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习水县二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习水县二郎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二郎坝古称教场坝。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四川总兵李化龙奉旨平播,合江路总兵吴广与永宁路副总兵曹希彬在此会师,练兵四十余天,始得名教场坝。清顺治四年(1647),张献忠余部石可成在境内聚众起义,清廷下旨王国公及裴都总府征剿,王国公两令郎为先锋,兵分两路在教场坝会师,后人为纪念此事改称二郎坝。
因清顺治年间王国公率兵征剿农民起义领袖石可成,王国公派两位公子为先锋,兵分两路,会师于校场坝,为纪念此事(古时儿子称为郎)将校场坝改为二郎坝,该村正处于二郎坝,因此而得名。
因该村位于山埂上,一泉水分两边流而得名。
原名包茅坝,以1971年修仁习公路在此修跨桐梓河的“七一”大桥,故此更名大桥村。
在古代水田沿河两岸是原始森林,平坝多为沼泽,茅草密集。后赵氏李氏祖先在此落业开垦荒地,割草造田,引流灌溉,种植水稻。原来的不毛之地在两家的辛勤劳作下,成为了万平方千米大水田,故而得名。
因该地村民为了庆祝连续几年农作物大丰收而得名。
原名睦乐村,取和睦欢乐团结之意,在民国时期误写成莫洛,故而命名。
该村地势平坦,土壤多为沙地。
青峰:指青色的山峰。青峰村是村民自然定居形成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