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易门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易门县各街道乡镇情况介绍

一、区位和人口 龙泉镇位于易门县城,是易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国土总面积为262.1平方公里,东接安宁市、晋宁县,南连易门浦贝乡,西邻易门铜厂乡,北与易门六街镇相连,下辖11个村(居)委会,15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5348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2.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4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96亩。二、气候与水土 龙泉镇平均海拔1600米,属中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初级水利化程度高,农业用水主要来自岔河水库、大谷厂水库和龙泉水库,水质未受污染(其中的龙泉水库更是天然高锶矿泉水);镇辖区内空气洁净,土壤多为冲积沙壤土,土质肥沃,少有工业废水和有毒空气污染,农作物种多质优,胜产优质蔬菜、水稻、烤烟、油菜籽等,且中心城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龙口公园连成一片,极利于发展高效绿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尤其是发展无公害蔬菜。三、资源与环境 龙泉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内公路四通八达,距滇中明珠----玉溪145公里,距春城昆明 96公里,易安高速公路在镇城内穿行而过,到昆明仅需90分钟,交通十分便利;通讯便捷,辖区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和无线寻呼已全部开通,镇内通车率、通邮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全县近2000个互联网用户中龙泉占了很大比例,网络经济、信息等概念已深入人心;镇属学校3所(其中中学2所和小学1所,共12个教学点,教职工419人),在校生6865余人,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级中学和职业高中也在辖区内;卫生防疫覆盖率广;建有占地面积120余亩,集交易、仓储、冷库和信息为一体的易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有丰富的野生菌(牛肝菌、松茸、干巴菌、鸡枞)和野菜(蕨菜等)资源;现本镇优质蔬菜生产已具有了相当规模,所生产的优质蔬菜已由镇产业化龙头企业----源泉龙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销往广东、香港和东南亚地区,倍受欢迎;另外,辖区内建有易门县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并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城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紧接大龙口国家级森林公园,可谓“依山傍水”,是休闲、旅游、度假的好去处;附近有石莲寺、马头山、静乐庵、梅营珍珠温泉和素有“小三峡”之称的大谷厂水库风景区等极具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点。。
[自然概貌]六街镇位于易门北部,东接安宁市,西接铜厂乡、小街乡,北接禄裱乡,总面积22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487米,在境内白邑栗窝后山顶,最低海拔1638米,在境内柏树白泥田河边,地势西高东低,山高坎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年均降雨量8.74毫米,主产稻谷、包谷、小麦、油菜、烤烟,政府所在地六街集镇距县城20公里。 [人口民族]2001年末,总人口24594人,总户数6274户,其中:男12405人,女12189人;少数民族人口4515人,占总人口的18.4%;农业人口22762人,农业户5853户,农村劳动力13742人,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有2293人,占总劳动力的16.7%,人口自然增长率9.5‰,人口密度112人/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全乡(镇)辖茶树、二街、柏树、旧县、铁厂、白邑共六个村民委员会,73个自然村97个村民小组。。
一、区位和人口  绿汁镇位于易门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4公里,离省城昆明120公里,是国有大型企业易门矿务局所在地。全镇国土面积233.81平方公里,东连十街乡,南接双柏县安龙堡乡与峨山大龙潭乡,西邻双柏县法脿乡和大-庄乡,北靠铜厂乡,下辖8个村委会,106个村民小组,,153个自然村,总人口26416人(含矿务局12189人),其中农业人口占51.96%,人口自然增长率4.41%,辖区内居住着汉,回,彝,苗,哈尼,阿昌等少数民族,民族风情浓郁。全镇耕地面积21969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4人,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54亩。 二、气候与水土  绿汁镇最高海拔2446.2米,最低海拔1036米,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810毫米。绿汁江由南往北横穿而过,水资源丰富。绿汁江流域为干热河谷气候,高海拔山区为冷凉气候,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河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土壤肥沃,水量充沛,平均无霜期347天,最热月平均气温23.5℃最高气温可达38℃,是一个天然的大温室,有利于种植反季节蔬菜,发展热区作物,高海拔冷凉山区适宜种植优质无公害秋季作物。镇内盛产优质烤烟、蔬菜、畜禽,是发展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的上佳之地。 