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竹山县竹坪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竹山县竹坪乡各村社区历史沿革

1949年为同心村、关帝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为红星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周家湾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周家湾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桂花和太神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红春、红福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红春、红福大队,1971年两队合并为红升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陈家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陈家河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安宁、回龙、莲花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三个村合并为红光、红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红光、红安大队,1970年两队合并为马鞍山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马鞍山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沈家、观音、张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三个村合并为金星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时为金星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沈家营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沈家营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黄家、太平、粉房、迎风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合并为太平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太平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仁和寨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仁和寨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鲢鱼、观音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鲢鱼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中心大队,1975年撤区并社时为店坪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店坪村,2004年水库村合并到店坪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兴龙、义合、金家村,1955年农业合作社化时三村合并为李家湾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幸福大队,1981年1月23号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水库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水库村)。

1949年为孟家、马家和油坊村,1955年人民合作社时为安阳、双星、福阳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合并为福阳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佛洞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佛洞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六合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六合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六合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六合村,2002年香铺村并入六合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桃园、香铺村,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为三星、桃园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香铺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香铺村)。

1949年为金华村,1955年分为4个农业合作社,分别为金宝、金福、荆竹、荆桂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合并后称金花大队,1967年改为新山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金花洞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金花村,2004年龙王垭村并入金花村,一直沿用至今。

(龙王垭村:1949年为回龙村、太平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回龙、太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富贵大队,1967年为新中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龙王垭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龙王垭村)。

由方家湾村、郤家沟村两个村子合并而来。

方家湾村:1949年为双溪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荣华农业合作社,1958年公社化时更名为双河口大队,1967年为新河大队,1981年1月23号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方家湾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方家湾村。

郤家沟村:1949年为新胜乡第五村,1955年分为两个农业合作社,即新金、金银,1958年为新金大队,1981年1月23号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郤家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郤家沟村。

2001年机构改革时2个村合并,命名为合兴村,一直沿用至今。

1949年为胜利乡1村、2村、3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改为3个初级农业社(新闻、新隆、金宝),1956年合并为新闻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闻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安河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安河塘村,一直沿用至今。

2002年机构改革将阮家湾村、涧沟村为长安村,2004年长安村、陈家岭村合并为安河口村,一直沿用至今。

涧沟村:1949年为涧沟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新红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红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涧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涧沟村。

陈家岭村:1949年时为和平村、观音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新生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生大队,1981年1月23号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陈家岭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陈家岭村。

阮家湾村:1949年为阮家、新辽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为西阳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西阳大队,1967年改为新建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阮家湾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阮家湾村。

1949年为宽坪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与柳树村合并后为星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新阳大队,1961年改为宽坪大队,2001年东坡岭村、柳树村并入宽坪村,2004年凉水沟村并入宽坪村,一直沿用至今。

(东坡岭村:1949年为池阳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星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星阳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东坡岭大队,1984年撤区建社时位东坡岭村;柳树村:1949年为柳树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星阳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属星阳大队,1961年为柳树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柳树村;凉水沟村:1949年为炎家村、凉水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为炎家、凉水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东阳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凉水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凉水沟村)。

1949年有大垭、桂阳、北阳、黄金四个村,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4个村转为4个农业合作社,1956年合并为向阳农业合作社,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为向阳大队,1981年1月23日竹政发10号文件更名为解家沟大队,1984年撤社建区时为解家沟村,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将水库村部分划出,设立小阳沟村,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