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帮,苗语为“阿傍”,意为半坡上居住的村落。村名为汉字近音译写。 |
革利,又称格里,是苗语音译而来。意指水井。 |
因上世纪第三、四十年代,在王家湾处种植棉花,故叫下棉花冲,后因躲避农害,搬迁到此地居住,故称“棉花冲”。 |
板尧,苗语称“板约”。传说古时有一对相爱的苗族男女青年,遭父母反对,三月间私奔到这里,饿了,挖出的红薯却已烂掉,无法充饥。苗语称烂掉的红薯为“板约”,后汉字译写村名为“板尧”,为意译并喻“富饶”之意,“尧”通饶。 |
初建房时,因寨子中间有一块约20多亩落窝的田,因之得名。 |
2013年原革利乡六村和下院村合并,后群众商议,两村各取一字,得名。 |
因此地山坡上有一块巨石,似人形,故名。 |
居住点北面有一个山窝子,称母鸡窝,故移借为村名“窝寨”。 |
村寨四周,群山环绕,恰似一头卧着的水牛,故名水牛坝。 |
木朗,苗语,意为田坝,当地多山,此地为最大的一块坝子,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