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霞村,原称山柄村。民国时期,山柄与场下村合一保,称山下保。因下与霞为方言谐音,故称山霞保,后改称山霞村。 |
垵固村,明朝时期,曾姓村民从河南开封迁居南安,后又迁此建居于山岭之中的坳地,呈马鞍形,故称垵崮,后简化垵固。 |
鹰园村,早年,黄姓村民迁此,并于山前建居,故称前黄,后因方言谐音,改称前园,20世纪80年代因地名与县郊山腰公社大前园重复,故名。 |
前张村,明朝末年,张姓村民在此建厝,以姓氏命名张厝,后有庄、吴、杨、洪等姓村民相继到此定居,因村北有涂寨镇曲江村委会辖后张村,形成南北相对,故名。 |
新塘村,古时,此地山路崎岖,沟壑纵横,可谓七塘八沟。后陈姓村民迁此建居,治山治水,面貌焕然一新,故名。 |
宣美村,始祖陈瑞珪于唐朝乾宁四年(897)从河南固始县入闽定居,取名宣美。闽南方言“宣美”与“山尾”谐音,故曾称山尾,后于1988年地名普查时,把“山尾”恢复为“宣美”。 |
田墘村,此地原为一大溪港,后陈姓村民从山柄、宣美迁此,将溪滨围垦成埭田,并建居于埭田旁,故名。 |
山腰村,因先祖在此定居时,建居于半山腰,故名。 |
后洋村,早年,此地原为一片低洼地,涨潮时,海潮将其淹没而成洋地。后永春湖洋庄氏兄弟迁此定居,建居于洼地之尾端,故名。 |
大淡村,古时,此地有一大潭,村民迁此定居后,以潭命名。后大潭干涸,改称大淡。 |
东坑村,因居住地形似一坑得名。据说,明朝时期李世民后人曾迁居此地。 |
下坑村,因位于东坑村东南部,故名。 |
青山村,因四个自然村于青山南麓连成一片,故于1982年易名为青山村。 |
埭透村,早年,张坂镇后径(见)陈姓村民在此地界辛勤开垦、围埭劳作,后在此围埭的地界建居定村,遂称埭头。又因闽南方言中“头”与“透”同音,故又称埭透。 |
田边黄氏源自紫云锦田(今张坂镇后边村),先祖黄公于明朝洪武年(1372年)迁居田边,开疆播土,艰苦创业,世代繁衍,为开家发业之地,遂称田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