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武东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武东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民国初属中心区,土地革命时于1932年在此组建武平县委和革命委员会,并设有武东区苏,陈坑乡苏,实行保甲制度后,设东山,连胜二个保,民国31年(1942年)并为陈埔保,均属中正乡,建国初纳黄埔保为陈埔村,1952年分为陈埔,黄埔二个乡,均属武东区,1955年并入十方,1956年又含黄埔保为陈埔乡,撤区并乡时为六甲乡,1960年又并入十方公社,1961年成立陈埔,黄埔二个大队,属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陈埔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宋设安丰乡,统丰田等六保。

明属归郡里。

民国时期设安丰保,属中正区(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廖步云等农民赤卫队员跟随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

建国后,设安丰村,属中正区,1952年为安丰乡,属武东区。

1955年并入上中区。

1956年并入丰田乡,1959年属武东公社。

1960年划入中堡公社。

1961年单独设安丰大队,属丰田公社。

1965年属武东公社。

1984年成立安丰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宋设丰田保,属安丰乡。

明属归郡里。

民国时期设联正保,属中正区(乡),建国后为丰田村,属中正区。

1952年为丰田乡,属武东区。

1955年并入中正区。

1956年纳入安丰乡、1958年划属安丰乡。

1959年属武东公社。

1960年划入中堡公社。

1961年成立丰田大队,属丰田公社。

1965年属武东公社。

1984年成立丰田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时合魏坑、鸦鹊塘、罗坑、崩蓬下、张坊五个村为五坊,设五坊保,属中正乡,土地革命时期建立过红色政权“乡苏”,1943年中共闽西特委特派员章荫木,邱锦才长驻领导革命斗争,任闽西特委交通站站长林友谦一家为革命献出四人生命,1949年6月在鸦鹊塘秘密成立中正区人民政府和村人民政府,一直坚持革命斗争到解放,建国初并入丰田乡,1952年设五坊乡,属武东区,1955年属上中区,1956年又并入丰田乡,1961年成立五坊大队,属丰田公社,1965年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五坊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明代属归郡里,民国初属中正区,实行保甲制度后,设川济,川河二个保,属中正乡,后并为川坊保,建国初合三峙,川坊为三坊村,属中正区,1952年单独成立三坊乡,属武东区。

1955年划属十方区。

1956年并入三峙、1958年属丰田乡,1961年三峙、三坊分别成立大队,属丰田公社。

1965年并入武东公社。

1982年更名川坊大队。

1984年成立川坊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明代称山寺,属归郡里,清代改山寺为三峙,民国时期设三保,属中正乡,建国初划属三坊村,属中正区,1952年设三峙乡,属武东区,1955年划属十方区,1956年复并入三坊乡,1958年撤区并乡属丰田乡,1961年成立三峙大队,属丰田公社,1965年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武东乡三峙村民委员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设炉坑保,属中正区(乡),建国初合袁田为炉袁村,属中正区,1952年为炉袁乡,属武东区,,1955年划属上中区,1965年合四维为四袁乡,1958年并入丰田乡,1961年单独成立炉坑大队,属丰田公社,1965年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炉坑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明代属归郡里,民国时期属中正区,实行保甲制度后设袁田保,属中正乡,建国初合炉坑为炉袁村,属中正区,1952年改为炉袁乡,属武东区,1955年属上中区,1956年合四维为四袁乡,1958年并入丰田乡,1961年成立袁田大队,属丰田公社,1965年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袁田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明代属归郡里,民国时期属中正区,实行保甲制度后属左田保,建国后,属四维村,中正区辖。

1951年属武东区,1955年并入上中区,1956年属上中区四袁乡,1958年属丰田乡,1961年成立上畲大队,属丰田公社。

1965年属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上畲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设远浆保,属中堡区,后划属中正区(乡),建国初并入四维村,1952年设远浆乡,属上中区。

1956年并入四袁乡,公社化时属丰田公社,1959年属武东公社,1960年划入中堡公社,1961年单独成立远浆大队,属丰田公社,1963年改称远明大队,1965年属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远明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设左田、大窝二个保,属中正乡,1949年6月成立四维村,属中正区,1951年为四维乡,属武东区,1958年划入丰田乡,1961年成立四维大队,属丰田公社,1965年属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四维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初设书楼背,属中正区,民国24年(1935年)随学校名由振文初小改称黄埔保,属中正乡(区),建国初属陈埔村,为中正区管辖,1952年设黄埔乡,属武东区,1955年属十方区,1956年并入陈埔乡,撤区并乡后,属六甲乡,1960年又属十方乡,1961成立黄埔大队,属六甲公社,1965年属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黄埔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设东华、大湖、张畲三个保,属六甲乡,建国后把三个保合并为东兴乡,属武东区。

1955年划入十方区。

1958年属六甲乡,1969年又并入十方公社,1961年分东兴,张畲二个大队,属六甲公社。

1965年又随六甲公社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东兴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与今东兴村统称东流坑,设有张畲保,属六甲乡,建国后属东兴村管辖,1961年从东兴析出成立张畲大队,属六甲公社,1965年随六甲公社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武东镇张畲村委会,地名沿用至今。

1952-1954年叫美和乡,属武东区,1955年属十方区,1961年成立美和大队,1965年并入武东公社,1984年成立美和村委会,属武东镇,地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