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兴达路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兴达路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因管理区内有金科智汇城得名。
因管理区内鸿苑小区得名。
金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金庄”。因和祭城路街道金庄重名,此处规模较小,得名“小金庄”。村委会以村得名。
清代成村,因黄姓最早定居,得名黄庄。委员会以村得名。
传此处有一座寺庙,香火很好,十里八村的百姓都来上香。由于该庙坐落在一片黄沙岗上,又名“黄岗庙”。后有人在庙旁定居,逐渐成村落,并把寺庙的名称“黄岗庙”定为村名。村委会以村命名。
清代成村,因任姓最早在此定居,故名。村委会以村得名。
辛弃疾的《南渡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康王,徽宗第九子,质于金,间道奔窜,倦息崔府君庙,梦神人曰:‘金人追骑且至,王宜速去,已备马门前侯矣。王惊觉,马已在侧,王跃马南驰,一日七百里,河既渡,而马不前,下视之,乃泥马也。其意思是:康王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做人质抵押在金,后得一机会从小路逃出,因疲倦而在崔府君庙歇息。梦见一神人对他说:“金人的追骑兵将要到了,大王应赶快离去,已经替你准备好马在门前等候了”。康王惊醒后,见马已在身边,遂跳上马就向南奔跑,一天走七百里,渡过黄河后,马不走了,下马一看,原来是一匹泥马。康王南渡后,不久继位,即宋高宗赵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人们把康王渡过黄河后落脚的地方称为“马渡”。迁此定居的人们越来越多,即得名“马渡村”。村委会以村得名。
元代黄河自花园口泛滥,灾民聚集在古来城地域的高地定居,成村后取患难与共之意命村名“来同村”。清康熙年间为纪念潼姓河道官更村名为“来潼村”。同治年间村周筑土寨墙防范匪患,村名变为“来潼寨”。2003年更名“来童寨”。村委会以村得名。
据《禄氏家谱》记载:明崇祯年间,禄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名禄庄。光阴荏苒,繁衍生息,人口发展极快,逐渐分为几个村庄。在先村址东北500米处,建有一座观音庙,为了区分几个禄庄,就以所在庙的方向定分南禄庄、北禄庄等,后逐渐演变为南录庄、北录庄。村委会以村得名。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