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宁街道办事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占地10.4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141165人。辖区分为13个居民委员会,215个居民小组,驻辖区内单位182个,小区387个。其地势三面环水,四面环山,是全国著名“四大古城”之一。[1] 位于保宁街道办事处以东的阆中古城面积有1.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2374人,分为南街、三陈街、内东街、凤凰楼等四个社区居委会,有42个居民小组,街道76条,单位70个,市级安全卫生文明小区19个。古城保护完整,是中国古城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古城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飞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贡院、华光楼等文物景点及明清时期古典院落居民极富韵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另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古老神秘的巴渝舞、技术精湛的皮影剪纸、味道纯正的民间灯戏、川剧,都能让游客对阆中瑰丽多彩的古老文化留下深刻印象。[1] 。 |
沙溪街道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下辖: 511381003001 111 拥军街社区 511381003002 111 神门关社区 511381003005 111 兰家坝社区 511381003006 111 滕王阁社区 511381003202 111 盘龙村 511381003205 111 大河梁村 511381003206 111 清溪村 511381003207 111 嘉陵村 511381003208 111 金鼓村 511381003209 111 五丰村 511381003212 111 洞子口村 511381003213 111 青包山村 511381003215 111 瓦口隘村 |
2019年,撤销双龙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七里街道管辖,七里街道办事处驻七里大道751号。
七里街道办事处,简称七里街道办、七里街办或七里街道,为中国城市乡(镇)级行政区,是所在城市县级政府(市辖区或县级市、部分县)的派出行政机关。四川省阆中市七里街道办事处,2002年由原七里镇改制为街道办事处,为阆中市新城区以及工业集中区所在地,市行政中心驻地,辖2社区16行政村,总人口3.3万余人。
七里街道办事处位于阆中新区,市委、市政府驻地,东与河溪镇、五马乡相 七里风光[1]望,南与双龙镇接壤,西与江南镇、双龙镇相连,北与保宁街道办事处相望,江南镇相连,地貌以平坝为主。全办事处幅员面积4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32亩,辖16个村、2个居委会,138个村民小组,2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2563户,其中农业户7430户,总人口33094人,其中农业人口23095人,人均耕地0.6亩。[1] - 经济发展
七里街道办事处确定以城镇经济发展为主,有工业园区一个。农业以粮油、蚕桑、蔬菜、水果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小麦。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2006年全办事处农业总产值达7600万元,工业总产值55000万元,粮食年生产能力1076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135元。[2] - 社会事业
七里街道有医院一个,卫生院2个,村级医疗站18个,村小学3个,完小2个,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2年,中心幼儿园一所,敬老院一个,风景名胜2处。截止2006年底,全办事处基本实行了农网改造,通公路里程131公里,全办事处安装程控电话6000多门,移动电话20000多部,家用电脑150台,建有联通、移动、电信、网通、铁通基站各一座,城区面积10平方公里,集贸市场2个,森林覆盖率达20%。全办事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有27个党支部,2006年底有党员人数1000人。 |
因地处嘉陵江阆中古城流域之南,故名。2019年,撤销裕华镇和垭口乡,划归江南街道管辖。 2019年,撤销裕华镇和垭口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江南街道管辖,江南街道办事处驻奎星街124号。
江南街道位于四川南充阆中市。 |
2019年,撤销河溪镇和石龙镇,设立河溪街道,以原河溪镇和原石龙镇所属行政区域为河溪街道的行政区域,河溪街道办事处驻新市街1号。
滔滔的嘉陵江,发源于陕西宝鸡大散关,过凤县嘉陵谷,从阳平关进入四川,经广元、苍溪在涧溪口入阆中境内,绕阆中古城大半个圈,再左拐右突托起了河溪镇。 这里,交通方便、水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嘉陵江金沙湖风景区、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宛若镶嵌在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 构溪河、嘉陵江流经其间,沿岸建有多处提灌站,境内塘、库、堰众多,不仅为水产养殖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保证,而且为水陆沟通提供了诸多方便。阆仪路穿境而过,城镇公路连通“212”国道和“302”省道,并与毗邻的乡镇村道相连,建设中的阆中民用机砀和广南高速公路,分别位于城镇南侧和城镇东侧;构溪河、嘉陵江在此交汇,历史上称为“水码头”,渠化后的嘉陵江航运上到广元,下至南充、重庆,自古是水陆交通要塞。 