三、资源与环境  绿汁镇内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铜、铁、钴等矿产资源,为国有大型企业易门矿务局所在地和主要生产基地。经过当地人民和易门矿务局数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绿汁镇基础设施完善,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镇政府所在地距省城昆明仅120公里,随着安易、易峨、安楚高等级公路及全市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建成,还将大大缩短了绿汁镇与玉溪、昆明、楚雄和周边地区的距离,交通十分便利;电力、水力资源丰富,现有年发电量800万度的小型水电站一个;镇区内程控电话、移动通讯、无线寻呼和国际互联网已全部开通,有线电视较为普及,通讯便捷;镇属学校9所(其中中学1所和小学8所。),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镇内有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较强的矿务局医院和地方卫生院,卫生防疫覆盖率广;建有功能齐备的综合市场,同时也是绿汁镇和周边县乡蔬菜批发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冬早蔬菜种植具有相当规模,所生产的优质蔬菜广受各地客商欢迎,现已销往东南沿海和国外;绿汁江峰、崖、沟、壑壮观磅礴,具有雄、奇、险、秀、幽、古之特色,颇具三峡风韵。
浦贝彝族乡位于易门县东南部,东接安宁、晋宁、西接铜厂乡,南接十街乡,北接龙泉镇。全乡辖七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99个自然村、分别居住着汉、彝、苗、哈尼等8个民族,总人口1769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140人,占51.6%。全乡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770亩,森林面积130000多亩,森林覆盖率41%。最高海拔2522米,在水塘象山顶。最低海拔1510米,在驿马坡。地势北高南低,高山峡谷相间,过境河流扒河由北向南流经境内。全乡主导风向为西面风,平均降雨量800—9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8℃,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无霜期230多天,呈立体气候。主产稻谷、玉米、小麦、蚕豆、烤烟、豆豉,林果产业有板栗、泡核桃、优质梨等。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并开发利用的有铁、钨、铅锌、瓷土、花岗石、石灰石和粘土等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待开发利用的还有硫铁矿、铀矿等金属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有易门8大景点的马头山仙人洞、石莲寺和苗茂地下温泉等。乡境内主要企业有易门瓷厂、易门陶瓷厂,私营企业有东力白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里香食品厂等。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达7000多万元。主要以矿业开发和建筑建材业为主带动交通运输业和商饮业的发展。其主要产品有日用陶瓷、镀锌铁丝、白钨精矿等,畅销省内外,转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浦贝乡的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巩固、发展粮、烟生产的同时,正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烤烟为主导产业,适销对路的蔬菜产业,板栗、泡核桃、优质梨为主的经济林果,大白鹅、生猪为主的规模化畜牧产业齐发展的经济格局。2001年,全乡农村社会经济总收入12275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96.55万元;实现烤烟经济收入1301.6万元,以春洋芋、早蚕豆、青黄豆、浅水藕、大白菜等蔬菜产业形成规模发展,建成了易门县最大的板栗生产基地,面积达10300亩,种植泡核桃800亩,实现畜牧业产值1188万元,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扶持发展了覆盖全乡的大白鹅养殖,建成了综合养殖场1个,养猪专业村3个,30头以上养殖大户8户,50头以上大户2户。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建成了以农产品速冻、白鹅加工为一体的云南易门东力白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生产豆豉、竹虫等农特产品的“山里香”食品厂。
在草长莺飞的马头山下,在风景怡人的十街河畔,甘蔗成林,稻花飘香,这就是美丽的十街彝族乡。她位于易门南部,距县城36公里,与晋宁、峨山两县接壤,俗称易门的“南大门” 。总面积 160.7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少寒,春旱夏湿分明,雨热同季,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全乡拥有8个村委会,88个自然村,一万三千人口,是市12个民族乡之一。她是一个正处在发展中的新兴乡镇。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取得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开放的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十街乡不失为开放投资的热土,热情好客的十街人民诚挚地欢迎各界人士到十街投资开发,共谋发展。
