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元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元坑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以元坑古镇的著名景点文昌桥、文昌阁的“文昌”二字命名。文昌桥,桥长145米,宽6米,桥身为木结构。此桥始建于1515年,迄今已有六百余年。曾历经水灾火患,多次毁坏,于2009年再次重修,2010年正月竣工。重建的文昌桥形式古朴,气势恢弘,重现昔日神韵。桥旁有文昌阁,桥阁交相辉映。
主村的位置位于山峰的下面,原名峰下,当在方言“峰下”与“福峰”相似,后更名为福峰。
地下水丰富,且水质清澈洁净,水温冬暖夏凉,因水秀美,故名。
因张氏迁入居西头,陈氏后迁入居住在张氏之东,所以叫东郊。
历史上“西峰都”文昌桥以内,有九个自然村,即村尾、光济山、新圩、东郊、元坑(即现在的九村)、方厝(即现在九村工业区)、峰下、后福、大布后(中学至粮站一带),史称“九村”,故名。
坐落在际下山之脚下,因,故名。
宋朝名臣廖槎溪出生于此,槎溪村因此,故名。
古称“云衢村”,其地势比槎溪村高,还是个山谷,槎溪一带的水气、雾气、云雾沿着槎溪河上升,毫无阻拦地通过这里,使地势云雾的通衢,也称“衢村”。“衢”与“曲”谐音,故名。
原名“云地”,太平军南移,红巾军退至农村,其中一支转到云地烧杀抢掠,使云地成无人之地。后来长汀人陆续迁入,称此地为“光地”,故名。
原居民多为赖姓一族,故名。
因村中有一溪流,传说此溪中有蛟,故名。
咸丰八年石达开放火烧毁全村,虽重建家园,但火烧坪仍留着,民国十四年,土匪又火烧漠布,所以留下如此惨状。顺昌县长梁辅丞下乡感慨地说:若有强大的地方武装,也就不至于此。因此,他把村名改为“谟武”,故名。
是山间平洋,属平洋村坊,故名。
因村落位于宝山脚下,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