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阳村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阳村街道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由避黄河水患三次迁徒村址而得名三迁。
相传,该村于乾隆元年从葫芦滩迁出,因柴姓居多,故叫柴家庄,又因该村西靠黄沙岭,故改名峻岭村。
传说司马迁任太史令后,因李陵之祸受牵连,被汉武帝处刑。80年后,王莽建立了“新”王朝,始用迁后,封其后裔为“史通子”,使他们重“新”显荣享禄。司马迁后裔为纪念这一新的仕途转折,把当时居住的村庄“太和坊”更名为“新封”,后又改为“辛封”。传说一场大雨过后,洪水从村里冲刷了一条南北土壕,人们便把壕东叫东辛封,壕西叫西辛封。
相传司马迁任太史令后,因李陵之祸受牵连,被汉武帝处刑。80年后,王莽建立了“新”王朝,始用迁后,封其后裔为“史通子”,使他们重“新”显荣享禄。司马迁后裔为纪念这一新的仕途转折,把当时居住的村庄“太和坊”更名为“新封”,后又改为“辛封”。传说一场大雨过后,洪水从村里冲刷了一条南北土壕,人们便把壕东叫东辛封,壕西叫西辛封。
传说卜子夏曾献“囤土充仓”计策为魏国积粮蓄草,在苍头到苍底村大建粮仓。随后,魏国将十里粮仓西北的第一仓称为“仓头”,东南最后一个粮仓称为“仓底”。随着历史的推移,“十里粮仓”成了抵御洪水的汾黄堤坝,“粮仓”大土堆痕迹犹存,“仓头”和“仓底”也演变为现在的阳村乡黄河边的“苍头村”和柴家乡汾河畔的“苍底村”。一说,苍指黄沙岭,苍头村地势高称为“苍头”,苍底村地势低称为“苍底”。
相传宋朝时,杨家将后代迁居黄河滩,称杨家庄。后杨家氏族分为八门,定居于黄河滩(现河津市黄河农场),与吕家滩窑头族人毗邻而居。元明时仍叫杨家庄。清为远亭里杨家庄。乾隆四十七年(1782)县志和清光绪五年(1879)版《河津县志》均记载:“远亭里,在县西汾水之岸,自黄河东决,杨家庄、葫芦滩并徒县西……”。因洪水暴涨,村淹房没,杨氏先祖带领族人与葫芦滩族人,一起东迁到现村址,在一片荒沙上重建家园。二村合一,对外统称为杨家庄。解放以后,命村名永安庄,意在祝福后辈世代安乐,不再迁徒。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又命村名永安村。
一说,连伯位于黄河湿地,先前湖泊成群,盛产莲藕,于是有人就将“泊”与“莲”合起来称为“莲泊”。“莲泊”的谐音为“连伯”,后来就把村名定为连伯了。另一种说法是,传说古时一场大风刮了三天三夜,遮天蔽日,飞沙走石,黄沙压埋十八村,人们纷纷逃出原来的低凹地带。有许多人到高庙以南的沙梁上重建家园。当时,也有迁徙到三迁、永安、峻岭、阮家湾、西梁、远停、广华等地。在高庙以南的家户,房屋俞盖愈多,且愈盖愈好。据史载,当时街巷错落有致,店铺林立,幌旗飘扬,村里热闹非凡。古牌楼、古庙宇、古祠堂,比比皆是。还有许多巷名,最有名的马家十字,官门底、郭家巷、闫家巷、阮家巷、池泊岸、崔家胡同,软家里等典型院落,当时姓氏有50多个。黄河滩有很大的包容性,只要辛苦耕作,多有收成。民间有“连伯三年河不漫,狗娃都能娶上媳妇”的说法。正是因为连年不断地人口迁入,连结成了当时最大的村落,俗称“十里连伯”。连伯由“田连阡陌”简缩而来,意谓该村土地宽阔,田埂纵横交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