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安顺县。 1950年6月,属城关镇。 1961年8月,设立南街街道,属安顺城关镇(区)。 1965年10月,改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安顺撤地设市,原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1956年8月置东街街道办事处,属城关镇。 1958年12月城关镇改为市区人民公社,辖4个街道办事处。 1961年8月,市区直辖4个街道办事处,东街街道是其中之一。 |
春秋时期,为牂牁国辖地。 战国时期,为夜郎地。 汉代时期,属胖舸郡。 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属安顺军民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属安顺府。 民国二年(1914年),属安顺县。 1956年3月,正式设置安顺县西街街道。 1958年,属安顺市。 1990年3月,县市合并属县级安顺市。 2000年6月,安顺撤地建市,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民国六年(1917年),属安顺县城关区。 1956年3月,设为安顺县北街街道。 1990年3月,市、县合并,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安顺撤地建市,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北街街道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 民国时期,属安顺县。 1992年1月,由东郊办事处、头铺乡、华严区部分组建东关街道,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安顺地区撤地建市,原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为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为夜郎国地。 秦朝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唐代时期,属望江县。 宋代时期,属普宁州。 元代时期,属安顺州。 民国时期,属安顺县。 1958年,属西关、华严和高寨管理区。 1979年3月,属安顺市华严公社和西关公社。 1991年12月,华严苗族布依族乡和西郊办事处合并组建为华西街道,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安顺撤地建市,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2019年4月,从东关街道划出3社区7村,析置新安街道。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置安顺州,领宁国寨,即今宁谷镇。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置宁谷长官司,属安顺州。 民国三年(1914年),属安顺县。 1958年,设立宁谷公社。 1984年,改宁谷镇,属安顺县。 1991年,原宁谷镇与林哨乡合并为新的宁谷镇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属云南省普定府安顺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普定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属安顺府镇宁州。 民国三年(1914年),属安顺县。 1952年,始建双堡乡,属安顺县第九区。 1991年,江平乡、双堡镇、塘山乡合并为双堡镇,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原安顺市改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明洪武初年,安顺建普定卫,分属普定卫与安顺州,州、卫合并为安顺军民府后属安顺军民府。 民国三年(1914年),安顺府改安顺县,属安顺县。 1949年,建尚武乡。 1984年,更名大西桥镇。 1991年,市、县合并属安顺市。 2000年6月,撤地建市后,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辖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牂牁郡。 明洪武初年,属普定卫与安顺州,州、卫合并为安顺军民府后属安顺军民府。 民国三年(1914年),安顺府改安顺县。 1949年—1990年,属安顺县,建永靖乡。 1954年,改二铺乡。 1984年,建七眼桥镇。 1991年,市、县合并属安顺市。 2000年6月,撤地建市后,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为群舸国辖地,战国时为夜郎国辖地。 秦时属夜郎县。 汉后改隶群舸郡。 三国、两晋时仍隶群舸郡。 南朝,谢氏收复夜郎之地,属谢番。 隋朝隶属群舸宾化县。 唐、宋为羁縻之地。 元宪宗七年(1257),改普里部为普定府。 大德七年(1303)改府为路,隶属云南曲靖宣慰司。 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置普安县、安顺州,隶属普定路。 明洪武五年(1372),改普定路为普定土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1383),隶属普定军民府。 明洪武十八年(1385),隶属安顺州。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隶普定卫。 宪宗成化中年(1465~1487),隶属安顺州。 清朝隶属安顺府。 民国三年(1914),隶属安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安顺县。 1958年,隶属于安顺市。 1963年,隶属于顺县。 1990年,安顺县、市合并,隶属于安顺市。 2000年6月,撤市建区,隶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元代时期,属普定土府安顺州。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属普定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属安顺府。 民国时期,属安顺县中区北附廓八区。 1949年11月—1956年6月,属安顺县四区、五区。 1956年7月—1958年7月,分属安顺县东关区、蔡官区。 1991年,定名为轿子山镇。 2000年6月,撤地设市,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为安顺州。 民国三年(1914年),属安顺县,名为碧波乡。 1949年后,设旧州区公所,属安顺县。 1991年12月,撤区并乡,詹家屯乡、旧州镇、陇灰乡合并为旧州镇,属安顺市。 2000年6月,撤地建市,原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
春秋时期,属牂牁国地。 战国时期,属夜郎国地。 汉代时期,属象郡夜郎县。 三国两晋,属牂牁郡。 隋代时期,始置宾化。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属第五起“克枝”下属的一寨。 1950年6月,安顺县划分4区,新场乡属城关区。 1992年,由新场、关口、勇克3民族乡组建新场布依族苗族乡,属安顺市。 2000年6月,安顺撤地建市,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2011年12月,属西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