这里,位于城镇东侧的高坎、低坎水电站和城镇北侧已建成的嘉陵江金银台水电站,为镇域工、农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证;工农业和三产业具有一定基础,属于南充市较早的“亿元镇”;建筑建材、商业贸易及食品加工等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子镇域劳力资源充足,农村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的52%,年劳务输出收入占第三产业收入的一半;粮食、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亦有较大发展前景,被誉为“鱼米之乡”;她与古城阆中市区仅9公里,既处于即将形成的金沙湖风景区的尾部,又是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起点,还居于古城阆中城市远景规划区和嘉陵江梯级开发的旅游线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这里,自古乃阆中东南部重镇。唐宋时在此设关,故名“河溪关”,历来是阆中市东南部商贸集散中心,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和区、乡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阆中市东南部的片区中心城镇,近年来,随着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建成区面积由过去的14.10公顷扩大到现在的55.00公顷,人口由过去的140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15700多人;城镇的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达到350多万平方米,学校、医疗、卫生、文化娱乐、邮政通讯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能为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用其周围农村提供较好服务,是国家建设部、发改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科技部等六部委2004年2月批准的国家级重点城镇。 |
彭城镇阆中市彭城镇位于嘉陵江畔,与南部接壤,素有阆中“南大门”之称,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距城区11公里,属浅丘带坝地形,辖1个居委会,总耕地面积10001亩,现有农业人口15946人,4492户,属南充市级试点小城镇之一,2005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2560元。 一、产业结构调整彰显魅力 彭城镇党委一班人充分利用彭城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优势,狠抓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魅力。一是肉牛育肥小区初具规模。全镇依托项目为支撑,狠抓肉牛育肥小区建设,涌现出了一批肉牛养殖大户。二是蔬菜种植已成气候。全镇共有蔬菜面积8000亩,年产量达15000吨,以1、2、3、4、5、8等村为龙头,规模种植葱、莴笋等绿色环保无公害蔬菜,在全镇已形成气候,全镇目前有蔬菜大棚一个,引进业主雷绍珍,规模种植返季节蔬菜,全镇蔬菜已成规模流向城市,流向市场,流向平常百姓家。全镇将对蔬菜品种提档升级,申请注册“彭池”牌无公害蔬菜品牌。三是畜禽养殖独具特色。全镇涌现出了蔡智利、赵旭等养鸡大户,带动了全镇畜禽业的发展,特别是蔡智利的“智利”养鸡场,现有种鸡3500只,蛋鸡9000只,年出栏种鸡3万只,鸡蛋200万枚,年收入达8万元。四是特色养殖逐渐起步。2006年,镇又引进业主贾德基,将投入资金50万元,在界牌垭村进行野猪、野鸡等物养殖。五是烂坝子一直是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如今,引进业主张兴权承包租赁烂坝子100亩,进行“藉鱼”养殖,打造212国道荷花示范牌,兴办农家乐,整个烂坝子的打造已全面启动。 二、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 212国道贯穿彭城全境,沿线的居委会1村、2 村、3村、4村、6村、7村等七个村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1个居委会,全镇16个村,共39.8公里村社道路网络楼房,1500户农户安装了有限电视,1500户农户用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1052户农户用上了新型沼气池,100%的村通广播,100%的农户用上了电。全镇共有水库2座,山坪塘58口,渠堰15条,防旱池250口,常年蓄水总量达2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2937亩。 |
柏垭镇位于阆中市西南部,距市区23公里,辖19个村,1个居委会,118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45.1平方公里,总户数8167户,其中农业户6057户,总人口22637人,其中农业人口15959人,总耕地面积15008亩。2003年国内生产总植3774万元,粮食总产量8924吨,油料产量840吨,蚕茧产量190吨,年出拦生猪22000头,农民纯收入1988元,财政收入408万元。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 被阆中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先进乡镇”,小集镇建设和管理被南充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经营、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项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阆中市的先进单位。 --以蚕桑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卓有成效。蚕桑年发种量达7000吨,现有桑树1000吨,发种量超千张的村有两个,羊鹿村年发种达1300多张,现有投产桑100万株,旱地桑园化,同时全面实行室外蚕台、小蚕共育、纸板方格簇等科学养蚕技术,蚕桑产量和质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全年人均蚕桑收入400元。同时,我镇大力发展路河经济带,沿双柏路、柏凤公路两边建起了以金花梨、良种柚为代表的水果生产带,拥有果园3500亩,果树100万株,年产水果1000吨。 --集镇建设与管理上档次,人居、商贸环境优越。柏垭场镇现有建成区1.4平方公里,场镇长住人口8000人,功能完善,设施配套,水、电、气、闭路电视、通讯设施(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小灵通、宽带互联网))齐全,各条街道街面达到了硬化、绿化和美化的标准,人居环境十分优越。同时,柏垭镇又是片区商贸集散中心,人气旺,商机活。 --农村基础条件优越。全镇村村社社通公路,从市区到柏垭的公路,均为一级和二级公路,路面质量好,行车快而安全。全镇属升钟水库自流灌溉区,境内有左分干渠10公里,柏垭、彭城两条斗渠30公里,农渠60公里;全镇各社均开通了光纤闭路电视,用户达4500户;全镇在农网改造中,所有的10千伏线路得到了全面改善,85%的用户达到了“户表工程”要求,用电质量显著提高;通讯设施完善,全镇有固定电话用户3100户,移动用户1000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电信小灵通均设有固定机站。 |
