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镇建于晋初年间。 太康元年(280年)为都罗县治。 南北朝宋代元嘉年间(约424年)撤都罗、开城县设都城县,县治设都城镇。 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端溪县。 明洪武九年(1376年)成立都城乡。 明成化六年(1470年)设都城巡检司署。 明万历五年(1577年)改属新建的西宁县。 清雍正年间撤都城巡检司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郁南县第十三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恢复为镇,与区同级。 是年全县并为两大区,为第一区驻地。 建国初期白夏乡和都城镇。 1950年4月郁南县政府迁驻都城镇。 自始都城成为全县政治、经济、信息、文化活动中心。 1961年为都城镇和附城人民公社。 1968年3月起建立都城镇革命委员会。 1980年11月撤销镇革命委员会建立都城镇人民政府。 1983年称都城镇和附城区。 1989年,附城乡撤销建制并入都城镇。 镇政府设在都城镇418路58号。 1999年5月,镇政府搬至平江路50号办公。 |
建制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属端溪县(今德庆)。 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民国二年(1913年)属西宁县(今郁南)。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称铜东乡。 建国后,初名平台行政村,属第一区管辖。 1953年改称平台乡。 1958年是红旗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红旗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平台人民公社,确定今辖区。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改称平台区。 1987年1月改设为平台镇。 |
建国后,初名龙峡行政村,隶属郁南县第一区管辖。 1953年,改称龙峡乡。 1957年,与桂中、桂水二乡合并称桂圩乡。 1958年,红旗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红旗人民公社分出与峡上乡成立桂圩人民公社。 1962年,峡上乡从桂圩人民公社分出。 1983年,称桂圩区。 1987年,称桂圩镇。 2003年9月,罗顺、桂圩两镇合并称桂圩镇,管辖原桂圩、罗顺两镇的行政区域。 |
明代设封门巡检司。 民国初称通门乡。 后与西宁乡合并,称永安乡。 民国时期,郁南建县前该镇地方为瑶、壮族人出没之区。 “大征”之后,于此地设千户守御所,分置营汛戌守,属地僻人稀山区,原称封门。 因为人们觉得“封门”有因为犯法而被官府封门之意不吉祥,于是根据“封”和“通”读音相近而意思刚好相反,而改称“通门”。 建国初名通门行政村,属第三区管辖。 1953年,称通门乡。 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东方红人民公社分出,成立通门人民公社,确定今辖区。 1983年,称通门区。 1987年,称通门镇,该镇是革命老区。 |
建置始于南齐永明八年(490年),先后是南北朝、齐代威城县县治,明朝西宁县治。 民国时期,为郁南县城,人称建城古镇。 建国初,曾称附城行政村。 1953年,改称建城乡。 1958年,属东方红人民公社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东方红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建城人民公社,确定今辖区。 1983年,撤社建区,称建城区。 1987年,撤销区乡,改为乡镇建制,建立建城镇。 2003年9月,罗旁镇并入建城镇。 |
明、清两代,属太平都。 旧县志载:“近城地境坦夷,风气融结,…民俗质而尚俭勤耕稼。”民国时期,初名连城乡,属第二区管辖,后与建城乡合并称建连乡。 1949年2月,连城人民在中共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该地由此成为本县革命老区之一。 建国初,称宝珠行政村,1953年改称宝珠乡。 1958年是东方红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东方红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宝珠人民公社。 1984年称宝珠区,1987年始称宝珠乡,1992年撤乡改镇,称宝珠镇。 |
