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尚卿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尚卿乡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该地曾设科场,寓意一举成名天下扬,谐音得名科洋,故名。
因从科名和高肥山各取一字为名。
古代称科场。元末开科举,在此设考场,形成村落后,取一举成名之意,故名。
黄岭村原属科名大队第九选区,后为方便管理,将黄宅与大岭合为大队,后,故名。
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始祖余叔眆(号东园)寻找隐居之所,喜该地青山绿水、阳盛气清,又地处五阆山之阳,遂择居于此。曾有楹联:青山长木墨之画,春光常在。
原称土坑,又称窑坑。此地原为一坑沟,清乾隆年间,科名黄氏兄弟来此烧制窑瓷,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外乡人称之为银坑。形成村落后,故名。
古时称后山,民国时期与中兴合为中兴保,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山村。
明、清时称佐坑(蕉坑),民国时与中山合为中兴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中兴村,1989年9月后宅又改中兴村,沿用原名。
原名“厚帽”,以两个自然角落组成,分别是福帽和后塘,取后塘和福帽各一字,改为后福村。1989年2月时任福建省省长-来村视察,故名。
原名完竹,后雅化为园德。原属中兴村,1985年从中兴村析出,自立行政村,称园德村。村委会以行政村驻地命名。
地形宛如一铁鼎置于灶上,故名。
1938年,灶美坑与尾社等村合一生产大队时,取灶美坑之“灶”与尾社之“尾”为名。
原名陈坂洋,居住陈、傅、杨三个姓氏。后李皎后裔于五代中期,自长泰迁至尚卿。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李大等揭竿而起,进行反元斗争,并在今蓬莱龙居建帝都,当时称陈坂洋为翰林院,故名。
原称尚卿。明朝万历年间(1577-1619年),上坑欧阳廖氏与官桥上苑廖氏联谱,故于两地各取一字为名,谐音称尚卿,故名。
清朝时期,一廖氏先民于此地建一大土楼,遂得地名新土楼。后陆续有人前来定居,形成村落后,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