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安溪县龙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安溪县龙门镇各村社区历史沿革[2]

仙地村封建时代属于安溪县依仁里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仙地公社。

村民分散居住在18个自然村。

是安溪的革命老区村之一,全体村民又统一姓(许)同一宗族,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制茶为主,现为龙门镇生态茶园基地、至1979年分拆为4个行政村。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仙地保;1952年属第六区仙地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仙地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79年5月前属仙地大队管辖;1979年5月仙地大队分为仙地大队、仙东大队、仙西大队、仙凤大队等四个生产大队;1986年设为仙东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仙地保;1952年属第六区仙地保;1958年属官桥公社仙地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79年又从仙地大队拆出,建立龙门公社仙西大队;1984年改为仙西村委会,今设11个村民小组延续至今。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仙地保;1952年属第六区仙地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仙地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79年仙地析为四个大队(仙西、仙地、仙东、仙凤);1984年改为仙凤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金狮子保及榜保的一部份;1952年属第六区分属金狮乡及榜寨乡;1958年建立官桥公社和平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84年改为和平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榜头保;1952年属第六区榜头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和平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79年从和平大队拆出,建立龙门公社白芸大队;1984年改为白芸村委会。

始建于唐光化三年(即公元900年),福海院地处榜头之记载,宋朝时期敕封榜头为市,名驰中外;明、清、民国时期,榜头是经济交易中心,民国时期六区公所设立榜头溪星楼;20世纪50年代为乡;1958年改为胜利大队;1961年设小公社;20世纪80年代改为榜头村。

2015年重建。

大墘尾在明朝时期改为大墘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榜头乡;1958年至1961年属胜利大队(榜头、山美、光孝、后榜)合拼;1961年属龙门公社大生大队(1961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把原来大墘美改为大生大队);1985年改为龙门镇大生村民委员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山美保;1952年属第六区山美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胜利大队;1961年从胜利大队分出成立后坂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分出;1984年改为后坂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山美保;1952年属第六区山美乡;1958年属官桥公社胜利大队;1961年从胜利大队拆出,建立中社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仍称中社大队;1981年恢复山美原名;1984年改为山美村委会。

设立于宋朝时期,为归善乡依仁里光孝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官桥区;1958年改光孝村为胜利大队;1965年隶属龙门公社,恢复为光孝大队;1984年改为龙门乡光孝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寮山保;1952年属第六区寮山乡;1958年属官侨公社寮山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82年山头拆出,该大队仍用原名;1984年改为龙门乡寮山村委会。

民国时期为榜寨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时期为榜寨乡;1958年为官桥公社榜寨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1983年改为龙门镇榜寨村委会。

明、清时期属归善乡依仁里;民国35年(1946年)属龙榜镇美卿保;1952年后属第六区美卿乡;1958年建立官桥公社美卿大队;1965年随龙门公社从官桥拆出,美内同时拆出自成大队,美卿仍用原名;1984年改为美卿村委会。

古称割竹岺,拥有10种名姓居住。

到清朝时期,科榜姓翁的人家有3个兄弟,其中最小的到割竹岺给一位姓陈的人做长工。

得到信任后,最终姓陈的就将一女儿许配给他,并将一部分田地让他去耕种。

后因建房,得到主脉好风水地,因此10个姓氏无法安身居住,纷纷跑掉,即姓翁的一直兴旺,现只单姓翁。

到民国时期也将割竹岺改为岺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相邻的石竹村合在一起称为美顶大队。

现称美顶村委会。

美顶村民委员会,即为美顶村村民选举产生的,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