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郧西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郧西县各乡镇地名由来

  因是郧西县政府所在地得名。 [详细]
  史记上津4次置州,7次设郡,23次建县,元大德六年置上津镇,又因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位于金钱河中上游水运津渡,故名上津镇;又因此地是天子往来下榻的地方,也称天子渡口。 [详细]
  以集市而得名,原名道馆坪,民国时称上店子,解放后行政域名简称为“店子”。清朝时,外地商贩从大坝口穿越崇山峻岭进入西安,经常在一个小店歇息,再赶往大坝河上游50多里的小驿站食宿。民国时,有少数外地商户来此定居,经营杂货、饭店、鞭炮、中药等行业,月逢1、4、7场日,远近数十里来此赶场,从此,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作上店子。1987年深化农村体制改革,撤区设乡(镇)、小乡并大乡,全县设7镇19乡,店子设镇,称店子镇。 [详细]
  因境内羊尾山,即历史名山钖义山而得名。据志书记载,此为“钖义山”支山也,故称为“钖尾”。后来衍化为羊尾。关于羊尾巴山还有个传说:汉江北岸,有一座高高耸起的山峰,象一只静卧的山羊尾巴,人们谓称此山羊尾巴山。 [详细]
  因地形地貌而得名。此地正是三山夹两河之地。西魏置阳郡,后周改郡置县,曰“长罔”,后省阳入甲郡,甲郡在今夹河关。明正德年间,属上津县辖区,清乾隆三十八年属郧西县辖堡,嘉庆年间为夹河关镇。民国时期曾设区署、区公所、乡公所。自1999年12月得名为“郧西县夹河镇”。 [详细]
  镇政府驻地是观音堂,故得名“观音镇”。 [详细]
  因“马鞍川”而得名“马鞍”,现改为“马安”。相传远古时期(大约四千余年前),此地西方一座大山中有一深不莫测的洞,洞内藏有一匹宝马,忽一日宝马出洞饮水恰遇雷电惊骇,驰骋东方,路经此地脱缰弃鞍,故名马鞍川(今上川、下川)(当地口音为马安川儿),宝马顺势狂奔东边,却被一大山(马鞍关梁子)挡住去路,便在“龙王届”歇息,遇龙王显灵,点化宝马坠入沟壑深谷,潜入龙潭,成为关口,故名马安关(今马鞍关,水库大坝处),马安因此而得名并延用至今。 [详细]
  因镇政府驻在居民点河夹店,1987年9月设立河夹乡人民政府,1999年河夹乡改为河夹镇。 [详细]
  政府所在地为古郧阳至漫川关的必经之路,相传古代,街道很窄,约4米宽,长约300余米,街道两旁建有两座古庙,一座叫太山庙,一座叫文公庙,古时庙堂昼夜点着香油灯和檀香,翻过过风楼,进入街道就闻到香气,于是人们就将此街道称为“香口”,因为在官路上有一座“洪门寺”也是常年点着油灯,烧着檀香,两处经常香飘数十里,而三座庙均处于惠河两岸,相距不远,又属于两个村庄,后来,人们便将处于上游官路沟一带叫做上香口,把下游河湾这里的集镇街道称为“下香口”。另有一说:古代这里是郧阳至陕西的必经之道,经常家过客在此歇息、吃住,道旁很多村妇发现商机,便加工制作麻花销售,开起了许多麻花商铺,过往客商从郧西城往陕西走,一到过风楼梁子就闻到阵阵香气,到了街上买几根麻花充饥,更是满口清香,于是口碑相传,此地就得名“香口”。 [详细]
  因所辖区域而得名。关防乡,又名关防铺,档案记载,历史上称之仙鹤铺、官坊铺、仙河铺,清朝地志名为关防铺,为“籍险之关,以相防捍”,边关、要害防御之地。故而得名“关防”。 [详细]
  湖北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郧西知县翁吉士亲临其地勘查省界,见天堂山与凤凰山山脉结合部的路道两边存有石砌古城墙。经询查了解:早年间,因此处鄂陕边界土地、山林纠纷不断,郧西县府差役边民仿秦长城模式,在山垭豁口处沿南北走向砌石城墙,作为鄂、陕省界。翁吉士认为此处为秦楚要地,提出“当此要隘,据险筑一关,名湖北之关、口”差湖北边民修筑城门洞,两边夯土筑墙,墙上安装“十字架”木制大梁,面上盖瓦,门洞东西进深长3米,南北宽2.5米,高4米。门洞南北两端与石砌城墙连接,呈东西向,定名为“湖北关”。1939年,当地乡绅筹资重修,改为石砌门洞,门洞上方正中镶嵌两块石刻匾额,对外(陕西)曰“湖北关”,对内(湖北)曰“湖北口”。从此,“湖北口”(亦称“湖北关”)成为鄂、陕省界标志性建筑。县政府分别于1987年、2006年拨款重修湖北关。回族乡:明末清初年间,陕甘一带回民因躲避战乱,陆续迁移至陕南与鄂西北境内垦荒定居,繁衍生息,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8.7%。1986年4月3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庙川区红岩、东川两个回族乡。1987年9月撤区建乡,成立湖北口回族乡。以辖区内居民民族属性及建筑物命名。1987年9月,撤区建乡,撤销庙川区和区辖红岩乡、东川乡,成立湖北口回族乡。 [详细]
  以所辖川道名称命名。景阳的山脉与众不同,仅从象鼻子山至鞍上就有九道“栓”,山峰交叉栓锁,形成八条“川”。日出月落时,映照出迷人的光彩,形成自然风景,故名“景阳川”。光绪年间,在此地建有一泰山庙,庙前立有一石碑,碑正中刻有“景阳川”三个大字,此庙碑于民国三十年被拆毁,景阳乡因“景阳川”而得名“景阳”。 [详细]
  六郎为历代王朝兵家必争之地,宋朝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驻守。民国三十六年(1947)设六郎乡。后一直保留和延用此名称。 [详细]
  相传有位将军骑马从池塘经过,下马休息饮水时,身上佩戴的宝剑不小心丢在池塘里而得名“剑池“,后来演变成“涧池“。 [详细]
  安家乡因安家河而得名。这里河水清澈、山林茂密、土地肥沃,是个鸟语花香、气候温和、景色秀丽、水草丰茂、环境清幽,十分适宜人们安居兴家。很早以前居住在此的有“安”姓族人,因为勤劳和乐善好施终得天时、地利、人和,逐渐发展成为本地最大的名门旺族,倍受乡邻的尊敬,树为治家立业的典范,故赠名为“安家”。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