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原石门镇辖区属上五井土巡检(衙门设于大井)。 原果郎乡辖区分属师井、上五井2土巡检。 清代,原果郎乡辖区分属师里、上五井里、诺里。 民国元年(1912年),上五井里改为东路乡。 民国三年(1914年),石门镇属第一区。 原果郎乡辖区分属一区和二区。 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治由宝丰迁至石门。 民国十九年(1930年),原果郎乡辖区分属一区和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东路乡改为上里镇。 原果郎乡辖区分属上里镇及诺里乡。 1949年底,上里镇改上里分区。 1950年,原果郎乡辖区分属一区和二区。 1951年,上里分区改为青云镇。 1962年,改名石门镇。 1984年,改石门区。 1988年,以原石门区7乡的行政区域(另外的象麓、和平、青松3乡划归石门镇)设立果郎乡。 2005年11月,石门镇与果郎乡合并成立诺邓镇。 |
宋代(大理国时期),为云龙贱治所在地。 元、明两朝,仍为云龙治所。 清代,旧州地区分云、松、汤三里。 民国元年(1912年),改为云江乡(含表村乡)。 民国三年(1914年),为第三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为第四区。 民国十八年(1939年),复改云江乡。 1949年底,改云江区。 1953年,改为第四区。 1958年,改为旧州联社。 1962年,改旧州区。 1970年,改旧州公社。 1974年,从旧州公社划出5大队成立表村公社。 1984年,旧州公社改区。 1988年,旧州区改旧州乡。 2000年10月1日,撤乡设镇。 2011年1月1日,旧州镇更名功果桥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所辖的水井、丹梯2行政村划出归入苗尾傈僳族乡。 |
西汉时,漕涧地区曾是唐县的治所,漕涧古称“早竹”村。 明朝洪武十五年在今仁山村设漕涧土千总。 清初改为荣里。 民国初改不第四区,并设立县佐。 民国十九年改为第五区。 民国二十五年裁撤。 民国二十八年又改为永丰乡。 1949年改漕涧区。 1955年3月划归怒江州泸水县,当年11月份归回云龙县。 1984年改为漕涧镇,一直沿袭至今。 |
明代,为顺荡井土巡检所辖。 清代,为顺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第二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顺里乡。 1949年11月,改顺里分区。 1950年,仍属第三区。 1958年,分为白石、云丰2公社。 1962年,2公社合并为白石区。 1970年,改白石公社。 1984年,复改白石区。 1988年,改白石乡。 2000年,改为白石镇。 |
清代,宝丰为雒马里(也祢禄里)。 民国元年(1912年),为城厢。 民国三年(1914年),属第一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二区治所,称宝丰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雒里乡(也称禄勋乡)。 1949年,改为禄勋区。 1950年,为第一区治所。 1958年,为宝丰公社。 1962年,改属石门区。 1971年,从石门公社划出,成立池江公社。 1982年,更名宝丰公社。 1984年,改宝丰区。 1988年,改宝丰乡。 |
民国三年(1914年),属云龙县第一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福里乡。 1949年,属金莲分区。 1951年,属第一区。 1958年,属团结公社。 1962年,属团结区。 1970年,复属团结公社。 1984年,复属团结区。 1988年6月,设立关坪乡。 |
清康熙二年(1663年),改属云龙州,称箭杆里。 民国元年(1912年),箭杆场境内东部属箭杆里的黄蜂、白蜡涧划归漾海县(原双涧乡)。 民国三年(1914年),属云龙县第一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二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福里乡。 1949年,改为金莲分区。 1951年,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树、里庄登等18小村划归洱源县(西山乡)。 1956年5月,第一区所属河东乡的芷打拉、皮匠房、庄房、三星场、白养地、撒高蜜、罗里蜜、董家村、铁匠房等自然村划归漾濞县(富恒乡)。 1958年,改为团结公社。 1961年,团结公社的荣禄乡划归永平县(北斗乡)。 1962年,改团结区。 1970年,复改团结公社。 1984年,改团结区。 1988年6月,撤销团结区设立团结彝族乡和关坪乡。 |
明代时期,为十二关土巡检辖地。 清代时期,改为关里。 民国三年(1914年),改属第三区(区治诺邓)。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关里乡。 1949年底,改为永和分区。 1958年,改为长新公社。 1962年,改区。 1970年,复设改公社。 1984年,复改长新区。 1988年,改长新乡。 |
明代时期,检槽地区为师井土巡检辖区。 清代时期,为师里。 民国三年(1914年),属第二区(区治在诺邓)。 1949年,改为师里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白石地区合为第三区。 1961年,分为师井、检槽2公社。 1962年,合为检槽区。 1970年,复改检槽公社。 1984年,复改检槽区。 1988年,改检槽乡。 |
清代时期,为归化里(含今怒江六库、老窝地)。 民国三年(1914年),属第三区(区治在旧州)。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四区(区治在旧州),称表村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为归里乡。 1949年底,改为云庆区。 1953年,仍归第四区(区治旧州)。 1958年,建表村公社。 1962年9月,复划归旧州区。 1974年,由旧州公社划出5大队成,表村公社。 1984年,改为区,并将老窝改名茂盛。 1988年,改为表村傈僳族乡。 2011年1月,将原属于旧州镇的水井村委会、丹梯村委会(相应更名为苗尾村委会)和属于诺邓镇的天灯村委会划归表村傈僳族乡,成立苗尾傈僳族乡。 |
明代时期,为漕涧土千总所辖。 清代时期,属荣里(今漕涧)。 民国初期,属第四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第五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第五区下辖的永华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分为民族、建设2乡,仍属第五区。 1958年,2乡合并为民建公社,属漕涧联社。 1962年,并入漕涧区。 1975年,从漕涧公社划出布麻、只嘎、边江、岔花、坡脚大队成立布麻公社。 1982年10月26日,更名民建公社。 1984年,民建公社改民建区。 1988年,改民建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