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中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中和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清道光末年已有一个小场,属开县早年48场之一。

解放后人民公社期间为公社的中心段。

1984年人民公社建制改为乡政府时,取名中和场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

2000年2月得名,沿用至今。

1972年,中和公社辖中和、石河、长堰等13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长堰大队更名为纱帽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中和、石河、纱帽大队均更名为村;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时,将纱帽村、石河村并入中和村;2016年3月19日,中和村撤村设居,更名为石河社区。

1972年,中和公社辖天星、金桥等13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天星大队更名为石寨大队;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开,石寨、金桥大队分别更名为石寨、金桥村。

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将石寨、金桥合并为天星村,沿用至今。

1972年,中和公社辖黄泥、莲花等13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黄泥大队更名为黄鹰大队,莲花大队等更名为石莲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黄鹰、石莲大队分别更名为黄鹰、石莲村;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石莲村并入黄鹰村,沿用至今。

1972年,中和公社辖大兴、白果、红星等13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大兴、白果、红星大队分别更名为松坪、望乡、洪禧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大队更名为村;2004年10月村社建制规模调整,三个村合并,更名为白果村,沿用至今。

1962年析置新义公社,辖护国、太平等9个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更名大队更名为村。

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太平村并入护国村,沿用至今。

1962年析置新义公社,辖新义、天秤、金钱等9个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改大队为村。

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天城村、金钱村并入新义村,沿用至今。

1962年析置新义公社,辖升平、回龙、高家等9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回龙大队更名为回春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大队更名为村;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将回春、高家村并入升平村,沿用至今。

1961年析置三合公社,辖当阳、千丘、四合等12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时,四合大队更名为红岗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当阳、千丘、红岗大队改为当阳、千丘、红岗村。

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时,千丘、红岗村并入当阳村,沿用至今。

1962年,三合公社辖中峰、双池、白乳等12个大队;1984年4月实行政社分开,改中峰、双池、白乳大队为中峰、双池、白乳村。

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时,双池、白乳村并入中峰村,沿用至今。

1962年,三合公社辖牌楼、三家、中心等12个大队;1981地名普查,中心大队更名为八庙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年改三家、八庙、牌楼大队命名为三家、八庙、牌楼村;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时,三家、八庙村并入牌楼村,沿用至今。

1962年析置白水公社,辖子坪、镇川等8个大队;1984年政社分开,大队更名为村;2004年10,村组建制规模调整,镇川村并入子坪村,沿用至今。

1962年,三合公社分出白水公社,三合公社辖农兴大队等12个大队,白水公社辖白水、大寨等8个大队;1981年地名普查,农兴大队更名为卧龙大队;1984年4月,政社分开,白水、大寨、卧龙大队更名为村;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时,卧龙、大寨村并入白水村,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

1962年析置白水公社,辖凤顶、凤凰等8个大队。

1981年地名普查时,凤凰大队更名为烽火大队;1984年4月更名为凤顶、烽火大队更名为凤顶、烽火村。

2004年10月村组建制规模调整时,烽火村并入凤顶村,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