2019年,撤销治平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飞凤镇管辖,飞凤镇人民政府驻迎凤街100号。
阆中市辖镇。清设崇德乡,1940年改名凤鸣乡,1984年更名飞凤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距市区13公里。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1.3万。阆中至天林、升钟公路过境。辖大碑殿、水澄、三家塘、五圣宫、飞凤、石扶场、瓦店、长年寺、龙滩、三清观、天桥、桥亭12个村委会。三岔溪、升钟水库左干渠纵横镇境。镇办企业有缫丝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兼产棉花、桑、桐、果。养殖蚕、猪。 |
2019年,撤销北门乡和枣碧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思依镇管辖,思依镇人民政府驻罐山大道3号。
思依镇位于阆中市西部,距城区29公里,省道302线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36.8平方公里,人口1.4万,现为省级试点小城镇。多年以来,这里山峭风急、十年九旱,素有“小西藏”之称。近几年来,该镇党政一班人以敢为人先的时代勇气,一路攻坚破难,开拓创新,强力推进了富民强镇进程。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76元,比上年增加410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建场镇 加快场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思依镇在不新增债务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思维,招商引资推进场镇建设,实现了强镇富民。 促共识,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召开党委扩大会、村社干部会和“贯彻-,思依怎么办”、“思依新跨越,我为思依作贡献”等大讨论,更新干部群众观念,树立起了“跳出农业抓农业,招商引资促发展”的新思路,激发了全民招商引资的工作热情,形成了“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招商员”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泛发动,先后引资860万元,建起了长2400米的新区街道、两所管理规范、设施齐全的中心幼儿园、三家砖厂、高档次的“林乐酒家”、“怡景山庄”、第一农贸市场、海椒干鲜批发市场。2000年至今,新增场镇面积4.5万平方米,新增居民450户,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0人。 多渠道,灵活招商。全镇以“招、引、扶、跟、帮”五字经,引领招商活动。“招”即建好“梧桐树”,吸引“金凤凰”。通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加大了场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了城镇品位,使前来考察投资的客商明显增多;全面落实小城镇建设各项优惠政策,实行“两让”、“三最”的优质月服务,即:让市场、让口岸,收费最少、办理最快、手续最简。“引”即回引有技术、资金的务工青年回乡办企业、兴产业。“扶”即将各项优惠政策和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扶持规模大、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跟”即对重点项目、大客商只要有信息就落实专人跟踪。投资80万元新建的阆中思依海椒干鲜批发市场,就是因为跟得紧,才没被别人“挖走”。“帮”即以感情招商、诚心帮商、用心留商,落实干部联系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企业解决在资金、销售等方面的困难。 巧借力,依托项目。加快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在当前财政吃紧、无处举债的情况下,对于债务本身就较重的思依镇,发展城镇何其艰难。 |
阆中市辖镇。1940年设滥泥乡,1951年改文成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6公里。面积41.9平方公里,人口1.6万。东河从境内梁山关注入嘉陵江。阆(中)仪(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滥泥沟、大石坎、灵城岩、白沙坝、堰垭、樟木、建华、双山垭、梁山关、大桥、穿心店、白庙、土塘、福宁、青龙嘴、云台、罐山、云阳、土城19个村委会和文成镇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地毯、酿酒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养殖牛、羊、猪、蚕。茧山之腰有巴人石邑灵城岩,洞深而奇。唐建城寺凿有石佛70尊,宋、元、明碑8处尚存。山下白沙坝有秦相张仪筑鱼城遗址。阆中绝胜云台观为东汉道教张天师的传道点。镇西有灵山寺,为蜀王鳖灵帝登临处。.
2019年,撤销东兴镇和清泉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文成镇管辖,文成镇人民政府驻东屯路172号。 |
阆中市辖镇。为唐恭思县治所,1940年更名二龙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2.6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柳垭场、红岭观、兴善院、槐荫祠、仓房沟、柏堡、珍珠观、康垭口、路口寺、老君堂、杨村坡、高阳观、人和、松垭庙、恭思顶、金石坎、东岭、石牛坪、滚经坪、青龙庙、木门垭、北斗山、铧厂沟、祖寺垭、楠木25个村委会和二龙镇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机械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养殖蚕、猪、牛等。.
