塔、东山、新圩4乡。

1958年9月,并入浮山公社。

1961年4月,析出原浮滨乡、新圩乡建立浮滨公社和新圩公社。

1973年,析出原东山乡建立东山公社。

1983年11月,改为浮山区。

1986年11月,区改镇。

明清时期,属县弦歌都东洋堡。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浮山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浮山区。

1951年8月,属第五区(浮山)。

1956年底,属浮山区,称东山乡。

1958年9月,并入浮山公社。

1973年,从浮山公社析出成立东山公社。

1983年11月,公社改区。

1986年11月,区改乡。

1993年10月,建东山镇。

1961年6月设新圩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设新圩区,1986年11月建镇。

2002年11月渔村镇并入新圩镇。

1961年4月设樟溪人民公社,1983年11月设樟溪区,1986年11月建镇。

宋末时期,钱东地区还是浅海地带,海港直达钱东腹地,其时浙、闽、粤等地部分人群南迁至此,均为汉族人,除了紫云乡百分之九十为同姓氏外,其他属多姓氏客地,分散定居。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属饶平县信宁都陈塘堡;清沿明置,隶属不变。

民国十七年(1928年)设钱东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饶平县行政区划设置乡(镇)下设保、甲。

1951年8月,根据中南军政委员会关于划小区、乡的决定,钱东为县的第七区。

1953年设钱东镇居民委员会,属钱东区管辖,是潮汕地区较早设居民委员会的镇。

1956年底,全县进行撤区并乡,钱东区改为钱东乡。

1958年9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成立钱东公社。

1983年11月5日,钱东公社恢复为钱东区。

1986年11月,钱东区改为钱东镇,并对区划进行调整。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兵平南越,守五岭。

高堂镇地域属南海郡。

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立义安郡。

义安郡辖海阳、潮阳、妥安、海宁、义招五县。

高堂镇地域属海阳县。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置义安郡,撤消海阳县。

高堂镇地域属义安郡。

开皇十一年(591年)始置潮州。

领义安、潮阳、绥安、海宁、义招五县。

高堂镇域属义安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潮州为潮阳郡。

领海阳、潮阳、程乡三县。

高堂镇地域属海阳县。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

领海阳、潮阳、揭阳、程乡四县。

高堂镇域属海阳县。

明清时期置信宁都陈塘堡,高堂镇地域属信宁都陈塘堡辖地。

饶平置县后,隶属潮州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1年)废潮州府,置潮州安抚使,旋改潮梅镇守使,辖饶平县,高堂镇属之。

民国(1921年)以后为钱东区所辖。

1977年,设高堂公社。

1983年,将高堂公社改高堂区。

1986年,将高堂区改高堂乡。

1992年,撤乡设镇。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