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有一条归德至开封的官道在境通过,被誉为骑官王楼。明末,王氏在此建造一座远近闻名的状元楼,楼前并立旗杆,所以又称旗杆王楼。清咸丰三年(1853),筑寨逢集,后来称王楼,故名。 |
清康熙年间,王姓十三世祖讳亮,字郎川,号清堂,自王楼迁此建村,得名清堂楼,后谐音演化为厅堂楼,故名。 |
清雍正五年(1727),邢氏自朱集西北袁庄迁此开设客栈建邢店,故名。 |
明洪武四年(1371),韩姓先祖韩勒自山西洪洞县大韩村迁此建庄,故名。 |
明万历十七年(1589),杨姓自范庄迁此建村并开油料作坊取名杨油坊,故名。 |
汉梁孝王刘武于此筑台建行宫。唐贞观十七年(643),在台上建寺庙称清凉寺。后周归德节度使赵匡胤曾在此避暑,后形成村落命名清凉寺,故名。 |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康氏兄弟五人自山东成武县西南康楼迁居此地西北王庄。清咸丰三年(1853),王庄毁于兵火,康姓遂迁此建康庄,故名。 |
金大定十九年(1179),黄河决口,在此处筑堤坝拦水分流,俗称小坝子。因古时候有集市,故称小坝集,后称为小坝,故名。 |
明弘治十六年(1503),韩姓自后韩庄迁此建楼居住,得名韩家楼。清初韩姓分家建韩小庄,更名韩大楼,故名。 |
清康熙年间,韩氏自韩大楼分村,因村子较小,故名。 |
明万历年间,周氏小字榔头居此建庄,得名周榔头庄。清顺治八年(1651),韩姓自韩大楼迁此改名韩周庄,故名。 |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任氏自李口集南任滑楼迁此建任庄,故名。 |
清雍正年间,朱诰(字康言)自潘口集西南朱楼迁此建新居,因名朱新庄,后演化为朱辛庄,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