易门县铜厂彝族乡位于易门县城西北部,距易门县城24公里,距省城昆明122公里。全乡辖9个村委会,153个村民小组,地域面积29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794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62%,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乡。乡内立体气候显著,最高海拔2484米,最低海拔1414米,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多种不同的气候类型,有高温多湿的低热河谷,也有春旱夏凉的高寒地带,适宜种植多类农作物及经济林果。铜厂乡境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茂的森林植被覆盖率居全县之首,深山野林中盛产的野生食用菌、松茸、药材倍受消费者亲睐,铜 、铁、奶油石等矿产资源分布广、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吸引着投资商前来投资开采。多年来,团结、务实的铜厂乡党、政领导班子在县委、政府的领导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关心下,带领全乡2万多各族人民立足乡情,解放思想,开拓奋进,苦寻脱贫之门,勇探致富之路,在抓好烤烟这一经济支柱的同时,放手发展林业、畜牧业等产业,不断壮大全乡个私经济,人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一年年提高了。特别是几次大的扶贫机遇,为铜厂乡的发展插上了奋飞的翅膀,大批“水、电、路、镇”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全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民族间文娱活动,活跃了广阔的农村文化阵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铜厂乡进一步认清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保支柱、调结构、夯基础、兴科教、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目前,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发展已开始显露生机,特别是底尼等地采用传统方法腌制的火腿,以其味美色鲜而倍受消费者欢迎;曾被列为云南 省华山松采种基地的铜厂果松,最高年产量达200多吨,因其味清香甘甜且富有较高的美容护肤及营养价值,实属铜厂的一项名、特、优产品;还有近两年开发种植的万宝厂、底尼等地的夏秋蔬菜,因其特有的海拔气候及土壤地质结构条件,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且被营销大户远销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铜厂,是一片热土,正期待着五湖四海的朋友来相会;铜厂,又是一片沃土,正展望着四海的宾朋到这里开拓,播洒下明天的希望,让这朵民族的奇葩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小街乡位于易门西北部,地处东经102 º05′——102º17ˊ,北纬24º44ˊ——24º54ˊ之间,东邻六街镇,南连铜厂乡,西接双柏县,北靠禄丰县。境内山峦重叠,立体气候明显,最高海拔2608米,最低海拔1320米。全乡总面积154.70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124个自然村,8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227户,总人口12682人,有彝、苗、哈尼等7个少数民族,共2536人,占总人口的20%,总耕地面积15344亩,人均占有耕地1.2亩。

   小街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主要靠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来发展农村经济,农作物以烤烟、玉米、水稻、小麦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畜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小街乡党委、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以水、电、路、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小水窖建设成效显著,水利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解决,甲浦、小街两个村委会已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其余四个村委会正在实施,将于10月完工。村组通公路率达97.6%。沼气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被市政府列为沼气池建设重点 乡,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小能源——沼气建设试点。全乡建设沼气池达1897口,占总户数的59%,其中甲浦、小街、罗尹三个村委会建池数已达农户数的80%以上,乡党委、政府决定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乡建池数达农户数的80%以上。基础教育发展迅速,1997年10月经省政府验收,实现了“两基”目标,1999年9月通过了省教委组织的“实验教学普及县”验收。文化、科技、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控制在8‰以内。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主要强化科技措施推广,狠抓良种和规范化种植,认真搞好田间中耕管理,确保单产和农民人均产粮逐年提高。2001年小春单产148公斤,小稻单产511公斤,玉米单产480公斤,分别比1998年增长57%、5%、7%。人均产粮374公斤,比1998年增加83公斤,增长28.5%。烤烟是全乡的龙头产业和主要经济支柱,为农民和财政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乡党委、政府始终以“提质增效”为目的,坚持“市场引导,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科技到位率,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方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烤烟生产连年增产增收,各项指标在易门县均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