明、清两代、属常静都镇力上甲。 民国期间初称大宁乡,属第十区管辖,后与大全、石濂、绥靖乡合并,称大濂乡。 建国初称大方行政村,属第五区管辖,1953年改称大方乡。 1958年,属“七一”人民公社。 1961年,由“七一”人民公社分出,称大方人民公社。 1983年,称大方区。 1987年,称大方乡。 1993年,称大方镇。 |
明、清代属常静都官宁、金华二甲。 民国期间,初称绥靖乡,后与大宁、大全、石濂乡合并称大濂乡。 建国后,初名千官行政村。 1953年改称千官乡,属第五区管辖。 1958年属“七一”人民公社一个管理区。 1961年分立成为千官人民公社。 1983年称千官区。 1987年称千官镇。 2003年12月,撤销大全镇,并入千官镇。 |
明、清两代,属保和都。 旧县志载:“大湾与州错壤,金华在河北,皆地境平坦,称为殷旷,俗敦诗书,勤耕稼,人性质直。”转入民国,初名大湾乡,属第十一区管辖,后与塔脚、安宁二乡合并称塔安乡。 建国初,称大湾行政村,属第五区管辖。 1953年改称大湾乡。 1958年是“七一”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七一”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大湾人民公社,确定今辖区。 1983年称大湾区、1987年始称今名。 |
明、清代属建康都河口堡。 民国初称三保乡,属第八区。 民国后期与西坝、天安乡并入连滩区。 解放初称河口行政村。 1953年改称河口乡。 1958年是东风人民公社的一个管辖区。 1961年从东风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河口人民公社。 1983年称河口区。 1987年始称河口镇。 |
明万历五年(1577)置东安县时属晋康都。 清代为宁坡堡。 民国期间称宁坡乡,属云浮县第四区。 建国初称宁坡乡,属云浮县第六区。 1958年10月与东坝合并成立惊天人民公社。 1960年4月划归罗定县。 1961年4月,罗定、郁南分县后隶属郁南县。 同年与东坝分开,称宋桂人民公社。 1983年改称宋桂区。 1987年改称宋桂镇。 |
明万历五年(1577)置东安县时属晋康都。 清代称粗石堡。 民国期间改称粗石乡,属云浮县第四区。 建国初称东坝乡,属云浮第六区。 1958年10月与宋桂合并成立惊天人民公社。 1960年4月划归罗定县。 1961年4月,罗定、郁南分县后属郁南县。 同年与宋桂分开,称东坝人民公社。 1983年称东坝区。 1987年始称东坝镇。 |
史载,连滩镇历史上自南北朝至隋末(420-618)曾为安遂县治。 明代罗定州属的晋康乡巡检司曾设于此。 明清时代属西宁县建康都荡村堡。 民国初名连滩镇,属第八区管辖,后与天安、三保、西坝三乡合并,仍称连滩镇。 新中国成立初,与天安等三乡重新分开,名连滩行政村。 1953年改称连滩乡。 1957年与连溪乡合并称连滩镇。 1958年为东风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东风人民公社分设连滩人民公社。 1983年撤社改区。 1987年改为乡镇建制,称连滩镇。 |
清末民初称裕宁都,属西宁县。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裕义乡。 后与遥翰、天安合并为裕宁乡。 建国初期称历洞行政村。 1953年称历洞乡。 1957年与沙木乡合并后仍称历洞乡。 1958年与内翰乡合并称内翰乡。 1958年9月并入东风人民公社,属该公社一个管理区。 1961年从东风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历洞人民公社,确定辖区。 1983年称历洞区。 1987年改称历洞乡。 1993年撤销乡建制称历洞镇。 |
南江口镇在周代属百越。 晋代末年属晋化县,曾为县署所在地。 在清代属罗定州西宁县太平都,置名仙平甲。 民国二年(1913年)至解放初期改称仙平乡,属郁南县第二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与上四(罗旁)、沥源(地心)合并太平乡(乡府驻地罗旁)。 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太平乡又按原来的三个小乡划分,恢复仙平乡。 1950年合并连滩属第四区。 南江口圩初为平罗行政村的驻地。 1953年,改称平罗乡。 1957年与南渡乡合并称南江口乡。 1956年12月,原来第二区(仙平乡)划分南江口、古蓬两个小乡,仍属连滩四区所辖。 1958年4月,南江口、古蓬合并为南江口乡。 同年10月,该乡是东风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 1961年10月,从东风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南江口人民公社,翌年与西江人民公社合并称南江口人民公社。 1983年8月,称南江口区。 1987年,建南江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