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logos.gif)
>
重点推荐 > 商丘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商丘市各县市区地名由来
“梁园”一名源于西汉梁孝王刘武所筑的皇家园林,亦称东苑、兔苑、梁苑、雪苑。故址以今商丘睢阳古城至平台为中心,纵横70余里,方圆300余里,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曾与当时京都长安的上林苑媲美。曜华宫、忘忧馆、平台、蠡台、钓台、清泠台、三陵台、文雅台等被列为梁园“七台八景”。 |
1997年由商丘县析置,以古地名为区名;战国时,魏国将商丘更名睢阳,因城在睢水之南得名;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睢阳县改为商丘县。 |
1928年由睢县、杞县析置民权县,县名取自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民权。 |
金天会四年(1126)改拱州保庆军为睢州,因境内睢水得名;明洪武十年(1377)降睢州始设睢县,十三年(1380)升为睢州,1913年2月改睢县;据《中国地名辞源》:县沿州名,州以睢口得名,睢口又以古睢水得名;另说因位于睢水河滨得名。 |
隋开皇十六年(596)始设柘城县;据《太平寰宇记》: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 |
隋开皇十六年(596)析下邑县始设虞城县,以虞舜之后的封地而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县境为古虞国地,秦因此置虞县,因古虞国得名。 |
战国为下邑之地,因其地势低洼得名,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以下邑之名不祥不雅,故取华夏之义,今现名;另据《河南通志》:战国时为下邑地,因地窳(同洼)下,故名,由谐音改夏邑。 |
隋大业六年(610年)始设永城县,传说因此城屡遭水击不破,取永久巩固之义得名;金兴定五年(1221)县升为永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改为永城县,1949年复名永城县,1996年撤县改市。 |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