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石亭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石亭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社区原有地名叫庐山,故名。
位于原石亭镇东部,村内多山坡,住房后面靠一座海拔54米山头顶,原先祖先定居草寮,故名。
位于原石亭镇东部,村内多山坡,住房后面有一座向狮山,原祖先称之为田园社,后改为田边社。大队改村、村改社区时,均沿用“田边”之名。
董坑自然村位于盆地,村内四周山坡,土地肥沃,当地村民多姓陈,因闽南语陈于董音近,故名。
解放前历称凤园,解放后为便于群众书写,将“凤”字改为“后”,称后园。
原秋坑村下辖秋坑自然村,解放前习惯称该自然村为白鬚卿,解放后为方便群众书写,改称“白秋坑”,因为闽南语音的“鬚卿”与“秋坑”相近,人民公社化以后进一步简化为“秋坑”,因原村委会驻于该自然村,故名。
相传明代村民詹某中举做官,头戴鳌头标志的官帽,后人称为鳌头门,简称鳌门。解放后,为便于群众记用,以闽南话筒音字“吴”代之,称吴门,后恢复鳌门。
原名洋尾村,因当地群众多反映其村名读音不雅,后取与其音近的“扬美”为名,寓意美好,名称文雅。
位于原石亭镇北部,600年前取名龙须,因闽南语“须”与“秋”同音,故名。
位于石亭的西北部,村内多山坡,山前有一座葫芦庵,故名。
原祖先迁徒至此而命名。
位于原石亭镇西南部村中央有一口大池塘,因塘得名。
本村位于芗城区东部,村周边多山坡,村内高底不平,村中央有一口大鱼塘,故名。
位于石亭镇南部。
寓意子孙后代幸福美满,居住环境犹如仙境,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