2019年,撤销解元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二龙镇管辖,二龙镇人民政府驻二郎庙街17号。 |
2019年,撤销凉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石滩镇管辖,石滩镇人民政府驻罗田坝街5号。
阆中市辖镇。1940年设石滩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26公里。面积56.3平方公里,人口2.4万。构溪河从中部流过。有中型水库一座。阆(中)仪(陇)公路过境。辖石滩口、长岗岭、长岭观、金标梁、方斗山、药柏、檬子垭、将军坟、园宝山、马湾、八角井、吟龙观、贾家山、塔溪寺、鲜家庙、薜家沟、塘清坝、梁家店、护山梁、印镇山、火神庙、乐天岩22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农副产品加工厂、服装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子,兼产林、桑、桐、果、银杏。养殖网箱鱼、生猪、蚕、家禽。境内有石滩电站。 |
2019年,撤销方山乡和西山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老观镇管辖,老观镇人民政府驻奉国大道西段272号。
老观镇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市城区45公里,东通仪陇、巴中,南至阆中、南充,西接苍溪,北上旺苍、广元。镇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99个社,5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0610人,暂住人口1.2万余人,城镇人口4700余人,幅员面积66.7平方公里。有城镇1个,集镇2个,老观场幅射四周十多个乡镇近20万人,素有旱码头之称,是阆中唯一隔日逢场的场镇。 老观镇于1995年2月被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2004年2月被列为省重点镇;2003年7月被批准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5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老观历史悠久。老观镇为原古奉国县城遗址,史-载,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在此置奉国县至元世至二十年(公元1283年)省奉国县,建县历史728年,史-载,南朝梁武帝天监八年(公元509年)老观为白马义阳郡,距今有1497年的建制历史。 老观文化遗存众多。唐宋格局的历史街区、寺堂庙宇,四合院民居等建筑群0.8平方公里,韵味独特,各具风格,十分珍贵。有31座寺堂庙宇旧址,虽遭破坏,但遗存下来的远古气息,实属文化珍存。保存原貌的明清时代8000余平方米的街道民居和众多的革命遗址交相辉映,构成了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人类遗产。 老观红色文化积淀丰厚。老观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革0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在此建立苍溪县苏维埃政府,设置有红30军军部、革命法庭、保卫局、红军医院等重要机关。-率部在老观作战,有著名的“老观农民-”、“夜袭老君山”、“三战鸡山梁”等战役威震川北。有三千多老观人参加红军,绝大多数为国捐躯。迄今有很多烈士遗属和后代,有成长为将军的梁天喜、蒋克诚、李文模、杨青、寇奎甫等一批国家栋梁;有候正方、彭蕴山、冉射屏等为国献身的历史名人,为老观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红色文化。也涌现了谯元、谯瑛、范百嘉、郑融等显官名爵,为老观历史增添了几分神奇。 老观民俗文化厚重。老观是川北灯戏的发祥地,称“灯戏窝子”,有中国灯戏在川北,川北灯戏在老观之美誉,清乾隆年间的《苍溪县志》、《顺庆府志》均有记载。1977年南充市政府授予“特色文化之乡”,川北嘉陵公子《竹枝词》“一堂歌舞一堂星,灯有戏文戏有灯,庭前庭后灯弦调,满座捧腹妙横生”就是灯戏的真实写照。 |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双合乡,1984年改建花冠乡,1992年更名龙泉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1.7万。构溪河流经境内。公路与阆(中)巴(中)公路交会。辖花冠紫、香炉山、黑龙碑、远景、龙泉洞、严颜寺、铁佛观、花树湾、盐井坝、千丘榜、火焰弯、大木垭、新文庙、罗奉垭、中山寺1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植桑、梨、桔、杜仲千余亩。三国蜀将严颜寺尚存。 |
阆中市辖镇。1940年置千佛乡,1991年建镇 。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2公里。面积64.3平方公里,人口2.5万。阆(中)巴(中)公路过境。辖小保宁、东寺岭、毡帽山、大塘湾、猪垭槽、南观梁、石板垭、大云寺、九节梁、三堆石、乐安观、竹林垭、华严寺、班竹湾、凤凰山、天目观、文笔山、五郎垭、龙咏山、花冠庙、射弓垭、东皋山、东里庙、田坝河24个村委会和千佛镇1个居委会。镇办企业有地毯、建材、农具加工、酿酒等厂和运输、商贸、饮食服务等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兼产林、桑、桐、果、杜仲。养殖生猪、家禽、蚕。境内有千佛电站,构溪河水文站。有唐代洛王李直墓。三国时建的天目观,宋代的乐安观、华严寺、礼台观、鹤峰寺古建筑尚存。.
2019年,撤销金子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千佛镇管辖,千佛镇人民政府驻龙泉街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