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松桃县蓼皋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松桃县蓼皋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原名坪块大队、村。因坐落于一块平坦的土地上,故而得名。2004年11月改为社区。
因村驻水塘河而得名。据《松桃厅志》记载,此地是松桃去省城、京城的必经之路。清嘉庆年间,因需由水路传递军政邮件,于村前设水塘,以此为从水上传递的起点,塘系清代邮务机构,故名为水塘河。2007年改水塘村为滨江社区,属蓼皋镇管辖。2015年属蓼皋街道管辖至今。
原名南门路、南门上、南门初级社、松江大队、松江村。县城南门在其辖区,故名。抗日战争期间,修玉秀公路,凿开城墙,新辟建国门,与原来城门均统称南门。1995年地名补更时改南门村。2004年改为社区。
原名中心大队。因此地有县城最大的水井,井较深,须放吊桶取水,群众称之为吊井,又因吊井处于湾内,故名。合作化时建立新民、兴隆两个初级社。地名普查时复名为吊井湾。2004年11月改为社区。
因社区驻马田龙而得名。原属北门,因此地有田数亩,为厅人放马之地,故得名马田墟。民国时期属丰乐镇第二保。解放后归城关镇管辖。1955年合作化时成立双江、大同两个初级社。1958年公社化合并成立松江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同名较多,改为马田龙。2004年11月改为社区。
因村驻地樟桂溪而得名。此地多樟树和桂花树,以两种树木命名。
因村驻地木溪而得名。清初名为蒙务溪,清末因此寨树木茂密,山清水秀,故名。
清朝年间,来往行人皆路过此地,为方便来客宿食,村民多设饮食店,主以粑粑为食,故名。
原松桃厅设于此。因此地处在很长的山湾里,且三国环山,山上的雨水皆汇集于此地流出,其泥沙也于此地淤积。又传这里有四龙塘长期冲流不息。
相传元朝时,天柱有个名叫伍高峰的人,首先来此地垦荒种田,安家立业,而故名高峰田。
相传清朝时期,曾在此修筑高炉炼铁,后以高炉的谐音得名。又传此地原设有私塾,文人常登楼拟稿吟诗。1952年建政时曾一度设稿楼乡,属四区(大坪),后划归城关区,属平块乡所辖。1992年后划归薯呆镇至今。
因其地形如鸡爪,故名。
属落塘乡部分,在上下稿坪之间,故名。
由松府函[2019]2号文件批复成立命名为团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由松府函[2018]128号文件批复成立命名为育才社区居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