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余庆县白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余庆县白泥镇各村社区地名由来

明星取“希冀”之意。“大跃进“时期。各行各业“大、干、快、上”,勇争一流,此地希望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在全县大放光彩,故名。
明代余庆建县后,顺余庆河设置上、中、下三里,因此地位于余庆河下游,故名下里。
因此地有一条河流,两侧有四条支流汇入,水源丰富,常年水流充足,水量较大,故名满溪。
此地四周群山起伏,连绵不断,像一条飞舞的巨龙一样,顾名思意得名“大龙”。
民同古为苗同,以前此地苗族居住最多,故取名苗同。解放后,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加之随着民族融合加强,汉族居民增多,故依谐音将“苗同”改为“民同”。
民国时期是一个保,因欧世祥保长住泥山,那里叫老寨。解放后成立满溪乡第四村,将办公地点搬迁到古老屯,因相对老寨而言,得名“新寨”。
1976年初,余庆河上修建一座小二型水库,当时都是人工搬运石头、水泥等建筑材料,从全县抽调1000余民工投入建设,彰显了毛主席的“团结力量大”思想精髓,得名团结。
1956年初,余庆县第一个“高级社”在这里建立,取四季之首及其呈现的美景命名。
《余庆县志》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端午节,这天此地突降特大暴雨,导致山体滑坡,堵塞了魁龙河,形成了一个“堰塞湖”。据说次年的端午节,有人看到“堰塞湖”中有一条巨龙翻滚,形成巨大波浪。由于龙的身体庞大,得名“魁龙”。
因路两侧都是高山,形成天然的隘口。清朝时期,从平越府(福泉市)到余庆,进入余庆县境时,设置了三个关口,因此处位于头关和余庆关之间,得名中关。
因村委会驻地曾家屯,自然生长的桂花树大而多,故名。
辖区内的箱子洞流出一条溪沟,因久雨溪沟里有水,无雨溪沟无水,故名叟溪。解放后,因香子洞是进出叟溪必经之大门,有哨所之意味,改名为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